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板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转接板。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通信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对网络通信的需求,技术公司对网络通信布局的要求更加全面和精确。这使得技术人员在搭建网络通信时对终端设备上通信模块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检测通信模块是否符合规范时,技术人员常用开源的硬件树莓派主板进行性能评估。这种开源的硬件树莓派主板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与部分待检测通信模块的接口不兼容,导致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将硬件树莓派主板和待检测通信模块之间增加转接板,则能有效的解决由于接口不兼容导致两者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但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经常使用树莓派主板来对不同类型的通信模块进行测试以及性能评估。而不同类型的通信模块,其接口往往是不相同的。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通信模块提供不同的转接板,这就造成了成本的上升和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接板,其可通过在不同的位置上件电阻,形成不同的转换电路,从而使不同的转换电路用于实现具有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基板(521)和设置在所述转接板基板(521)上的第一连接器(522)、第二连接器(523)和转换电路(524);/n所述转接板基板(521)第一面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器(522),所述第一连接器(522)用于与第一电路板(51)连接;/n所述转接板基板(521)第二面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器(523),所述第二连接器(523)用于与第二电路板(53)连接;/n所述第二电路板(53)为如下类型之一:第一类第二电路板和第二类第二电路板;并且,所述第一类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523)相连接的接口的管脚定义和所述第二类第二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基板(521)和设置在所述转接板基板(521)上的第一连接器(522)、第二连接器(523)和转换电路(524);
所述转接板基板(521)第一面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器(522),所述第一连接器(522)用于与第一电路板(51)连接;
所述转接板基板(521)第二面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器(523),所述第二连接器(523)用于与第二电路板(53)连接;
所述第二电路板(53)为如下类型之一:第一类第二电路板和第二类第二电路板;并且,所述第一类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523)相连接的接口的管脚定义和所述第二类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523)相连接的接口的管脚定义不相同;
所述转换电路(52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522)、所述第二连接器(523)连接,所述转换电路(524)用于通过在不同的位置上件电阻来实现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从而所述转换电路(524)具体用于使得所述转接板能够实现第一电路板(51)与所述第一类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也能够实现第一电路板(51)与所述第二类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电路(524)包括:第一输入端(A1)、第二输入端(A2)、第一输出端(B1)和第二输出端(B2);
所述第一输入端(A1)处设置有第一共用焊盘(P1)、分别与所述第一共用焊盘(P1)成对使用的第一备选焊盘(Q1)和第二备选焊盘(Q2);
所述第二输入端(A2)处设置有第二共用焊盘(P2)、分别与所述第二共用焊盘(P2)成对使用的第三备选焊盘(Q3)和第四备选焊盘(Q4);
所述第一输出端(B1)处设置有第三共用焊盘(P3)、分别与所述第三共用焊盘(P3)成对使用的第五备选焊盘(Q5)和第六备选焊盘(Q6);
所述第二输出端(B2)处设置有第四共用焊盘(P4)、分别与所述第四共用焊盘(P4)成对使用的第七备选焊盘(Q7)和第八备选焊盘(Q8);
所述第一备选焊盘(Q1)和所述第五备选焊盘(Q5)之间存在电连接,所述第二备选焊盘(Q2)和所述第八备选焊盘(Q8)之间存在电连接,所述第三备选焊盘(Q3)和所述第七备选焊盘(Q7)之间存在电连接,所述第四备选焊盘(Q4)和所述第六备选焊盘(Q6)之间存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A1)与所述第一共用焊盘(P1)连接,所述第一共用焊盘(P1)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备选焊盘(Q1)连接,所述第一备选焊盘(Q1)与所述第五备选焊盘(Q5)连接,所述第五备选焊盘(Q5)通过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三共用焊盘(P3)连接,所述第三共用焊盘(P3)与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端(A2)与所述第二共用焊盘(P2)连接,所述第二共用焊盘(P2)通过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三备选焊盘(Q3)连接,所述第三备选焊盘(Q3)与所述第七备选焊盘(Q7)连接,所述第七备选焊盘(Q7)通过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四共用焊盘(P4)连接,所述第四共用焊盘(P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A1)和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通,所述第二输入端(A2)和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通;
所述第二备选焊盘(Q2)和所述第八备选焊盘(Q8)连接的通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A1)和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也与所述第二输入端(A2)和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
所述第四备选焊盘(Q4)和所述第六备选焊盘(Q6)连接的通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A1)和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也与所述第二输入端(A2)和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A1)与所述第一共用焊盘(P1)连接,所述第一共用焊盘(P1)通过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二备选焊盘(Q2)连接,所述第二备选焊盘(Q2)与所述第八备选焊盘(Q8)连接,所述第八备选焊盘(Q8)通过第八电阻(R8)与所述第四共用焊盘(P4)连接,所述第四共用焊盘(P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端(A2)与所述第二共用焊盘(P2)连接,所述第二共用焊盘(P2)通过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四备选焊盘(Q4)连接,所述第四备选焊盘(Q4)与所述第六备选焊盘(Q6)连接,所述第六备选焊盘(Q6)通过第六电阻(R6)与所述第三共用焊盘(P3)连接,所述第三共用焊盘(P3)与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A1)和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通;所述第二输入端(A2)和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通;
所述第一备选焊盘(Q1)和所述第五备选焊盘(Q5)连接的通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A1)和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也与所述第二输入端(A2)和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
所述第三备选焊盘(Q3)和所述第七备选焊盘(Q7)连接的通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A1)和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也与所述第二输入端(A2)和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通的通路完全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电路(524)还包括:第三输入端(A3)、第四输入端(A4)、第三输出端(B3)、第四输出端(B4);
所述第三输入端(A3)处设置有第五共用焊盘(P5)、分别与所述第五共用焊盘(P5)成对使用的第九备选焊盘(Q9)和第十备选焊盘(Q10);
所述第四输入端(A4)处设置有第六共用焊盘(P6)、分别与所述第六共用焊盘(P6)成对使用的第十一备选焊盘(Q11)和第十二备选焊盘(Q12);
所述第三输出端(B3)处设置有第七共用焊盘(P7)、分别与所述第七共用焊盘(P7)成对使用的第十三备选焊盘(Q13)和第十四备选焊盘(Q14);
所述第四输出端(B4)处设置有第八共用焊盘(P8)、分别与所述第八共用焊盘(P8)成对使用的第十五备选焊盘(Q15)和第十六备选焊盘(Q16);
所述第九备选焊盘(Q9)和所述第十三备选焊盘(Q13)之间存在电连接,所述第十备选焊盘(Q10)和所述第十六备选焊盘(Q16)之间存在电连接,所述第十一备选焊盘(Q11)和所述第十五备选焊盘(Q15)之间存在电连接,所述第十二备选焊盘(Q12)和所述第十四备选焊盘(Q14)之间存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51)为树莓派主板,所述第二电路板(53)为NB-IoT模块或LTE模块或LoRa模块;
并且,所述第一输入端(A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522)的第八管脚(J8)GPIO14(TXD),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523)的第十一管脚(K11)REFCLK-,所述第二输入端(A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522)的第十五管脚(J15)GPIO22,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三十一管脚(K31)PETN0,所述第三输入端(A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522)的第十管脚(J10)GPIO15(RXD),所述第三输出端(B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十三管脚(K13)REFCLK+,所述第四输入端(A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522)的第十三管脚(J13)GPIO27,所述第四输出端(B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三十三管脚(K33)PETP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端(A1)与所述第一共用焊盘(P1)连接,所述第一共用焊盘(P1)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备选焊盘(Q1)连接,所述第一备选焊盘(Q1)与所述第五备选焊盘(Q5)连接,所述第五备选焊盘(Q5)通过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三共用焊盘(P3)连接,所述第三共用焊盘(P3)与所述第一输出端(B1)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端(A2)与所述第二共用焊盘(P2)连接,所述第二共用焊盘(P2)通过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三备选焊盘(Q3)连接,所述第三备选焊盘(Q3)与所述第七备选焊盘(Q7)连接,所述第七备选焊盘(Q7)通过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四共用焊盘(P4)连接,所述第四共用焊盘(P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B2)连接;
所述第三输入端(A3)与所述第五共用焊盘(P5)连接,所述第五共用焊盘(P5)通过第九电阻(R9)与所述第九备选焊盘(Q9)连接,所述第九备选焊盘(Q9)与所述第十三备选焊盘(Q13)连接,所述第十三备选焊盘(Q13)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所述第七共用焊盘(P7)连接,所述第七共用焊盘(P7)与所述第三输出端(B3)连接;
所述第四输入端(A4)与所述第六共用焊盘(P6)连接,所述第六共用焊盘(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科慧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