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其包括射嘴本体,射嘴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流胶通孔,流胶通孔贯穿射嘴本体的一端,射嘴本体远离流胶通孔的一端开设有与流胶通孔相连通的喷孔,流胶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喷孔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流胶通孔靠近喷孔的一端直径小于流胶通孔远离喷孔一端的直径,流胶通孔的侧壁与圆锥体的外侧被轮廓相同,流胶通孔和喷孔相互靠近一端的边缘相互衔接。流胶通孔内部的塑料熔融进入喷孔的过程中,流胶通孔的侧壁对塑料熔融进行导向,使位于流胶通孔边缘的塑料熔融汇集到中心位置,随后进入喷孔,避免部分塑料熔融在射嘴本体内部滞留的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用射嘴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用射嘴。
技术介绍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制成各种塑料制品的成型设备,广泛应用于国防、机电、汽车、交通运输、建材、包装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射嘴属于注塑机上的一种零部件,注塑机的料筒将塑料颗粒加热呈熔融状态,随后利用螺杆将塑料熔融挤压进入射嘴,经射嘴注入模具中成型。现有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告号CN202053461U公开了一种注塑射嘴,包括射嘴本体,射嘴本体具有流质流道,射嘴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台阶孔,射嘴本体的台阶孔具有与流质流道相通的内螺纹段,射嘴本体的台阶孔内设置有注塑过滤件和挡环,注塑过滤件具有与射嘴本体的台阶孔内螺纹段相配合的外螺纹和多个用于过滤杂质的滤孔,挡环位于注塑过滤件的后端。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清洗,能减少清洗的工作量,提高注塑机的使用效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射嘴本体的流质流道呈直筒形设置,射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流质流道相连通的喷孔,射嘴本体内部的塑料熔融可以经喷孔注入模具内部,喷孔的直径小于流质流道的直径,流质流道内部的塑料熔融进入喷孔内部时,流质流道不能对塑料熔融提供较好的导流功能,塑料熔融在流质流道滞留的时间不一致,塑料熔融容易在流质流道与喷孔的连接位置两侧滞留时间过长,从而使这些塑料熔融发生变质或凝固,喷孔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其可以防止部分塑料熔融滞留在射嘴本体的时间过长,降低射嘴本体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包括射嘴本体,所述射嘴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流胶通孔,所述流胶通孔贯穿射嘴本体的一端,所述射嘴本体远离流胶通孔的一端开设有与流胶通孔相连通的喷孔,所述流胶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喷孔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流胶通孔靠近喷孔的一端直径小于流胶通孔远离喷孔一端的直径,所述流胶通孔的侧壁与圆锥体的外侧壁轮廓相同,所述流胶通孔和喷孔相互靠近一端的边缘相互衔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胶通孔内部的塑料熔融进入喷孔的过程中,流胶通孔的侧壁对塑料熔融进行导向,使流胶通孔边缘的塑料熔融逐渐朝向中心轴线位置汇集,随后进入喷孔内部,使塑料熔融可以均匀在射嘴本体匀速流动,防止部分塑料熔融在射嘴本体内部滞留的时间过长而发生变质或凝固,从而降低射嘴本体堵塞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孔的直径为2.8mm,所述流胶通孔的直径为20mm,所述流胶通孔的长度为103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孔与流胶通孔的直径相互配合,将喷孔的直径控制在2.8mm、流胶通孔的直径控制在20mm,使塑料熔融可以在射嘴本体内部做到最大限度的流速,避免塑料熔融在射嘴本体内部滞留时间过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射嘴本体的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轴线相互重合的六边形块,所述射嘴本体的外侧套设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侧壁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圆筒通过固定组件与六边形块相互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丝可以对射嘴本体进行加热,使塑料熔融在射嘴本体保持熔融状态,避免塑料熔融凝固而堵塞射嘴本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插杆和多个搭杆,所述插杆转动设置于圆筒靠近六边形块的一端,所述搭杆垂直设置于插杆远离圆筒的一端,所述六边形块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贯穿相对两侧壁的避让槽,所述插杆穿设于避让槽,所述圆筒的端面和搭杆分别与六边形块相对两侧壁相互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筒安装时,将搭杆转动至背向避让槽的一侧,插杆伸入避让槽的内部,当圆筒与六边形块相互抵接时,搭杆位于六边形块背向圆筒的一侧,转动搭杆,使搭杆与六边形块相互搭接,从而将圆筒与六边形块相互固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筒朝向六边形块的一面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圆筒一端与六边形块相互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支撑圆筒背向六边形块移动,使搭杆与六边形块的侧壁相互抵紧,避免搭杆旋转脱离六边形块,从而加强圆筒与六边形块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热丝呈蛇形环向排布设置于圆筒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丝呈蛇形排布设置,可以增加电热丝与射嘴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热丝对射嘴本体的加热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筒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隔热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套具有隔热的效果,圆筒的外壁由于电热丝而升温,隔热套避免工作人员碰触到圆筒时发生烫伤,提高生产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流胶通孔内部的塑料熔融进入喷孔的过程中,流胶通孔的侧壁对塑料熔融进行导向,使流胶通孔边缘的塑料熔融逐渐朝向中心轴线位置汇集,随后进入喷孔内部,使塑料熔融可以均匀在射嘴本体匀速流动,避免部分塑料熔融在射嘴本体内部滞留的时间过长,避免塑料熔融发生变质或凝固;2.电热丝可以对射嘴本体进行加热,使塑料熔融在射嘴本体保持熔融状态,避免塑料熔融凝固而堵塞射嘴本体;3.将搭杆转动至背向避让槽的一侧,插杆伸入避让槽的内部,当圆筒与六边形块相互抵接时,搭杆位于六边形块背向圆筒的一侧,转动搭杆,使搭杆与六边形块相互搭接,从而将圆筒与六边形块相互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注塑机用射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射嘴本体;11、流胶通孔;12、喷孔;13、六边形块;131、避让槽;14、圆锥头;2、圆筒;21、电热丝;22、插杆;221、搭杆;23、弹簧;24、隔热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包括射嘴本体1,射嘴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流胶通孔11,流胶通孔11贯穿射嘴本体1靠近注塑机料筒的一端,射嘴本体1远离注塑机料筒的开设有喷孔12,喷孔12与流胶通孔11相连通,喷孔12与流胶通孔11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射嘴本体1靠近喷孔12的一端呈弧形的圆锥头14设置,射嘴本体1的外侧壁固定有六边形块13,六边形块13的中心轴线与流胶通孔11的轴线中心重合,六边形块13便于利用工具在注塑机上对射嘴本体1进行拆装。流胶通孔11远离喷孔12的一端直径大于喷孔12的直径,流胶通孔11和喷孔12相互靠近一端边缘相互衔接,流胶通孔11的侧壁朝向喷孔12一侧逐渐向流胶通孔11的中心轴线靠拢,流胶通孔11的内壁与圆锥体的外侧轮廓相同。具体的,流胶通孔11远离喷孔12一端的直径为20mm,喷孔12的直径为2.8mm,流胶通孔11在轴线方向的长度为103mm。流胶通孔11内部的塑料熔融朝向喷孔12移动的过程中,位于边缘的塑料熔融经流胶通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包括射嘴本体(1),所述射嘴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流胶通孔(11),所述流胶通孔(11)贯穿射嘴本体(1)的一端,所述射嘴本体(1)远离流胶通孔(11)的一端开设有与流胶通孔(11)相连通的喷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胶通孔(11)的中心轴线与喷孔(12)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流胶通孔(11)靠近喷孔(12)的一端直径小于流胶通孔(11)远离喷孔(12)一端的直径,所述流胶通孔(11)的侧壁与圆锥体的外侧壁轮廓相同,所述流胶通孔(11)和喷孔(12)相互靠近一端的边缘相互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包括射嘴本体(1),所述射嘴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流胶通孔(11),所述流胶通孔(11)贯穿射嘴本体(1)的一端,所述射嘴本体(1)远离流胶通孔(11)的一端开设有与流胶通孔(11)相连通的喷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胶通孔(11)的中心轴线与喷孔(12)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流胶通孔(11)靠近喷孔(12)的一端直径小于流胶通孔(11)远离喷孔(12)一端的直径,所述流胶通孔(11)的侧壁与圆锥体的外侧壁轮廓相同,所述流胶通孔(11)和喷孔(12)相互靠近一端的边缘相互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12)的直径为2.8mm,所述流胶通孔(11)的直径为20mm,所述流胶通孔(11)的长度为1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射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嘴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轴线相互重合的六边形块(13),所述射嘴本体(1)的外侧套设有圆筒(2),所述圆筒(2)的内侧壁设置有电热丝(21),所述圆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锡强,帅正明,谢万兵,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耀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