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隔振与吸振性能一体化的振动控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振动和噪声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振与吸振性能一体化的振动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各种仪器、机械设备、工程结构等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振动问题,将导致其工作性能下降和寿命周期缩短。而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日益丰富的任务目标以及迅速增加的柔性化需求对精密结构的抗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隔振机构中多是在利用仿生非线性X形隔振器在低频隔振上优良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这种隔振机构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但是这种隔振机构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是它的隔振频带相对较窄,降低了振动控制能力,其二是仿生非线性X形隔振器本身的吸收振幅能力较差(不利于降低共振幅值),仅能依靠缓冲对振幅进行逐步分解转化,这种结构更多应用与静止或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不利于在移动的物体上达到预期的减振效果,因此研发一种隔振与吸振一体化非线性振动控制结构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是很符合实际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加强现有被动振动控制技术的振动控制效果,增加隔振频率范围,并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隔振与吸振性能一体化的振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控制结构包括底板(1)、顶部支撑板(8)、隔振组件和N个非线性能量吸振器结构(9),N为正整数,底板(1)和顶部支撑板(8)上下平行相对设置,隔振组件设置在底板(1)和顶部支撑板(8)之间,且隔振组件的顶部固接在顶部支撑板(8)的下表面上,隔振组件的底部固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N个非线性能量吸振器结构(9)均挂装在隔振组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振与吸振性能一体化的振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控制结构包括底板(1)、顶部支撑板(8)、隔振组件和N个非线性能量吸振器结构(9),N为正整数,底板(1)和顶部支撑板(8)上下平行相对设置,隔振组件设置在底板(1)和顶部支撑板(8)之间,且隔振组件的顶部固接在顶部支撑板(8)的下表面上,隔振组件的底部固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N个非线性能量吸振器结构(9)均挂装在隔振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具有隔振与吸振性能一体化的振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组件包括一号固定支座(2)、一号横向弹簧(3)、底部V形连杆机构(4)、顶部V形连杆机构(6)、两个二号固定支座(7)和M个X形连杆机构(5),M为正整数;
一号固定支座(2)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一号固定支座(2)与底板(1)拆卸连接,底部V形连杆机构(4)的尖端通过一根一号连接轴(10)与一号固定支座(2)铰接,两个二号固定支座(7)相对设置在顶部支撑板(9)的下表面上,且每个二号固定支座(7)与顶部支撑板(9)的下表面拆卸连接,顶部V形连杆机构(6)的尖端设置在两个二号固定支座(7)之间,且顶部V形连杆机构(6)的尖端通过一根四号连接轴(13)与两个二号固定支座(7)铰接,M个X形连杆机构(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部V形连杆机构(4)和顶部V形连杆机构(6)之间,且相邻两个X形连杆机构(5)通过两根四号连接轴(13)铰接,位于最下方的X形连杆机构(5)通过两根二号连接轴(11)与底部V形连杆机构(4)的开口端铰接,底部V形连杆机构(4)的一侧设有一号横向弹簧(3),一号横向弹簧(3)设置在两根二号连接轴(11)之间,一号横向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二号连接轴(11)连接,位于最上方的X形连杆机构(5)通过两根四号连接轴(13)与顶部V形连杆机构(6)的开口端铰接,每个非线性能量吸振器结构(9)挂装在一根四号连接轴(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具有隔振与吸振性能一体化的振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横向弹簧(3)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二号连接轴(11)的一端外圆面上加工有连接环槽,一号横向弹簧(3)中每个连接环套装在对应的一个二号连接轴(11)的连接环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具有隔振与吸振性能一体化的振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能量吸振器结构(9)包括连接套筒组件(15)、阻尼器(16)、两个L形连接管组件(14)、两根二号横向弹簧(17)和两个连接耳(18);
所述两个L形连接管组件(14)相对设置在一根四号连接轴(13)的两端,且每个L形连接管组件(14)中套管部套设在四号连接轴(13)的一端上,且每个L形连接管组件(14)与四号连接轴(13)拆卸连接,每个L形连接管组件(14)中支杆部插入在连接套筒组件(15)中一侧套筒中,且L形连接管组件(14)与连接套筒组件(15)拆卸连接,阻尼器(16)插入在连接套筒组件(15)的中部套筒中,且阻尼器(16)的下部延伸至连接套筒组件(15)外,两个连接耳(18)设置在连接套筒组件(15)的下方,且两个连接耳(18)通过螺栓螺母机构相连,阻尼器(16)的下部设置在两个连接耳(18)形成的容腔内,每个连接耳(18)与对应的一个L形连接管组件(14)之间设有一根二号横向弹簧(17),每根二号横向弹簧(17)的一端与一个L形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明,蒋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