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42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包括以下原料:氯甲基溶液,甲基异噻酮溶液溶液,有机硅季铵盐乳液,活性碳粉,银粉,PU树脂,竹纤维,棉纤维,甲壳素纤维,涤纶纤维,氨纶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织面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提高了面料的抗菌性能,能够避免多次洗涤后抗菌功能减弱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的长期使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可以使得对纺织面料进行均匀涂布,烘干效果好,制备工艺简单,自动化加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纺织面料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对服装款式、做工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服装品质的要求,而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病菌无处不在,为了抑制病菌的产生和繁殖,目前,出现了大量的抗菌面料。现有技术中的抗菌面料大都是通过后染整理中加入助剂方法来抗菌,这种抗菌面料经过多次洗涤后,面料的抗菌功能会大大减弱以致消失,导致抗菌面料在性能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人们的长期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氯甲基溶液20-40份,甲基异噻酮溶液溶液40-60份,有机硅季铵盐乳液100-150份,活性碳粉100-200份,银粉50-100份,PU树脂100-200份,竹纤维80-100份,棉纤维200-400份,甲壳素纤维40-60份,涤纶纤维35-55份,氨纶纤维30-45份。用于生产上述的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述重量份的竹纤维、棉纤维、甲壳素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30-4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上述重量份的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5-1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将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的混合溶液加入至混合均匀的纤维原料中再次搅拌混合均匀,再次搅拌的时间为10-15min,搅拌混合完成后,将原料添加至双螺杆挤出机内,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后并拉丝得到成型的经纬纱线,然后将经纬纱线穿入纺织机的织轴上,将完成穿经的织轴放到纺织机的轴架上,经纬纱准备好后就可开始织造,按照经纬纱线密度:75D+40D×75D+40D;经纬密:480×430根/10cm;克重:105g/m2;织物组织进行纺织工作,从而得到面料本体,将面料本体卷绕在卷布轴上,达到一定长度即将卷布轴落下,并将面料本体送入抗菌处理阶段。S2、将面料本体绕接浸泡装置上,对浸泡装置的内部添加上述重量份的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使面料本体完全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浸泡时间为15-20min,然后取出烘干。S3、将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并烘干完成的面料本体卷绕在涂布装置上,将上述重量份的活性碳粉、银粉和PU树脂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20-30min,当制备成胶体后,将制备成的胶体添加至涂布装置的内部,通过涂布装置使胶体均匀的涂布在面料本体的表面。S4、将涂布后的面料本体输送至烘干装置内部,通过烘干装置对面料本体进行烘干。优选地,所述浸泡装置包括浸泡箱、支架、气缸、安装座、绕布辊和加热片,所述浸泡箱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浸泡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绕布辊,所述加热片固定安装在浸泡箱侧壁上。优选地,所述涂布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卷布辊、涂布箱、涂布辊、第二支撑板和导向辊,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卷布辊,所述卷布辊位于涂布箱的一侧,所述涂布箱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导向辊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辊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涂布箱靠近卷布辊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涂布箱靠近导向辊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涂布辊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涂布辊均转动连接在涂布箱的内部且多个所述涂布辊为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烘干装置包括支撑柱、烘干箱、加热棒、风扇、导热板、第三支撑板和收卷辊,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均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烘干箱,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烘干箱靠近导向辊的一侧开设有面料入口,所述烘干箱靠近收卷辊的一侧开设有面料出口,所述烘干箱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风扇,所述烘干箱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个加热棒,两个所述加热棒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热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氯甲基溶液20-40份,甲基异噻酮溶液溶液40-60份,有机硅季铵盐乳液100-150份,活性碳粉100-200份,银粉50-100份,PU树脂100-200份,竹纤维80-100份,棉纤维200-400份,甲壳素纤维40-60份,涤纶纤维35-55份,氨纶纤维30-45份制备得到的面料本体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提高了面料的抗菌性能,能够避免多次洗涤后抗菌功能减弱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的长期使用。2、将面料本体绕接浸泡装置上,对浸泡装置的内部添加上述重量份的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使面料本体完全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浸泡时间为15-20min,然后取出烘干,将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并烘干完成的面料本体卷绕在涂布装置上,将上述重量份的活性碳粉、银粉和PU树脂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20-30min,当制备成胶体后,将制备成的胶体添加至涂布装置的内部,通过涂布装置使胶体均匀的涂布在面料本体的表面,通过烘干装置对面料本体进行烘干,同时通过控制收卷辊的转动对加工完成的面料本体进行收卷可以使得对纺织面料进行循环连续性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板;3、卷布辊;4、面料本体;5、涂布箱;6、涂布辊;7、第二支撑板;8、导向辊;9、支撑柱;10、烘干箱;11、加热棒;12、风扇;13、导热板;14、第三支撑板;15、收卷辊;16、浸泡箱;17、支架;18、气缸;19、安装座;20、绕布辊;21、加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氯甲基溶液20-40份,甲基异噻酮溶液溶液40-60份,有机硅季铵盐乳液100-150份,活性碳粉100-200份,银粉50-100份,PU树脂100-200份,竹纤维80-100份,棉纤维200-400份,甲壳素纤维40-60份,涤纶纤维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氯甲基溶液20-40份,甲基异噻酮溶液溶液40-60份,有机硅季铵盐乳液100-150份,活性碳粉100-200份,银粉50-100份,PU树脂100-200份,竹纤维80-100份,棉纤维200-400份,甲壳素纤维40-60份,涤纶纤维35-55份,氨纶纤维30-45份;/n该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S1、将上述重量份的竹纤维、棉纤维、甲壳素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30-4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上述重量份的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5-1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将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的混合溶液加入至混合均匀的纤维原料中再次搅拌混合均匀,再次搅拌的时间为10-15min,搅拌混合完成后,将原料添加至双螺杆挤出机内,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后并拉丝得到成型的经纬纱线,然后将经纬纱线穿入纺织机的织轴上,将完成穿经的织轴放到纺织机的轴架上,经纬纱准备好后就可开始织造,按照经纬纱线密度:75D+40D×75D+40D;经纬密:480×430根/10cm;克重:105g/m2;织物组织进行纺织工作,从而得到面料本体(4),将面料本体(4)卷绕在卷布轴上,达到一定长度即将卷布轴落下,并将面料本体(4)送入抗菌处理阶段。/nS2、将面料本体(4)绕接浸泡装置上,对浸泡装置的内部添加上述重量份的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使面料本体(4)完全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浸泡时间为15-20min,然后取出烘干。/nS3、将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并烘干完成的面料本体(4)卷绕在涂布装置上,将上述重量份的活性碳粉、银粉和PU树脂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20-30min,当制备成胶体后,将制备成的胶体添加至涂布装置的内部,通过涂布装置使胶体均匀的涂布在面料本体(4)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氯甲基溶液20-40份,甲基异噻酮溶液溶液40-60份,有机硅季铵盐乳液100-150份,活性碳粉100-200份,银粉50-100份,PU树脂100-200份,竹纤维80-100份,棉纤维200-400份,甲壳素纤维40-60份,涤纶纤维35-55份,氨纶纤维30-45份;
该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重量份的竹纤维、棉纤维、甲壳素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30-4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上述重量份的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5-1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将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的混合溶液加入至混合均匀的纤维原料中再次搅拌混合均匀,再次搅拌的时间为10-15min,搅拌混合完成后,将原料添加至双螺杆挤出机内,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后并拉丝得到成型的经纬纱线,然后将经纬纱线穿入纺织机的织轴上,将完成穿经的织轴放到纺织机的轴架上,经纬纱准备好后就可开始织造,按照经纬纱线密度:75D+40D×75D+40D;经纬密:480×430根/10cm;克重:105g/m2;织物组织进行纺织工作,从而得到面料本体(4),将面料本体(4)卷绕在卷布轴上,达到一定长度即将卷布轴落下,并将面料本体(4)送入抗菌处理阶段。
S2、将面料本体(4)绕接浸泡装置上,对浸泡装置的内部添加上述重量份的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使面料本体(4)完全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浸泡时间为15-20min,然后取出烘干。
S3、将浸泡在有机硅季铵盐乳液中并烘干完成的面料本体(4)卷绕在涂布装置上,将上述重量份的活性碳粉、银粉和PU树脂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20-30min,当制备成胶体后,将制备成的胶体添加至涂布装置的内部,通过涂布装置使胶体均匀的涂布在面料本体(4)的表面。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重量份的竹纤维、棉纤维、甲壳素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30-4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上述重量份的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5-10min,搅拌混合均匀后,将氯甲基溶液和甲基异噻酮溶液的混合溶液加入至混合均匀的纤维原料中再次搅拌混合均匀,再次搅拌的时间为10-15min,搅拌混合完成后,将原料添加至双螺杆挤出机内,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后并拉丝得到成型的经纬纱线,然后将经纬纱线穿入纺织机的织轴上,将完成穿经的织轴放到纺织机的轴架上,经纬纱准备好后就可开始织造,按照经纬纱线密度:75D+40D×75D+40D;经纬密:480×430根/10cm;克重:105g/m2;织物组织进行纺织工作,从而得到面料本体(4),将面料本体(4)卷绕在卷布轴上,达到一定长度即将卷布轴落下,并将面料本体(4)送入抗菌处理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斌刘立新杨惠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邦丝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