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械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0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机械臂,包括基础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包括柄部和端部,所述柄部均呈长条状,在柄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钩状的端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平行并列布置,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上端与基础部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均能够以柄部为轴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稳定取放晶圆的同时不触碰晶圆表面,不造成晶圆损伤,翻转时晶圆不易脱落,且对加工精度要求低,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机械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晶圆取放机械手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机械臂。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取放晶圆的机械手均是托举式的一体式结构,比如与机械臂的连接端为一体的扁平片状,前端部是圆环形、双叉形,在前端部与连接端相对的边缘设置凸块,凸块可以贴合到晶圆的边缘,从而将晶圆固定在机械手上。但是,由于晶圆通常存储在晶圆盒中,晶圆之间的间隔只有4mm左右,而机械手在由晶圆之间伸入时不能触碰晶圆的任意一面,以避免损伤晶圆,因而,对于凸块部分的厚度要求严格,同时,凸块的精细结构要求较高,在生产制造时成品率较低,导致生产成本高昂,而且,具有凸块的机械手在获取晶圆后的翻转过程中,晶圆容易脱落。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机械手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机械臂,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机械臂,使其稳定取放晶圆且不触碰晶圆表面,同时对加工精度要求低,成本低廉,从而克服现有的机械手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机械臂,包括基础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包括柄部和端部,所述柄部均呈长条状,在柄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钩状的端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平行并列布置,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上端与基础部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均能够以柄部为轴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内缘呈内凹的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在未转动状态下相背设置,在转动状态下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能够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之间的距离为50mm~11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呈圆柱状、方柱状或扁平条块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在未转动状态下相背设置,在转动状态下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旋转角度为3°~9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在未转动状态下相背设置,在转动状态下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旋转角度为10°~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材料为陶瓷、不锈钢、有机材料或铝合金。进一步地,所述基础部的下端设有弧形的垫块,所述垫块的下表面弧度与晶圆外沿弧度相同,使得垫块的下表面能够与晶圆外沿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基础部上安装有驱动轴,用于驱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转动。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设置成倒钩状,并端部内缘的圆弧与晶圆外沿相切,使得晶圆的取放更加稳定,不易脱落。2、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转动取放的方式,能够降低加工精度,成品率高,降低生产成本。3、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内缘呈弧形,垫块的下表面也呈弧形,双侧弧形能够保证晶圆抓取后,进行任意方向的翻转时晶圆都不易发生脱落。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机械臂的三维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机械臂的另一角度三维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部;2-垫块;3-第一叉指;4-第二叉指;5-柄部;6-端部;7-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机械臂,包括基础部1、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所述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又包括柄部5和端部6,在图1和图2中定义靠近基础部1的一端为上端,靠近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的端部的一端为下端,所述柄部5呈圆柱状、方柱状或扁平条块状,在柄部5的下端向外延伸出钩形的端部6,所述端部6的内缘呈圆弧状,圆弧的弧度能够与晶圆外沿相切。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的柄部5上端安装在基础部1上,并能够使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分别以各自的柄部5为轴转动。所述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的端部相背设置,在使用时,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同步转动。所述基础部1上安装有驱动轴7,用于驱动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的转动。所述基础部1的下端设置有一垫块2,所述垫块2呈圆弧状,垫块2的下表面弧度与晶圆外沿弧度相同,在使用时,垫块2的下表面能够与晶圆外沿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之间的距离为50mm~110mm,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的转动角度为3°~90°,进一步地,最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旋转角度为10°~30°。优选的,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的材料为陶瓷、不锈钢、有机材料(如PEEK)或铝合金。本专利技术在工作过程中,首先机械臂移动至晶圆之间的间隙处,机械臂向下移动时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伸入晶圆间隙处,并使晶圆的上沿紧密贴合在垫块2的下表面;然后驱动轴7驱动第一叉指3和第二叉指4同步反向转动,使钩形的端部6从晶圆之间的间隙处转向晶圆的下沿,将晶圆夹持在垫块2和端部6之间完成抓取动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包括柄部和端部,所述柄部均呈长条状,在柄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钩状的端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平行并列布置,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上端与基础部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均能够以柄部为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包括柄部和端部,所述柄部均呈长条状,在柄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钩状的端部,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平行并列布置,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上端与基础部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均能够以柄部为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内缘呈内凹的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端部在未转动状态下相背设置,在转动状态下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能够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之间的距离为50mm~1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和第二叉指的柄部呈圆柱状、方柱状或扁平条块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钊陈百捷姚广军王镇清
申请(专利权)人:芯导精密北京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