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镀铜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7837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镀铜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化学镀铜液,按质量浓度计,包含以下组分:二价铜盐1~10g/kg、络合剂20~100g/kg、稳定剂0.001~0.02g/kg、还原剂2~20g/kg、表面活性剂0.001~0.05g/kg、去离子水余量;所述化学镀铜液采用pH调节剂调整pH值为11‑12.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学镀铜液活性高,90s内沉积铜厚度达到0.3μm以上;稳定性好,槽液寿命达到30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学镀铜液可以通过化学沉积法形成线宽为3‑5μm的金属铜网格,形成的金属铜网格结构致密,铜面平整,无裂纹、断线问题,网格和线路间没有铜粉,铜膜与基材的结合力好,无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镀铜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镀铜液
,尤其涉及一种化学镀铜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它是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OLED)、触摸屏(TouchPanel)、太阳能电池以及其他电子仪表的透明电极最常用的薄膜材料。未来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产品对触摸面板有着越来越强劲的需求,同时,随着触控面板大尺寸化、低价化,以及传统ITO薄膜不能用于可弯曲应用、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不易克服等因素,众面板厂商纷纷开始将研究方向改为ITO的替代品,这些ITO的替代品包括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早期的金属网格制程,主要是先在薄膜上面进行溴化银涂布,然后经过黄光制程曝光、洗银等程序,最后得到银的金属网格。传统的金属网格的一片一片生产工艺可行但是不具效益,近来厂商投入的都是卷对卷(RolltoRoll)制程开发,较有经济效益。但RolltoRo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学镀铜液,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浓度计,所述化学镀铜液包含以下组分:/n二价铜盐 1~10 g/kg/n络合剂 20~100 g/kg/n稳定剂 0.001~0.02 g/kg/n还原剂 2~20 g/kg/n表面活性剂 0.001~0.05 g/kg/n去离子水 余量;/n所述化学镀铜液采用pH调节剂调整pH值为11-11.5;/n所述络合剂包含第一络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镀铜液,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浓度计,所述化学镀铜液包含以下组分:
二价铜盐1~10g/kg
络合剂20~100g/kg
稳定剂0.001~0.02g/kg
还原剂2~20g/kg
表面活性剂0.001~0.05g/kg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化学镀铜液采用pH调节剂调整pH值为11-11.5;
所述络合剂包含第一络合剂和第二络合剂,所述第一络合剂与所述第二络合剂的质量比为(2:1)~(15:1);
所述第一络合剂为酒石酸、酒石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第二络合剂为四羟丙基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盐、N-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N-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稳定剂包含第一稳定剂和第二稳定剂,所述第一稳定剂与所述第二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1)~(20:1);
所述第一稳定剂为亚铁氰化钾、镍氰化钾、氰化钾和氰化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第二稳定剂为硫脲、2-巯基苯并噻唑和巯基丁二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君黄亚运李晓红章晓冬刘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承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