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25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底板,芯片底板上开设有检测流道,检测流道内具有检测区,检测区分隔为若干小区域,每一小区域内固定有包被抗体,所述检测区的尺寸小于对应检测光源的尺寸。该微流控芯片在检测时只需要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多个指标的检测,无需在检测装置中配置运动部件移动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更小型、操作更简便。同时微流控芯片中检测区是通过分隔结构分隔为若干小区域,制备简单、效果可靠。基于该微流控芯片可以使样本的检测更易在家用市场等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
,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及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在医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临床诊断,特别是在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领域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即时检测,是指在采样现场立刻进行分析,省去了样本在实验室检验室的复杂处理过程,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类新方法。目前现有技术对荧光微流控芯片和荧光层板试纸条的检测方法中,需要通过检测光源照射检测区以得到检测信号,而常规的检测光源与检测区尺寸相对应,即一个检测光源能得到一个检测区的检测信号。当对荧光微流控芯片和荧光层板试纸条进行多个指标检测时,如果将不同的指标设置于不同的检测区内,则需要运用运动部件移动芯片或试纸条以对检测区进行扫描式检测,而增加运动部件后仪器较大,且运动部件容易出现故障,不适合个人或家用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及检测装置,可以实现一次性对芯片上的检测区的多个检测点同时进行检测,检测装置操作简单、便于携带,极适合个人或家庭使用。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底板,芯片底板上开设有检测流道,检测流道内具有检测区,检测区通过分隔结构分隔为若干小区域,每一小区域内固定有包被抗体,所述检测区的尺寸小于对应检测光源的尺寸。本技术中所用的芯片可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芯片,通过本技术的改进,即可实现通过对检测区的一次照射,即可得到检测区中不同小区域内的检测信号。进一步的,若干小区域的数量为至少4个,每一小区域内固定的包被抗体不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结构由宽度为20~200μm的栅栏状凸起组成;分隔结构还设有关口。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结构的高度大于若干小区域的高度,所述分隔结构的高度小于检测流道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区内设置有若干凸起。进一步的,所述芯片底板上的检测流道内还具有加样区和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在所述加样区和所述检测区之间,所述加样区可以用来加入待测样本,所述反应区可以用来保存标记抗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以上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所述检测光源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上。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光源的位置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区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光源的光斑尺寸大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区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光源包括灯珠、凸透镜、第一滤光片和挡光孔,其中,所述挡光孔的孔径可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检测区分隔为若干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内固定不同的包被抗体,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在不同的检测区内固定不同的包被抗体。因此,检测时不需要将不同的检测区依次排开后逐点扫描检测,而是只检测一个检测区即可得到不同包被抗体发出的检测信号。因此,该微流控芯片在检测时只需要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多个指标的检测,无需在检测装置中配置运动部件来移动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更小型、操作简便。同时微流控芯片中检测区是通过分隔结构分隔为若干小区域,制备简单、效果可靠。基于该微流控芯片可以使样本的检测更易在家用市场等进行推广使用。另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微流控芯片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微流控芯片,只需要在常规的微流控芯片内设置分隔结构及在小区域内固定包被抗体即可使用本技术的效果,且无需开发新的微流控芯片制备工艺,便于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底板中检测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被抗体包被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芯片底板1,检测流道11,加样区111,反应区112,检测区113,分隔结构114,凸起115,废液流道12,包被抗体13,标记抗体-待测抗原复合物14,标记抗体15,标记抗体-待测抗原-包被抗体复合物16;灯珠2,凸透镜3,第一滤光片4,挡光孔5,第二滤光片6,CCD镜头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经过对现有技术中的样本检测产品的检测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现有产品中在进行多个指标检测时,由于将不同的指标设置于不同的检测区内,需要将芯片或试纸条上的各个检测区或检测线,分隔一定间距(2~10mm)后一字型排列开,再使用检查光源(紫外灯和检测光学模组),对检测区或检测线逐步逐点扫描,得到各个检测区或检测线的检测曲线,再计算检测信号;即对芯片或试纸条进行扫描式检测时,由于有多个检测区,必须要将芯片或试纸条上的检测区或检测线移动至紫外灯和检测光学模组对应位置处,以完成检测。由此,需要配备运动部件来移动芯片或试纸条,而增加运动部件使得检测仪器体积增大,且运动部件容易出现错误,不适合个人或家用市场。所以,本技术为了能够得到便携的多指标检测微流控芯片,故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底板1,芯片底板1上开设有检测流道11,检测流道11内具有检测区113,检测区113分隔为若干小区域,每一小区域内固定有包被抗体13。该检测区113分隔为若干小区域,且每一小区域内固定有包被抗体13,同时该检测区113的尺寸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尺寸,或者设置检测区113的尺寸小于检测光源的尺寸,由此当检测光源照射于该检测区113时,可以同时获取到检测区113内所有小区域的检测信号,从而实现一次性对微流控芯片的多个检测指标同时检测。该检测区113的宽度可以为1~3mm,例如是1mm、2mm、3mm。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区113的宽度为3mm。进一步的,小区域的数量为2~10个,例如小区域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进一步的,每一小区域内固定的包被抗体13并不相同,由此,可以实现检测不同的待测抗原。由图2所示,该检测区113通过分隔结构114分隔为若干小区域,分隔结构114还设有流通关口,由此,分隔结构114并不会阻隔液体在各若干小区域内的流通。进一步的,分隔结构114由宽度为20~200μm的栅栏状凸起组成。检测时在驱动作用力的作用下,液体会突破分隔结构114流经所有的小区域,小区域内的包被抗体13将荧光信号物质固定下来,形成荧光信号。相邻小区域之间的分隔结构114的数量可以为1~5条,本实施例中,相邻小区域之间的分隔结构114的数量为2条。进一步的,该分隔结构114的高度大于若干小区域的高度,小于检测流道11的深度。可见,该分隔结构为微结构,与检测流道制备技术和工艺相同,可以制备检测流道的同时制备相应的分隔结构,而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和步骤。继续参考图1,该芯片底板1上的检测流道11内还具有加样区111和反应区112,反应区112在加样区1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底板,芯片底板上开设有检测流道,检测流道内具有检测区,检测区通过分隔结构分隔为若干小区域,每一小区域内固定有包被抗体,所述检测区的尺寸小于对应检测光源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底板,芯片底板上开设有检测流道,检测流道内具有检测区,检测区通过分隔结构分隔为若干小区域,每一小区域内固定有包被抗体,所述检测区的尺寸小于对应检测光源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小区域的数量为4个以上,每一小区域内固定的包被抗体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由宽度为20~200μm的栅栏状凸起组成;所述分隔结构还设有流通关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若干小区域的高度,所述分隔结构的高度小于所述检测流道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四兴张香玉张意如古翔夫潘林伟顾志鹏刘仁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阳光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