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田水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套接有污泥泵,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槽,所述搅拌槽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槽的一侧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背面设置有牵拉机构,所述蓄水箱的顶部内壁的两侧镶嵌有弹簧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搅拌槽,使得污泥沉淀在搅拌槽内,交搅拌槽的一侧铰接盖板,在搅拌槽内设置搅拌架,使得在排污泥时,可以将盖板盖在搅拌槽的顶部,隔离污泥和干净的水,然后利用搅拌交搅拌,使得污泥与搅拌槽内的水混合,然后即可轻松排出,且减少了干净水的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田水利
,具体为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道路、建筑群等不透面积的扩大,雨水不能再入渗地下补充地下水,加上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的城市周围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使用雨水浇灌溉作物、蔬菜、花卉是较好的灌溉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由于雨水的EC值低,所以雨水灌溉也更有利于作物的茁壮生长,并且果实品质较高,所以有效收集雨水并合理利用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目前进行灌溉时,有蓄水池接收雨水进行灌溉,且间隔一端时间采用污泥泵排出水池底部的沉淀物,但是,由于水池中有水时,排污时会带出大量的水,且淤泥容易粘附,不易排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达到便于排干净污泥,且减少水流失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套接有污泥泵,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槽,所述搅拌槽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槽的一侧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背面设置有牵拉机构,所述蓄水箱的顶部内壁的两侧镶嵌有弹簧柱,所述蓄水箱的底部远离排污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搅拌架、第二搅拌架和第三搅拌架,所述第一搅拌架和第三搅拌架的一侧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搅拌架的一侧外表面套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传送链条,所述第一搅拌架、第二搅拌架和第三搅拌架的一端均依次贯穿搅拌槽和蓄水箱的箱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与蓄水箱的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卷线轮,所述卷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摇把,所述卷线轮的外表面缠绕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挂环的一侧与盖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柱包括套管,套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搭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与套管套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架、第二搅拌架和第三搅拌架通过密封轴承与蓄水箱和搅拌槽连接,且与蓄水箱的贯穿处设置有密封垫。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小于套管的长度,限位杆的一侧与盖板远离牵拉机构的一侧搭接。优选的,所述排水口位于搅拌槽的上方,且排水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水软管。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两侧与蓄水箱的两侧内壁搭接,且盖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搅拌槽的长度和宽度相适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搅拌槽,使得污泥沉淀在搅拌槽内,交搅拌槽的一侧铰接盖板,在搅拌槽内设置搅拌架,使得在排污泥时,可以将盖板盖在搅拌槽的顶部,隔离污泥和干净的水,然后利用搅拌交搅拌,使得污泥与搅拌槽内的水混合,然后即可轻松排出,且减少了干净水的流失。(2)、本技术通过设置牵拉机构,在不需要排污泥时,可以摇动第二摇把,将盖板升起,然后利用弹簧柱,将盖板限位,使得其保持输起的状态,便于盖板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的剖视图。图中:1蓄水箱、2排污口、3污泥泵、4搅拌槽、5搅拌机构、51第一搅拌架、52第二搅拌架、53第三搅拌架、54第一齿轮、55第二齿轮、56传送链条、57第一摇把、6盖板、7牵拉机构、71支撑架、72卷线轮、73第二摇把、74牵引先、8弹簧柱、81套管、82弹簧、83限位杆、9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污口2,排污口2上套接有污泥泵3,蓄水箱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槽4,搅拌槽4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搅拌机构5,搅拌槽4的一侧铰接有盖板6,盖板6的两侧与蓄水箱1的两侧内壁搭接,且盖板6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搅拌槽4的长度和宽度相适配,盖板6的背面设置有牵拉机构7,蓄水箱1的顶部内壁的两侧镶嵌有弹簧柱8,弹簧柱8包括套管81,套管81内设置有弹簧82,弹簧82的一端搭接有限位杆83,限位杆83与套管81套接,蓄水箱1的底部远离排污口2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9,限位杆83的长度小于套管81的长度,限位杆83的一侧与盖板6远离牵拉机构7的一侧搭接,排水口9位于搅拌槽4的上方,且排水口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水软管。搅拌机构5包括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第一搅拌架51和第三搅拌架53的一侧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齿轮54,第二搅拌架52的一侧外表面套接有第二齿轮55,第二齿轮5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齿轮55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54啮合连接有传送链条56,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的一端均依次贯穿搅拌槽4和蓄水箱1的箱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57,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通过密封轴承与蓄水箱1和搅拌槽4连接,且与蓄水箱1的贯穿处设置有密封垫。牵拉机构7包括支撑架71,支撑架71的一侧与蓄水箱1的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架71上转动连接有卷线轮72,卷线轮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摇把73,卷线轮72的外表面缠绕有牵引线74,牵引线7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环75,挂环75的一侧与盖板6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在使用时,雨水收集到蓄水箱1中,污泥和杂质沉淀在搅拌槽4中,干净的水从排水口9排出进行灌溉,需要清理污泥式,可以向套管81内按压限位杆83,使得限位杆83收纳进套管81中,然后盖板6沉入蓄水箱4中,盖上搅拌槽4上,由于盖板6的重量重,因此可以紧贴搅拌槽4的顶部,然后打开污泥泵3,摇动第一摇把57,齿轮和传送链条56传动,带动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转动,从而将底部的污泥翻起,便于排出,排出完毕后,摇动第二摇把73,将牵引线74缠绕在卷线轮72上,然后向套管81内按压限位杆83,使得限位杆83收纳进套管81中,将盖板6立起后松开限位杆83。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在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搅拌槽,使得污泥沉淀在搅拌槽内,交搅拌槽的一侧铰接盖板,在搅拌槽内设置搅拌架,使得在排污泥时,可以将盖板盖在搅拌槽的顶部,隔离污泥和干净的水,然后利用搅拌交搅拌,使得污泥与搅拌槽内的水混合,然后即可轻松排出,且减少了干净水的流失;通过设置牵拉机构,在不需要排污泥时,可以摇动第二摇把,将盖板升起,然后利用弹簧柱,将盖板限位,使得其保持输起的状态,便于盖板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污口(2),所述排污口(2)上套接有污泥泵(3),所述蓄水箱(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槽(4),所述搅拌槽(4)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搅拌机构(5),所述搅拌槽(4)的一侧铰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背面设置有牵拉机构(7),所述蓄水箱(1)的顶部内壁的两侧镶嵌有弹簧柱(8),所述蓄水箱(1)的底部远离排污口(2)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9);/n所述搅拌机构(5)包括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所述第一搅拌架(51)和第三搅拌架(53)的一侧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齿轮(54),所述第二搅拌架(52)的一侧外表面套接有第二齿轮(55),第二齿轮(5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55)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54)啮合连接有传送链条(56),所述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的一端均依次贯穿搅拌槽(4)和蓄水箱(1)的箱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57);/n所述牵拉机构(7)包括支撑架(71),所述支撑架(71)的一侧与蓄水箱(1)的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71)上转动连接有卷线轮(72),所述卷线轮(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摇把(73),所述卷线轮(72)的外表面缠绕有牵引线(74),所述牵引线(7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环(75),所述挂环(75)的一侧与盖板(6)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污口(2),所述排污口(2)上套接有污泥泵(3),所述蓄水箱(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槽(4),所述搅拌槽(4)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搅拌机构(5),所述搅拌槽(4)的一侧铰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背面设置有牵拉机构(7),所述蓄水箱(1)的顶部内壁的两侧镶嵌有弹簧柱(8),所述蓄水箱(1)的底部远离排污口(2)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9);
所述搅拌机构(5)包括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所述第一搅拌架(51)和第三搅拌架(53)的一侧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齿轮(54),所述第二搅拌架(52)的一侧外表面套接有第二齿轮(55),第二齿轮(5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55)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54)啮合连接有传送链条(56),所述第一搅拌架(51)、第二搅拌架(52)和第三搅拌架(53)的一端均依次贯穿搅拌槽(4)和蓄水箱(1)的箱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57);
所述牵拉机构(7)包括支撑架(71),所述支撑架(71)的一侧与蓄水箱(1)的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71)上转动连接有卷线轮(72),所述卷线轮(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摇把(73),所述卷线轮(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平兰,
申请(专利权)人:郭平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