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单偏振的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00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产生单偏振的偏振器属于光电子通信和光信息处理领域。偏振器由加长棱镜、底面金属膜以及增透膜构成,加长棱镜设置在底面金属膜上,增透膜镀在加长棱镜两个侧面上,加长棱镜和底面金属膜形成衰减全反射结构,激发的表面等离子波就在加长棱镜和底面金属膜之间的界面上传播。表面等离子共振只衰减激光光束中的P波,对激光光束中的S波则完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让激光光束从光纤接头导入,在表面等离子共振角入射,通过多次激发在镀有金属膜的加长棱镜底面上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完全地去除掉P波成分,只剩下S波成分,实现对激光光束的偏振。本发明专利技术偏振器偏振消光比高、低插入损耗、器件性能与通光方向无关、操作简单、易于集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一种产生单偏振的偏振器,特别是一种基于加长棱镜中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产生单偏振的偏振器,属于光电子通信和光信息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近二十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特别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光学偏振器件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利用晶体中的双折射效应而采用的粘合双折射棱镜法制作的偏振器件,并且该类器件在实践中广为使用,对它的报道也较多。经文献检索,发现专利号为5,440,424的美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粘合双折射棱镜来制作的偏振器件。该器件中,共粘合了七块双折射棱镜以实现其功能。首先,因为双折射效应的作用,第一块棱镜对入射激光光束的两种偏振分量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使它们在棱镜内的传播方向互相分离。后续的双折射棱镜的作用各不相同。第二快棱镜将两种偏振分量的分离量扩大到一定程度;第三块棱镜使这两个偏振分量产生半个波长的相差,从而使两个分量的偏振方向变得一样;接下来的四块棱镜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实现将这两个分量重新耦合到一起,变成一束单偏振的激光光束射出棱镜,实现了激光的偏振。该器件能对激光光束进行起偏,并达到较高的偏振度(通常,这种器件能达到40dB以上的偏振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生单偏振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由加长棱镜(1)、底面金属膜(2),以及增透膜(3)和(4)构成,加长棱镜(1)设置在底面金属膜(2)上,增透膜(3)、(4)镀在加长棱镜(1)两个侧面上,加长棱镜(1)和底面金属膜(2)形成衰减全反射结构,激发的表面等离子波就在加长棱镜(1)和底面金属膜(2)之间的界面上传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洸曹庄琪刘选斌李翔沈启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