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769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连铸机(1)、第二连铸机(2)、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辊底式隧道加热炉的装入侧与第一连铸机的一个铸流连接,出炉侧与轧线辊道(6)连接,并经轧线辊道进入常规热轧线(7);第一步进式加热炉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的装炉辊道均与第二连铸机两条铸流的出坯辊道连接,第一步进式加热炉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的出炉板坯通过轧线辊道进入常规热轧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连铸和连轧工序的直接衔接,且针对常规厚度板坯实现高温装炉、低温出炉生产,同时能实现常规步进式加热炉和辊底式隧道炉混合加热,交叉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轧生产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连铸是把液态的钢水铸成板坯,热轧是把铸坯轧成带钢,根据连铸与热轧的不同连接方法,形成多种类型的铸轧生产系统,比如CSP(compactstripproduction,紧凑式热带生产工艺)、ESP(Endlessstripproduction,无极带生产工艺)以及带再加热炉的常规铸轧产线。短流程可以充分利用铸坯的余热,常规铸轧产线可以灵活生产不同的品种。每种生产系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常规热轧生产系统最大的不足是:不能充分利用连铸板坯的余热;短流程热轧产线最大的不足是产能和品种受限。常规板带铸轧产线的一般配置是,一铸2流,2台连铸机共4流,和一条热连轧产线的产能是匹配的;中间一般配置3-4台再加热炉和若干保温炉,作为中间过程补温和生产缓冲。这种配置方式,一般再加热炉的能力是有富余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3台甚至2台再加热炉参与在线生产,设备利用效率较低。如果连铸传送辊道和再加热炉入炉前辊道不直接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连铸机(1)、第二连铸机(2)、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第一连铸机(1)和第二连铸机(2)均有两条铸流;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的装入侧与第一连铸机(1)的至少一个铸流连接,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的出炉侧与轧线辊道(6)连接,并经轧线辊道(6)进入常规热轧线(7);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的装炉辊道均与第二连铸机(2)两条铸流的出坯辊道连接,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的出炉板坯通过轧线辊道(6)进入常规热轧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连铸机(1)、第二连铸机(2)、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第一连铸机(1)和第二连铸机(2)均有两条铸流;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的装入侧与第一连铸机(1)的至少一个铸流连接,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的出炉侧与轧线辊道(6)连接,并经轧线辊道(6)进入常规热轧线(7);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的装炉辊道均与第二连铸机(2)两条铸流的出坯辊道连接,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的出炉板坯通过轧线辊道(6)进入常规热轧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铸机(1)与第二连铸机(2)之间设有板坯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其特征是:加热炉区内设有保温炉(9),所述的第一连铸机(1)和第二连铸机(2)生产的铸坯送入保温炉(9)内保温。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系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铸机(1)对应于常规热轧线(7)的第一铸流(11)生产的铸坯通过辊道直接进入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第一连铸机(1)的第二铸流(12)生产的铸坯采用铸坯调度程序,通过过跨台车进行实时调度,决定铸坯装入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还是装入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第二连铸机(2)生产的铸坯及第一连铸机(1)生产的不装入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的铸坯都装入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第一步进式加热炉(4)和第二步进式加热炉(5)与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形成混合加热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混合加热的热轧带钢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铸机(1)的第二铸流(12)生产的铸坯的调度方法具体是:对于指定的第一铸流(11)传送辊道位置,分别计算第一铸流(11)和第二铸流(12)的下一块铸坯到达该传送辊道位置的时间t1和t2,若下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则将第二铸流(12)生产的铸坯插入第一铸流(11)的辊道,并装入辊底式隧道加热炉(3),若下述两个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立华邓龙王墨南秦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