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二项式近似模型的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卫星姿态控制领域,尤其基于简化模型的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卫星的快速发展,卫星的姿态机动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卫星姿态控制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采用传统的控制器对简单卫星施加控制,实现姿态机动。卫星的任务需求增加造成卫星的结构日趋复杂,形成多结构的挠性体。由于传统的控制方法在面对复杂挠性体时有局限性,在现代卫星应用上有潜在风险。因此,如何在低成本、易移植的情况下,实现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二项式近似模型的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用以解决如何在低成本、易移植的情况下,完成挠性卫星姿态机动这一问题。一种基于二项式近似模型的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卫星飞轮力矩遵从采样控制律,基于卫星三轴姿态的采样值、期望路径规划及卫星本体转动惯量、挠性附件耦合系数,构建卫星姿态机动系统的近似模型,具体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项式近似模型的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设卫星飞轮力矩遵从采样控制律,基于卫星三轴姿态的采样值、期望路径规划及卫星本体转动惯量、挠性附件耦合系数,构建卫星姿态机动系统的近似模型,具体为:/n挠性卫星姿态系统的精确模型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项式近似模型的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卫星飞轮力矩遵从采样控制律,基于卫星三轴姿态的采样值、期望路径规划及卫星本体转动惯量、挠性附件耦合系数,构建卫星姿态机动系统的近似模型,具体为:
挠性卫星姿态系统的精确模型为:
其中,代表卫星三轴姿态角速度;φ,θ,分别为卫星滚动、俯仰、偏航轴;t为连续时间变量;为三轴姿态角速度一阶导数;I为卫星刚体转动惯量;F为卫星刚体与挠性附件的耦合矩阵系数;η(t)为挠性附件的振动模态坐标向量;与分别为挠性附件的振动模态坐标向量的一阶与二阶导数;为挠性附件的振动模态频率矩阵;ξ为挠性附件的振动阻尼比;u(t)为卫星飞轮力矩;并且有
将式(1)中的第二个模态方程改写为:
其中为挠性附件振动的模态频率矩阵的平方;将式(3)代入式(1)中的第一个方程得到
利用采样时间为T的采样器对三轴姿态角进行如下采样:
其中k为自然数,代表离散时间采样点,表示向下取整;与此同时,控制输入根据离散控制律进行如下零阶保持:
u(t)=u(kT)=u[k](6)
如此式(4)得到离散为:
其中,ω[k],u[k],η[k]分别代表三轴姿态角速度、飞轮力矩、挠性附件的振动模态坐标向量一阶导数及自身在时间k处的采样值,ω[k+1]代表下一刻k处的三轴姿态角速度采样值,ω×[k]为式(2)的k处的采样值;
给定移位算子函数Δ:ω[k]→ω[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金虎,陈磊,刘克新,谷海波,朱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