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828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原料预处理、壳仁分离、原料粉碎、一次压榨、二次压榨和沉降过滤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备的山茶油,整个制备过程为纯物理压榨方式,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和化学助剂,并通过对工艺参数的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山茶籽中原有的天然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可避免因高温处理造成油脂中活性物质会破坏的问题,使精制后的山茶油保留了原有的天然风味,还含有丰富的香味,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其制备过程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得油率高的特点,特别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油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俗称山茶、野茶、白花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优质食用油料植物,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其所结果实为油茶果,油茶果的果壳内含油茶籽,油茶籽简称茶籽,油茶籽外层为籽壳,籽壳内为茶籽仁,茶籽仁榨出的油为山茶油。山茶油作为优质食用油,特别是其具有独特风味,且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优质保健风味食用油的需求逐渐扩大,风味茶油在食用油高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相应增加,山茶油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目前产量又极为有限。目前,山茶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经过压榨或浸出提取毛油,然后经过过滤、脱胶、脱酸、脱臭和脱色等工序精炼制作而成,这些工艺在提取毛油过程中,采用烘干、破碎、轧坯以及温度在120℃以上进行高温蒸炒压榨操作,则会造成油脂中活性物质会破坏,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的山茶油产品,不仅会产生有害身体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和氯丙醇等物质,而且还会使精制后山茶油丧失了原有的天然风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山茶油,该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还可有效去掉有害杂质;通过本方法得到的山茶油,能够有效保留山茶油活性成分及天然风味,从而得到营养价值高、质量好的山茶油,具体地说是一种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有原料预处理、壳仁分离、原料粉碎、一次压榨、二次压榨和沉降过滤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取新鲜的茶果,去除杂质后先用清水浸泡5~10min,捞出后在用清水洗净,沥干后进行摊晒,摊晒至茶果果皮自然裂开,去除果皮得到山茶籽,继续摊晒至山茶籽的含水率在15~20%;(2)壳仁分离:将山茶籽通过机械剥壳,使壳、仁分离,得到茶籽仁,茶籽仁中含壳率为5~10%;(3)原料粉碎:将得到的茶籽仁采用粉碎机粉碎,得茶籽仁粉;(4)一次压榨:将所得茶籽仁粉送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压榨时控制榨膛温度为55~65℃,出油温度为50~60℃,经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和一次山茶油;然后将得到的一次茶枯破碎得油渣饼,同时将压榨获得的一次山茶油沉降过滤,收集山茶油,并获得油渣饼;并将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破碎为细粉,向破碎的一次茶枯细粉中添加收集的山茶油,得到枯油混合物,其中添加的山茶油的用量是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山茶油质量浓度达到15~30%;添加山茶油后搅拌均匀,并调整水分,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有8~12%的水份;最后是在枯油混合物中加入获得的油渣饼,得到枯油饼混合物,其中加入的油渣饼的用量是使得枯油饼混合物中含油渣饼油质量浓度达到65~75%;(5)二次压榨:将获得的枯油饼混合物送入预热后的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时控制榨膛温度为110~118℃,出油温度为70~80℃,经压榨后得到二次茶枯和二次山茶油,二次茶枯中的残油含量为2~4%;(6)沉降过滤:将二次压榨获得的二次山茶油沉降过滤,收集山茶油,同时获得油渣饼;最后将第一次压榨后收集的山茶油与第二次压榨后收集的山茶油混合,即得山茶油。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摊晒是在太阳下晒干或采取热风烘干设备在温度为60~70℃条件下摊晒烘干即可。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所采用的压榨机是螺旋压榨机,控制压榨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旋转速20~30圈/分钟,压力为30~35MPa;其中第一次压榨时榨膛温度为58~62℃,出油温度为53~55℃;第二次压榨时榨膛温度为112~115℃,出油温度为74~7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和步骤(6)中所述沉降过滤,所采用的滤网孔径为80~100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中还包括有精炼,所述精炼是将步骤(6)沉降过滤过程中所获得的混合山茶油,在真空度为负压0.08~0.07MPa条件下,加入混合山茶油重量0.4~0.6%的活性炭,然后将山茶油加热到102~105℃,在转速为40~50r/min条件下,搅拌15~25min,然后冷却至60~70℃,经过滤后去除活性炭;最后将过滤去除活性炭后的山茶油,在转速为10~20r/min条件下,搅拌4~5h,经搅拌后在冷却至常温,过滤后,得到纯净的山茶油精油。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山茶油,所述山茶油是通过上述的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制得。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整个制备过程为纯物理压榨方式,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和化学助剂,并通过对工艺参数的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山茶籽中原有的天然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可避免因高温处理造成油脂中活性物质会破坏的问题,使精制后的山茶油保留了原有的天然风味,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山茶油,还含有丰富的香味,人们食用时可感受到浓郁香味,能够增强食欲,对人体也更加健康,也更具有营养,安全卫生,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其制备过程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得油率高的特点,特别适合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山茶油,所述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原料预处理、壳仁分离、原料粉碎、一次压榨、二次压榨、沉降过滤和精炼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取新鲜的茶果,去除杂质后先用清水浸泡5~10min,捞出后在用清水洗净,沥干后进行摊晒,摊晒至茶果果皮自然裂开,去除果皮得到山茶籽,继续摊晒至山茶籽的含水率在15~20%;其中所述摊晒是在太阳下晒干或采取热风烘干设备在温度为60~70℃条件下摊晒烘干即可;(2)壳仁分离:将山茶籽通过机械剥壳,使壳、仁分离,得到茶籽仁,茶籽仁中含壳率为5~10%;(3)原料粉碎:将得到的茶籽仁采用粉碎机粉碎,得茶籽仁粉;(4)一次压榨:将所得茶籽仁粉送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采用的压榨机是螺旋压榨机,控制压榨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旋转速20圈/分钟,压力为30~35MPa;压榨时控制榨膛温度为55~60℃,出油温度为50~53℃,经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和一次山茶油;然后将得到的一次茶枯破碎得油渣饼,同时将压榨获得的一次山茶油沉降过滤,所采用的滤网孔径为80目,收集山茶油,并获得油渣饼;并将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破碎为细粉,向破碎的一次茶枯细粉中添加收集的山茶油,得到枯油混合物,其中添加的山茶油的用量是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山茶油质量浓度达到15%;添加山茶油后搅拌均匀,并调整水分,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有8~12%的水份;最后是在枯油混合物中加入获得的油渣饼,得到枯油饼混合物,其中加入的油渣饼的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有原料预处理、壳仁分离、原料粉碎、一次压榨、二次压榨和沉降过滤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1)原料预处理:取新鲜的茶果,去除杂质后先用清水浸泡5~10min,捞出后在用清水洗净,沥干后进行摊晒,摊晒至茶果果皮自然裂开,去除果皮得到山茶籽,继续摊晒至山茶籽的含水率在15~20%;/n(2)壳仁分离:将山茶籽通过机械剥壳,使壳、仁分离,得到茶籽仁,茶籽仁中含壳率为5~10% ;/n(3)原料粉碎:将得到的茶籽仁采用粉碎机粉碎,得茶籽仁粉;/n(4)一次压榨:将所得茶籽仁粉送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压榨时控制榨膛温度为55~65℃,出油温度为50~60℃,经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和一次山茶油;然后将得到的一次茶枯破碎得油渣饼,同时将压榨获得的一次山茶油沉降过滤,收集山茶油,并获得油渣饼;并将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破碎为细粉,向破碎的一次茶枯细粉中添加收集的山茶油,得到枯油混合物,其中添加的山茶油的用量是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山茶油质量浓度达到15~30%;添加山茶油后搅拌均匀,并调整水分,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有8~12%的水份;最后是在枯油混合物中加入获得的油渣饼,得到枯油饼混合物,其中加入的油渣饼的用量是使得枯油饼混合物中含油渣饼油质量浓度达到65~75%;/n(5)二次压榨:将获得的枯油饼混合物送入预热后的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时控制榨膛温度为110~118℃,出油温度为70~80℃,经压榨后得到二次茶枯和二次山茶油,二次茶枯中的残油含量为2~4%;/n(6)沉降过滤:将二次压榨获得的二次山茶油沉降过滤,收集山茶油,同时获得油渣饼;最后将第一次压榨后收集的山茶油与第二次压榨后收集的山茶油混合,即得山茶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有原料预处理、壳仁分离、原料粉碎、一次压榨、二次压榨和沉降过滤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取新鲜的茶果,去除杂质后先用清水浸泡5~10min,捞出后在用清水洗净,沥干后进行摊晒,摊晒至茶果果皮自然裂开,去除果皮得到山茶籽,继续摊晒至山茶籽的含水率在15~20%;
(2)壳仁分离:将山茶籽通过机械剥壳,使壳、仁分离,得到茶籽仁,茶籽仁中含壳率为5~10%;
(3)原料粉碎:将得到的茶籽仁采用粉碎机粉碎,得茶籽仁粉;
(4)一次压榨:将所得茶籽仁粉送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压榨时控制榨膛温度为55~65℃,出油温度为50~60℃,经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和一次山茶油;然后将得到的一次茶枯破碎得油渣饼,同时将压榨获得的一次山茶油沉降过滤,收集山茶油,并获得油渣饼;并将压榨后得到一次茶枯破碎为细粉,向破碎的一次茶枯细粉中添加收集的山茶油,得到枯油混合物,其中添加的山茶油的用量是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山茶油质量浓度达到15~30%;添加山茶油后搅拌均匀,并调整水分,使得枯油混合物中含有8~12%的水份;最后是在枯油混合物中加入获得的油渣饼,得到枯油饼混合物,其中加入的油渣饼的用量是使得枯油饼混合物中含油渣饼油质量浓度达到65~75%;
(5)二次压榨:将获得的枯油饼混合物送入预热后的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时控制榨膛温度为110~118℃,出油温度为70~80℃,经压榨后得到二次茶枯和二次山茶油,二次茶枯中的残油含量为2~4%;
(6)沉降过滤:将二次压榨获得的二次山茶油沉降过滤,收集山茶油,同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涛清
申请(专利权)人:紫云自治县鸿发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