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60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包括检测卡本体,所述检测卡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层,设置有第一加样孔、检测窗口;通道层,设置有供待测液进入并进行反应的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层析试纸条组件;底板层,设置有供恒温流体进入并填充的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加样孔、所述检测窗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连通,所述检测窗口位置与所述层析试纸条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腔体结构位置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可进行低成本精确定量多项联检,产品室温稳定性好,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式检测卡
本技术涉及生物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式检测卡。
技术介绍
传统层析试纸条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可控,而环境温度和湿度对试纸条的影响较大,导致测试结果不稳定,特别是对于精确定量的层析产品。有些层析产品为了降低温度的影响,需额外增加孵育器,这样增加层析试纸条成本、增加测试步骤。多项联检的微流控产品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所需设备昂贵,导致多项联检的微流控产品价格昂贵;同时其产品标记复合物和包被物载体通常为基板,不能长时间室温保存,提高产品运输成本;而且其产品对待测样本的预处理能力有限不能较好的降低待测样本的个体差异,而传统试纸条不适合四项以上的多项联检。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检测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可进行低成本精确定量多项联检,产品室温稳定性好,操作简单。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包括检测卡本体,所述检测卡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层,设置有第一加样孔、检测窗口;通道层,设置有供待测液进入并进行反应的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层析试纸条组件;底板层,设置有供恒温流体进入并填充的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加样孔、所述检测窗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连通,所述检测窗口位置与所述层析试纸条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腔体结构位置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包括:预处理腔体,设置在所述通道层中间部位,并围绕所述离心式检测卡的旋转轴设置,与所述第一加样孔连通,所述预处理腔体内设置有预处理垫;分液通道,围设在所述预处理腔体外侧,并与所述预处理腔体连通;反应通道,设置在所述分液通道外侧,并与所述分液通道连通,与所述检测窗口连通,所述反应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层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及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预处理腔体连通,所示第二排气孔与所示反应通道的末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还包括:废液腔体,设置在所述分液通道末端外侧并与所述分液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样品垫腔体,与所述分液通道连通,内部设置有所述层析试纸条组件的样品垫;标记物腔体,内部设置有所述层析试纸条组件的结合垫;试纸条反应区,内部设置有所述层析试纸条组件的检测线、质控线。进一步的,所述试纸条反应区包括过渡垫、硝酸纤维素膜、吸收垫及底板,所述过渡垫和所述吸收垫分别搭接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两端,所述过渡垫、所述硝酸纤维素膜和所述吸收垫依次粘贴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检测线、所述质控线设置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进一步的,所述试纸条反应区为以所述离心式检测卡的旋转中心为圆心的弧形结构,所述检测线、所述质控线均为以所述过渡垫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线。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通道还包括:分液腔体,设置在所述分液通道与所述样品垫腔体之间,用于对待测液精确定量分液;进液通道,设置在所述标记物腔体与所述试纸条反应区之间,形状为波浪形、鱼骨形或折线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结构的腔壁上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层上还设置有第二加样孔、第三排气孔,所述第二加样孔、所述第三排气孔均与所述第二腔体结构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卡本体中心位置设置有与离心检测设备连接的固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层析试纸条技术结合的离心式检测卡,可进行低成本精确定量多项联检,产品室温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可满足多指标同时检测,待测液通过振荡混合经离心作用进入分液腔体完成分液再通过离心作用进入样品垫腔体和标记物腔体,在离心作用和层析毛细作用下完成检测工作,用户在加完恒温流体和待测液后,由离心检测仪器完成后续工作,提高检测效率;无需额外增加孵育器即可为试纸条反应提供恒温环境,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微阀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反应时间,借助离心力和毛细管共同作用,反应时间可控,反应更充分,提高试纸条精密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盖板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通道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板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试纸条反应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试纸条反应区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盖板层、2-通道层、3-底板层、11-检测窗口、12-第二排气孔、13-第二加样孔、14-第三排气孔、15-第一加样孔、16-第一排气孔、17-上固定孔、21-中间层检测窗口、22-中间层检测通气孔、23-中间层恒温流体加样孔、24-中间层恒温流体排气孔、25-中间层待测液加样孔、26-中间层待测液排气孔、27-中间固定孔、28-预处理腔体、29-分液通道、210-废液腔体、211-反应通道、212-预处理垫、213-固定件、214-分液腔体、215-样品垫腔体、216-标记物腔体、217-进液通道、218-试纸条反应区、219-过渡垫、220-硝酸纤维素膜、221-吸收垫、222-底板、223-检测线、224-质控线、31-底板层恒温流体加样孔、32-底板层恒温流体排气孔、33-第二腔体结构、34-保温层、35-下层固定孔、36-恒温腔体、37-预处理液恒温腔体、38-检测反应区恒温腔体、V1-微阀、V2-微阀、V3-微阀、V4-微阀、V5-微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包括检测卡本体,检测卡本体的形状优选为圆盘形,通过离心检测仪器(图未示)驱动,如图1至图3所示,检测卡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板层1,设置有第一加样孔15、检测窗口11;通道层2,设置有供待测液进入并进行反应的第一腔体结构,第一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层析试纸条组件,第一腔体结构中设置有微流道及多个腔室,本技术中的层析试纸条组件与传统的层析试纸条结构不同,层析试纸条组件的各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结构中的不同腔室中,加入到第一腔体结构中的待测液体在离心式检测卡转动时,在离心作用和层析毛细作用下完成反应及检测工作;底板层3,设置有供恒温流体进入并填充的第二腔体结构33,恒温流体为温度恒定的惰性流体,惰性流体是指不和检测卡本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的液体或气体,液体包括油相和水相,气体包括空气、氧气、氮气等,本实施例中的恒温流体优选水溶液或导热油;第一加样孔15、检测窗口11均与第一腔体结构连通,通道层2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卡本体,所述检测卡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n盖板层,设置有第一加样孔、检测窗口;/n通道层,设置有供待测液进入并进行反应的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层析试纸条组件;/n底板层,设置有供恒温流体进入并填充的第二腔体结构;/n所述第一加样孔、所述检测窗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连通,所述检测窗口位置与所述层析试纸条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腔体结构位置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卡本体,所述检测卡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
盖板层,设置有第一加样孔、检测窗口;
通道层,设置有供待测液进入并进行反应的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层析试纸条组件;
底板层,设置有供恒温流体进入并填充的第二腔体结构;
所述第一加样孔、所述检测窗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连通,所述检测窗口位置与所述层析试纸条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腔体结构位置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包括:
预处理腔体,设置在所述通道层中间部位,并围绕所述离心式检测卡的旋转轴设置,与所述第一加样孔连通,所述预处理腔体内设置有预处理垫;
分液通道,围设在所述预处理腔体外侧,并与所述预处理腔体连通;
反应通道,设置在所述分液通道外侧,并与所述分液通道连通,与所述检测窗口连通,所述反应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层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及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预处理腔体连通,所示第二排气孔与所示反应通道的末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还包括:
废液腔体,设置在所述分液通道末端外侧并与所述分液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式检测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兰花熊亮洪礼清蒋奎胜刘仁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阳光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