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包层下凹型多模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998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纤制造领域中的一种光纤预制棒及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光纤预制棒的波导结构为:凹陷深度d范围为:-1.00%≤d≤-0.001%;凹陷宽度w与预制棒芯子直径2a比例范围为:0.10%≤w/2a≤5.00%;芯子起点高度h范围为:-1.00%≤h≤1.00%;它通过增大多模光纤凹陷深度、凹陷宽度以及减少预制棒中GeCl#-[4]的掺杂量方法,设计出一种内包层下凹型多模光纤预制棒,它减少预制棒中GeCl#-[4]的掺杂量,降低了成本;减小体系的瑞利散射,降低了多模光纤的衰减;使光纤的带宽性能得到了优化,提高了多模光纤的整体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制造领域中的一种光纤预制棒及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内包层下凹型多模光纤预制棒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光纤预制棒的制造技术主要分为管内法和管外法。管外法有OVD(外部气相沉积)和VAD(气相轴向沉积)工艺,管内法主要有P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和MCVD(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而PCVD工艺具有流量控制精度高、每一层沉积厚度薄,预制棒折射率可以精确设计和制造,预制棒折射率剖面连续而光滑,可以对各种复杂的波导结构进行制造,代表着多模光纤的最先进水平。多模光纤由于具有较大的芯径和数值孔径,有多个稳定的传导模式,大的光传输能量和较为宽松的技术要求,在光通信领域中一直被使用。但是对于多模光纤而言,由于多个模式的存在,其模间色散将导致光脉冲的展宽,极大地限制了多模光纤的带宽特性。衰减和带宽是多模光纤的两大关键指标,降低衰减、提高带宽、减少色散是多模光纤制造中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光纤预制棒波导结构设计是光纤制造的最核心的技术、是决定光纤性能的关键所在,因此光纤制造商都非常重视光纤波导结构的设计。朗迅科技公司专利00117977.2“改进的多模光纤的制造方法和由该方法制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包层下凹型多模光纤预制棒,其波导结构为: 凹陷深度d范围为:-1.00%≤d≤-0.001%; 凹陷宽度w与预制棒芯子直径2a比例范围为:0.10%≤w/2a≤5.00%; 芯子起点高度h范围为:-1.00%≤h≤1.0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诗愈朱明华陈伟成煜陆大方胡鹏殷江明王冬香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