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8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包括放布、基布整理、涂覆浆料、凝固成膜、水洗、定幅干燥、冷却和压花;对于凝固成膜阶段,由面层一侧喷洒水雾,喷洒过程分为前喷洒和后喷洒,其中后喷洒阶段在基布一侧施加负压;1、利用由面层向基布层的负压工艺,从而利用额外的负压以水和DMF作为介质挤压和引导浆料在水和DMF置换过程中形成的多孔,使形成的多孔具有连续性并与基布的孔贯通,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合成革多孔结构的有序性和透气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负压可以引导和促进多孔的形成,而单向有序且贯通的多孔又可以促进水和DMF在负压作用下的单向渗透,从而实现有利的交互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革
,具体为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模拟天然革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脂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其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广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类等。透气性和透湿性。现有的涂覆式环保合成革将聚氨酯溶于DMF溶剂中,并添加各种助剂,制成浆料,浸渍或涂覆于基布上,然后将其放入与DMF具有亲和性而与聚氨酯无亲和性的液体中,置换出DMF,凝固聚氨酯,从而形成具有微孔的聚氨酯粒面层。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革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但在实际生产中,DMF向外扩散的速度远大于水的浸入速度,使得PU层的体积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在逐渐缩小,即PU薄膜的厚度要小于涂层的厚度,同时,在凝固过程中最先发生相变而凝固的是表皮层,由于PU固含量的提高,其密度越来越大,孔径变小,使得双向扩散阻力增大,涂层内部达到凝胶化的速度变慢,PU分子聚集、缠绕并形成较大微胞的机率增大,孔壁增厚,薄膜厚度变薄,表观密度随之增大,故其断裂强度提高,薄膜的透气透湿性能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利用由面层向基布层的负压工艺,从而利用额外的负压以水和DMF作为介质挤压和引导浆料在水和DMF置换过程中形成的多孔,使形成的多孔具有连续性并与基布的孔贯通,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合成革多孔结构的有序性和透气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负压可以引导和促进多孔的形成,而单向有序且贯通的多孔又可以促进水和DMF在负压作用下的单向渗透,从而实现有利的交互促进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包括放布、基布整理、涂覆浆料、凝固成膜、水洗、定幅干燥、冷却和压花;对于凝固成膜阶段,由面层一侧喷洒水雾,喷洒过程分为前喷洒和后喷洒,其中后喷洒阶段在基布一侧施加负压。其中,对于涂覆浆料阶段,采用多层涂覆工艺,依次在基布上涂覆多层浆料层,并在每层浆料层涂覆之后额外喷洒雾状DMF至相邻两层涂覆的浆料层之间,喷洒的DMF量由基布层至面层依次增大。其中,所述浆料包括聚氨酯树脂、木质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色浆。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的模量为15MPa-25MPa;所述木质粉细度>450目;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C-70或C-90,加入量为1%-2%;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S-80,加入量为1.5%-2.5%;所述溶剂为DMF,溶剂加入量为不喷洒雾状DMF时的50%-70%。其中,所述负压工艺使用的设备为负压转筒;完成涂覆后的所述负压转筒包括筒面和由多块分隔板由轴向分隔的密封的扇形筒内腔体;所述筒面上密集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连通筒内腔体;任一筒内腔体分别设置抽气管和吹气管;任一筒内腔体的抽气管与吹气管不同时开启。其中,所述基布一侧贴合负压转筒移动,贴合弧面不超过筒内腔体的扇面。其中,所述微孔的孔径不大于基布的孔径。其中,所述压花工序采用长三段发泡干燥箱进行纹理压制;一烘温度150-160℃,二烘温度180-190℃,三烘温度210-220℃,车速15-17m/min。其中,所述压花工序使用一压花机构,所述压花机构包括一压纹辊和一硅胶辊组成的成纹对辊和由所述压纹辊和一编纹辊组成的编纹对辊;所述压纹辊由多个相同的空心扇形柱体拼接而成;所述扇形柱体外端由一柔性扇面封闭;所述压纹辊中心开设有一空腔;所述扇形柱体内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扇形柱体内以及空腔内均填充有电流变液;所述空腔通过一恒压机构保持内部液体恒压;相邻两扇形柱体的接触面或共用面为绝缘板;所述扇形柱体内的两内侧面相对设置有正(负)电极;任一扇形柱体内的正(负)电极由一控制器分别控制通断电;所述编纹辊辊面上密集开设有多个相同的槽孔;所述槽孔内分别嵌设有相同的长条形电致伸缩块;所述电致伸缩块的伸缩方向为其长度方向;任一电致伸缩块由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通断电和电压强度。其中,所述扇形柱体以及电致伸缩块的通电时机为两者接触且两者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时,所述电致伸缩块其余时间为断电状态;所述扇形柱体的断电时机为与硅胶辊对压之后。其中,所述电致伸缩块外端部固定有可拆卸的模块化形状组合块或独立形状块或线条构成块。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由面层向基布层的负压工艺,从而利用额外的负压以水和DMF作为介质挤压和引导浆料在水和DMF置换过程中形成的多孔,使形成的多孔具有连续性并与基布的孔贯通,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合成革多孔结构的有序性和透气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负压可以引导和促进多孔的形成,而单向有序且贯通的多孔又可以促进水和DMF在负压作用下的单向渗透,从而实现有利的交互促进作用。2、浆料与DMF交替涂覆喷洒的工艺,由于喷洒DMF的量由基布层至面层逐渐增大,而喷洒的水分随着在浸入浆料内部时逐渐减少,因此该设置不仅能够减小涂覆时浆料的流动性,增大刮平时的塑性,而且能够稳定水与浆料的比值,并且由于DMF与水在负压作用下被迫单向渗透,因此及时靠近基本层的DMF相比靠近面层的少,依然可以保障合成革半成品在厚度方向上整体的DMF与水的比例和含量,从而促使形成的孔隙大小均匀;而由于部分DMF喷洒在浆料外表面,且是在涂覆后喷洒,因此可以保障在涂覆时,浆料不会过于稀释,具有适宜的刮涂成型稳定性和粘性,从而保障后期成型质量。3、本专利技术的负压作用可以使浆料被部分吸入由基布的织孔突出,从而对与基本之间产生咬合结构,可以大大增强浆料与基本的结合力,一体化程度高。4、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段式烘干,各段温度较现有工艺的烘干温度略高,且各段烘干温度具有跳跃性提高,其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发泡速度,便于磁性颗粒引导泡孔成长;二是通过温度跳跃式变化配合由磁性颗粒引导泡孔成长的发泡过程,使合成革在主要产生单向应力变化的过程中额外增加形变适应力,挖掘合成革弹性潜力,平衡和释放发泡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压花机构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能够在保障快速量产以及连续生产的前提下,压纹辊可通过编纹辊实时变化和定型各种纹理、花型、文字或其他各种形状图案,且分布密度、深浅、大小均可实时任意调整;实现灵活的选择和定制各种纹理、花型、文字或其他各种形状图案,满足合成革市场上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且保障工艺和质量的稳定性,节能性也较好。6、本专利技术利用电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利用电压控制各个电致伸缩块的独立伸长,配合电致伸缩块外端部可拆卸固定的模块化形状组合块或独立形状块或线条构成块,即可实现各种纹理、花型、文字或其他各种形状图案、分布密度、深浅、大小的瞬间编码;同时利用电流变液的特性,在瞬间接收并定型编码,而在压花完成后瞬间回复,等待下轮编码;该系统的作用过程几乎在瞬间完成,且运行精确稳定。7、本专利技术扇形柱体的扇形设计,外大内小的结构特点,因此只需凝固扇形柱体靠近外端的部分电流变液即有很强的径向抗内压能力,就能够起到良好的压花作用,在保障压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包括放布、基布整理、涂覆浆料、凝固成膜、水洗、定幅干燥、冷却和压花;其特征在于:对于凝固成膜阶段,由面层一侧喷洒水雾,喷洒过程分为前喷洒和后喷洒,其中后喷洒阶段在基布一侧施加负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包括放布、基布整理、涂覆浆料、凝固成膜、水洗、定幅干燥、冷却和压花;其特征在于:对于凝固成膜阶段,由面层一侧喷洒水雾,喷洒过程分为前喷洒和后喷洒,其中后喷洒阶段在基布一侧施加负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对于涂覆浆料阶段,采用多层涂覆工艺,依次在基布上涂覆多层浆料层,并在每层浆料层涂覆之后额外喷洒雾状DMF至相邻两层涂覆的浆料层之间,喷洒的DMF量由基布层至面层依次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包括聚氨酯树脂、木质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色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的模量为15MPa-25MPa;所述木质粉细度>450目;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C-70或C-90,加入量为1%-2%;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S-80,加入量为1.5%-2.5%;所述溶剂为DMF,溶剂加入量为不喷洒雾状DMF时的50%-7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工艺使用的设备为负压转筒(4);完成涂覆后的所述负压转筒(4)包括筒面(41)和由多块分隔板(42)由轴向分隔的密封的扇形筒内腔体(43);所述筒面(41)上密集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连通筒内腔体(43);任一筒内腔体(43)分别设置抽气管(44)和吹气管(45);任一筒内腔体(43)的抽气管(44)与吹气管(45)不同时开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式环保合成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一侧贴合负压转筒(4)移动,贴合弧面不超过筒内腔体(43)的扇面;所述微孔的孔径不大于基布的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锐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