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包括喷头本体、送粉管和空气动力学透镜;喷头本体的顶部设有激光入口,喷头本体的底部设有喷头出口,喷头本体内的顶部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与激光入口连通,缓冲腔的底部设有激光出口;空气动力学透镜位于喷头本体内,空气动力学透镜的顶部与缓冲腔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底部与喷头本体的底部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分别与激光出口和喷头出口连通,空气动力学透镜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透镜腔体,每个透镜腔体的底部设有穿透孔,激光入口、激光出口、穿透孔和喷头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送粉管穿过喷头本体与空气动力学透镜连通,便于3D打印时调节喷头本体与加工件的高度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
本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
技术介绍
3D打印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型的机器,它通过对照数字模型文件,通过金属粉末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一些3D打印机通过送粉喷头将粉末喷射在加工件上,再通过激光加热使粉末融化以制造需求的产品,现阶段市场上的送粉喷头,均采用锥形结构,即粉末通过倾斜的送粉通道聚焦在一点上,该点要正好处在加工件需要被加工的位置,而后与激光接触被融化,所以带来的问题就是送粉喷头与加工件的距离固定,无法便捷地进行调整,使工艺复杂化。同时,现有的3D打印机喷头容易出现堵头,原料断节等现象,究其原因均为散热不足,现有的打印机喷头散热不足,喷头内空间密集,无法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解决了送粉喷头与加工件的距离固定,无法便捷地进行调整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包括喷头本体、送粉管和空气动力学透镜;喷头本体的顶部设有激光入口,喷头本体的底部设有喷头出口,喷头本体内的顶部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与激光入口连通,缓冲腔的底部设有激光出口;空气动力学透镜位于喷头本体内,空气动力学透镜的顶部与缓冲腔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底部与喷头本体的底部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分别与激光出口和喷头出口连通,空气动力学透镜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透镜腔体,每个透镜腔体的底部设有穿透孔,激光入口、激光出口、穿透孔和喷头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送粉管穿过喷头本体与空气动力学透镜连通。通过将空气动力学透镜和送粉管一起设置于喷头本体内,使得激光和待加工粉末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便于3D打印时调节喷头本体与加工件的高度位置,并提高了送粉精度。进一步,所述多个透镜腔体的体积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多个穿透孔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多个透镜腔体形成由上至下的压力差,使得气体携带粉末由上至下射出喷头本体,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将粉末聚焦在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所述送粉管倾斜设置,且送粉管的中心线的一端指向穿透孔。送粉管中的粉末可直接进入穿透孔,使得粉末在空气动力学透镜中线性聚集,通过空气动力学透镜形成精准的粒子束。进一步,所述多个透镜腔体的底部倾斜设置,穿透孔位于底部的中心,透镜腔体的底部朝穿透孔倾斜。通过将透镜腔体的底部设置成朝穿透孔倾斜,避免各透镜腔室内落灰。进一步,所述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还包括密封玻璃,所述密封玻璃安装于激光出口处,密封缓冲腔与空气动力学透镜之间的间隙。密封玻璃用以隔绝粉末,同时不阻碍激光通过。进一步,所述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还包括多个散热片,所述喷头本体的内壁设有冷却腔,冷却腔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多个散热片分别一端抵接于空气动力学透镜,另一端抵接冷却腔。通过设置散热片,辅助空气动力学透镜进行散热,同时散热片将热量传导至冷却腔,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避免喷头本体温度过高。进一步,所述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设于喷头本体的侧壁,冷却液入口与进水管连接,冷却液出口与出水管连接。使冷却腔与外部冷却液形成闭合环路,吸收散热片从空气动力学透镜上吸取的热量,带出该喷头本体,起到及时降温的效果。进一步,所述送粉管与外部送粉机连接,所述激光入口处设有外部激光器,激光从激光入口射入。上述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的工作原理,将外部激光器安装于激光入口处,激光通过激光入口,贯穿整个空气动力学透镜,从喷头出口射出,送粉管通过倾斜的角度与空气动力学透镜连通,将粉末送入所述的空气动力学透镜,粉末在空气动力学透镜中线性聚集,通过空气动力学透镜形成精准的粒子束,同时气体在所述的空气动力学透镜从上向下的腔体内形成压力差,使得气体携带粉末从上往下射出该喷头本体,同时激光与此粒子束在同一条直线上,便于3D打印时调节喷头与加工件的高度位置,冷却液储存在冷却腔中,通过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出口,与外部冷却液形成闭环回路,吸收散热片从空气动力学透镜上吸取的热量,带出该喷头本体,起到及时降温的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通过将空气动力学透镜和送粉管一起设置于喷头本体内,使得激光和待加工粉末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便于3D打印时调节喷头本体与加工件的高度位置,并提高了送粉精度。本技术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通过设置冷却腔和散热片,冷却腔与外部冷却液形成闭合环路,吸收散热片从空气动力学透镜上吸取的热量,带出该喷头本体,起到及时降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另一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内粉末形成线性聚焦的原理图。喷头本体1、送粉管2、空气动力学透镜3、密封玻璃4、散热片5、激光入口6、喷头出口7、缓冲腔8、激光出口9、透镜腔体10、穿透孔11、冷却腔12、冷却液入口13、冷却液出口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包括喷头本体1、送粉管2、空气动力学透镜3、密封玻璃4和散热片5。如图1和图2所示,喷头本体呈笔头状,喷头本体的顶部设有激光入口6,喷头本体的底部设有喷头出口7,喷头本体内的顶部设有缓冲腔8,缓冲腔与激光入口连通,缓冲腔的底部设有激光出口9,激光入口处设有外部激光器,激光从激光入口射入。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动力学透镜位于喷头本体内,空气动力学透镜的顶部与缓冲腔连接,密封玻璃安装于激光出口处,密封缓冲腔与空气动力学透镜之间的间隙,密封玻璃用以隔绝粉末,同时不阻碍激光通过;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底部与喷头本体的底部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分别与激光出口和喷头出口连通,空气动力学透镜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透镜腔体10,每个透镜腔体的底部设有穿透孔11,激光入口、激光出口、穿透孔和喷头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多个透镜腔体的体积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多个穿透孔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多个透镜腔体形成由上至下的压力差,使得气体携带粉末由上至下射出喷头本体。如图1和图2所示,喷头本体的内壁设有冷却腔12,冷却腔设有冷却液入口13和冷却液出口14,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设于喷头本体的侧壁,冷却液入口与进水管连接,冷却液出口与出水管连接,多个散热片分别一端抵接于空气动力学透镜,另一端抵接冷却腔,散热片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过设置散热片,辅助空气动力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本体、送粉管和空气动力学透镜;/n喷头本体的顶部设有激光入口,喷头本体的底部设有喷头出口,喷头本体内的顶部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与激光入口连通,缓冲腔的底部设有激光出口;/n空气动力学透镜位于喷头本体内,空气动力学透镜的顶部与缓冲腔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底部与喷头本体的底部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分别与激光出口和喷头出口连通,空气动力学透镜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透镜腔体,每个透镜腔体的底部设有穿透孔,激光入口、激光出口、穿透孔和喷头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送粉管穿过喷头本体与空气动力学透镜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本体、送粉管和空气动力学透镜;
喷头本体的顶部设有激光入口,喷头本体的底部设有喷头出口,喷头本体内的顶部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与激光入口连通,缓冲腔的底部设有激光出口;
空气动力学透镜位于喷头本体内,空气动力学透镜的顶部与缓冲腔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底部与喷头本体的底部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分别与激光出口和喷头出口连通,空气动力学透镜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透镜腔体,每个透镜腔体的底部设有穿透孔,激光入口、激光出口、穿透孔和喷头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送粉管穿过喷头本体与空气动力学透镜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腔体的体积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多个穿透孔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聚焦的新型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粉管倾斜设置,且送粉管的中心线的一端指向穿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延禄,厉鸿韬,杨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