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97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客室的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顶部的车用顶风窗,车用顶风窗包括上盖、下盖、间隔布置在上盖与顶盖之间的至少两个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顶盖与上盖固定连接,且遮挡在上盖之上;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上盖、顶盖和所述隔板一起围成离心风机机构的蜗形风道。该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顶风窗气流量小、排气时噪声大及漏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客室的通风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用顶风窗用于车辆的通风换气,通过顶风窗内的风扇将车内的空气抽出并排到车外,从而起到换气效果。现有的顶风窗通常包括上下延伸的主气流通道和朝向两侧的侧气流通道,车内的空气受风扇的抽吸而先进入主气流通道内,然后受主气流通道的上部的顶盖结构引导而再分别进入两侧的侧气流通道内,并最终排出车外;受顶风窗高度的限制,主气流通道一般较短,这就使得位于主气流通道中的风扇受到的气流阻力较大,气流阻力较大不仅会影响顶风窗的换气量,而且还会使风扇的叶轮产生很大的振动,进而造成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顶风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顶风窗换气量小且排气时噪声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顶风窗换气量小且排气时噪声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用顶风窗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车用顶风窗包括:上盖;顶盖,与上盖固定连接,且遮挡在上盖之上;至少两个隔板,间隔布置在上盖与顶盖之间;离心叶轮;电机;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上盖、顶盖和隔板一起围成离心风机机构的蜗形风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用顶风窗的有益效果是:该车用顶风窗的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使用离心风机机构抽风不仅可以增大气流量,而且方便改变气流方向,使得气流能够顺利进入蜗形风道中;另外,离心风机机构将从车体内抽进离心叶轮内的空气直接通过外周甩出离心叶轮,气流不会与离心叶轮上部的顶盖结构接触,从而可以减小气流受到的阻力,进而可以降低噪声。进一步的,隔板靠向离心叶轮的一端与离心叶轮的外周面相切。这样设置使得气流沿切线进入蜗形风道,能够减小隔板对气流的阻力,同时降低振动和噪声。进一步的,车用顶风窗还包括防雨风道,防雨风道与蜗形风道的出口相接,蜗形风道的隔板与防雨风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设置防雨风道可以防止雨水进入蜗形风道,蜗形风道的隔板与防雨风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可以减小气流经过蜗形风道的出口时的阻力,从而使噪声和振动最小化。进一步的,防雨风道靠向蜗形风道的一端设有挡水墙,挡水墙的上沿与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相接。挡水墙能够挡住流入或飞溅进防雨风道内的雨水,进而提高防雨风道的防雨能力。进一步的,蜗形风道的宽度自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有利于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减小气流与隔板之间的气流阻力。进一步的,蜗形风道中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上游的隔板为向远离离心叶轮的方向凸起的弧形隔板,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下游的隔板为平直隔板,两隔板自相切点起与离心叶轮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均匀增大。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上游的隔板为向远离离心叶轮的方向凸起的弧形隔板,可以减小对应位置的气流的阻力,从而降低振动和噪声;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下游的隔板为平直隔板,可以最小化的减少气流产生的涡流;两隔板自相切点起与离心叶轮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均匀增大,不进可以增大蜗形风道的截面积,从而增大气流量,而且还利于引导气流,从而减小气流与隔板之间的阻力和噪声。进一步的,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自进口至出口逐渐均匀升高,以使蜗形风道自进口至出口逐渐收薄。蜗形风道的出口处一般会设置挡水墙,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逐渐升高便于抬高挡水墙的高度,从而提高顶风窗的防雨能力;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均匀升高,有利于减小气流阻力和气流引发的振动。进一步的,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为曲面,以使蜗形风道自进口至出口的截面积均匀渐变。蜗形风道的截面积均匀渐变,有利于气流稳定,可以降低气流阻力,减小气流噪声。进一步的,离心叶轮的上端封闭,以使气流仅能从下侧进入离心叶轮内。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气流从离心叶轮的上侧进入离心叶轮内部而导致离心叶轮的周边形成回流。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辆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顶部的车用顶风窗,车用顶风窗包括:上盖;顶盖,与上盖固定连接,且遮挡在上盖之上;至少两个隔板,间隔布置在上盖与顶盖之间;离心叶轮;电机;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上盖、顶盖和隔板一起围成离心风机机构的蜗形风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辆的车用顶风窗的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使用离心风机机构抽风不仅可以增大气流量,而且方便改变气流方向,使得气流能够顺利进入蜗形风道中;另外,离心风机机构将从车体内抽进离心叶轮内的空气直接通过外周甩出离心叶轮,气流不会与离心叶轮上部的顶盖结构接触,从而可以减小气流受到的阻力,进而可以降低噪声。进一步的,隔板靠向离心叶轮的一端与离心叶轮的外周面相切。这样设置使得气流沿切线进入蜗形风道,能够减小隔板对气流的阻力,同时降低振动和噪声。进一步的,车用顶风窗还包括防雨风道,防雨风道与蜗形风道的出口相接,蜗形风道的隔板与防雨风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设置防雨风道可以防止雨水进入蜗形风道,蜗形风道的隔板与防雨风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可以减小气流经过蜗形风道的出口时的阻力,从而使噪声和振动最小化。进一步的,防雨风道靠向蜗形风道的一端设有挡水墙,挡水墙的上沿与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相接。挡水墙能够挡住流入或飞溅进防雨风道内的雨水,进而提高防雨风道的防雨能力。进一步的,蜗形风道的宽度自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有利于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减小气流与隔板之间的气流阻力。进一步的,蜗形风道中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上游的隔板为向远离离心叶轮的方向凸起的弧形隔板,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下游的隔板为平直隔板,两隔板自相切点起与离心叶轮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均匀增大。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上游的隔板为向远离离心叶轮的方向凸起的弧形隔板,可以减小对应位置的气流的阻力,从而降低振动和噪声;位于离心叶轮转动方向的下游的隔板为平直隔板,可以最小化的减少气流产生的涡流;两隔板自相切点起与离心叶轮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均匀增大,不进可以增大蜗形风道的截面积,从而增大气流量,而且还利于引导气流,从而减小气流与隔板之间的阻力和噪声。进一步的,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自进口至出口逐渐均匀升高,以使蜗形风道自进口至出口逐渐收薄。蜗形风道的出口处一般会设置挡水墙,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逐渐升高便于抬高挡水墙的高度,从而提高顶风窗的防雨能力;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均匀升高,有利于减小气流阻力和气流引发的振动。进一步的,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的上表面为曲面,以使蜗形风道自进口至出口的截面积均匀渐变。蜗形风道的截面积均匀渐变,有利于气流稳定,可以降低气流阻力,减小气流噪声。进一步的,离心叶轮的上端封闭,以使气流仅能从下侧进入离心叶轮内。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气流从离心叶轮的上侧进入离心叶轮内部而导致离心叶轮的周边形成回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顶风窗,其特征是,包括:/n上盖;/n顶盖,与上盖固定连接,且遮挡在上盖之上;/n至少两个隔板,间隔布置在上盖与顶盖之间;/n离心叶轮;/n电机;/n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上盖、顶盖和所述隔板一起围成离心风机机构的蜗形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顶风窗,其特征是,包括:
上盖;
顶盖,与上盖固定连接,且遮挡在上盖之上;
至少两个隔板,间隔布置在上盖与顶盖之间;
离心叶轮;
电机;
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上盖、顶盖和所述隔板一起围成离心风机机构的蜗形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顶风窗,其特征是,所述隔板靠向离心叶轮的一端与离心叶轮的外周面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顶风窗,其特征是,所述车用顶风窗还包括防雨风道,防雨风道与蜗形风道的出口相接,蜗形风道的隔板与防雨风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顶风窗,其特征是,防雨风道靠向蜗形风道的一端设有挡水墙,挡水墙的上沿与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顶风窗,其特征是,蜗形风道的宽度自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友爱邓世林王林强张维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