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13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该河道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拦截区、污水处理区和排放区;通过拦截区对污水里漂浮的垃圾进行阻隔,同时能够阻挡河道排污口流出的污水与垃圾直接流入河流内;通过污水处理区内采用微生物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的水环境,以此达到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生物分解净化,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升水体的正向平衡;通过排放区的自动阀门控制水质达标的水流排放至河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河道水污染是目前河道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城市数量的增多和人口的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垃圾不断涌入河道,导致河道的水质越来越差,加上污水处理措施的不完善,河道治理的滞后,河道污染现象加剧。以前的河道治理工程多数考虑的是防洪功能,同时由于受到施工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比较偏向河道的防治河流侵蚀,进行水土保持的功能。然而河流与土壤的自然交换功能较差,水体环境无法进行更新,长期以来,导致河流的水质变坏,甚至发黑发臭。传统的护案工程过多的是关注经济利益,对于河道的自然演化和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没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考虑,大量采用混凝土,容易破坏岸坡上的植被,对附近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微生物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的水环境,以此达到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生物分解净化,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升水体的正向平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设置于河道排污口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有拦截区、污水处理区和排放区,所述拦截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前端,且所述拦截区与河道排污口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中部,且所述污水处理区内设置有采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装置,从河道排污口流出的污水经过拦截区进入装置本体后,通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从排放区排出,所述排放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后端,且所述排放区远离河道排污口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的自动阀门,所述排放区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和水流量检测装置,当水质检测装置检测到处理过的水流达到排放标准时,使自动阀门打开,使净化后的水流出,当水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排出的水流量达到设定值后,使自动阀门关闭,控制水流。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河道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拦截区、污水处理区和排放区;通过拦截区对污水里漂浮的垃圾进行阻隔,同时能够阻挡河道排污口流出的污水与垃圾直接流入河流内;通过污水处理区内采用微生物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的水环境,以此达到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生物分解净化,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升水体的正向平衡;通过排放区的自动阀门控制水质达标的水流排放至河流中。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微生物菌床和用于充氧的曝气机,所述曝气机设置于污水处理区的表面,依靠水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污水处理区投放微生物菌剂后,通过曝气机能够提供足够的氧量,将加入的微生物菌剂激活并放大,逐渐形成微生物菌床,通过微生物对污水处理区内的污染物进行稀释并降解,同时也能够对污水处理区内的底泥进行硝化,无需对底泥进行清理,节约成本,如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阀门设置为2个,2个自动阀门并排设置于排放区远离河道排污口的一端两侧。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2个自动阀门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对水流的排放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所述河道排污口为圆柱形排污口,所述装置本体的拦截区包围于河道排污口外,防止河道排污口的污水直接流入河流中。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通过固定架支撑于装置本体的上方,所述监控摄像头与外部终端设备通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监控摄像头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可以是负责人的手机客户端,从而实现对污水控制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管理和合理调节。进一步地,所述拦截区内设置有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过滤件设置于第一过滤件与污水处理区之间,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河道排污口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二过滤件与第一过滤件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区。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过滤件可以过滤掉大颗粒的浮渣,经过第二过滤件可以过滤掉小颗粒的浮渣,经过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双重过滤,能够方便后续污水的处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件为格栅。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格栅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同时能够方便阻隔污水中颗粒较大的垃圾。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件包括有安装架、过滤网和清洁件,所述过滤网通过安装架固定于污水处理区内,所述清洁件设置于过滤网上,且所述清洁件能够将过滤网上附着的残渣除去。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将第一过滤件不能过滤掉的颗粒较小的浮渣进行过滤,通过清洁件的设置能够及时将过滤网附着的残渣除去,避免影响水流通过。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为环形结构,且安装架的朝向第一过滤件的一面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过滤网的边缘处固定于安装槽内。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安装槽的设置,可以使过滤网更加稳定的固定于污水处理区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朝向第一过滤件的一面还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边缘处阻挡于安装槽的开口处,从而对滤网的边缘处进行限制固定,所述端盖为镂空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端盖的设置能够使滤网的安装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端盖朝向安装架的一侧还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清洁件位于容纳槽内且靠近所述过滤网,所述清洁件为带有刀片状叶片的叶轮,所述叶轮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连接于过滤网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连接于端盖的中心位置,当污水流过时,能够带动叶轮转动,从而使叶轮的叶片将过滤网上的残渣刮走。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过滤网在过滤浮渣时,叶轮能够持续的将过滤网上附着的残渣刮走,从而不影响过滤网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拦截区对河道排污口的污水进行拦截,并阻挡污水中漂浮的垃圾后使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区;在污水处理区投放微生物菌剂,并设置曝氧机,以增加污水处理区的含氧量,使微生物菌剂形成微生物菌床,从而对污水处理区内污染物进行分解、消化,实现生态修复;修复后的水体经过排放区的自动阀门进行排放,所述排放区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和水流量检测装置,当水质检测装置检测到处理过的水流达到排放标准时,使自动阀门打开,使净化后的水流出,当水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排出的水流量达到设定值后,使自动阀门关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河道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拦截区、污水处理区和排放区;通过拦截区对污水里漂浮的垃圾进行阻隔,同时能够阻挡河道排污口流出的污水与垃圾直接流入河流内;通过污水处理区内采用微生物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的水环境,以此达到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生物分解净化,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升水体的正向平衡;通过排放区的自动阀门控制水质达标的水流排放至河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于河道排污口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有拦截区、污水处理区和排放区,所述拦截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前端,且所述拦截区与河道排污口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中部,且所述污水处理区内设置有采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排放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后端,且所述排放区远离河道排污口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的自动阀门,所述排放区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和水流量检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于河道排污口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有拦截区、污水处理区和排放区,所述拦截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前端,且所述拦截区与河道排污口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中部,且所述污水处理区内设置有采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排放区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后端,且所述排放区远离河道排污口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的自动阀门,所述排放区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和水流量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微生物菌床和用于充氧的曝气机,所述曝气机设置于污水处理区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阀门设置为2个,2个自动阀门并排设置于排放区远离河道排污口的一端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排污口为圆柱形排污口,所述装置本体的拦截区包围于河道排污口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通过固定架支撑于装置本体的上方,所述监控摄像头与外部终端设备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区内设置有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过滤件设置于第一过滤件与污水处理区之间,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河道排污口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二过滤件与第一过滤件之间形成第二过滤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污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璐张振院
申请(专利权)人:湘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