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把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66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把壶,包括:带有手把的壶身、发热盘、壶内胆、壶盖以及磁吸固定组件;通过在壶身限定出带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第一空腔,将发热盘与带有手把的壶身的下开口相适配,以将第一空腔的底部密封,壶内胆与第一空腔相适配,并限定出带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空腔,壶内胆的侧壁设有缝隙,以便液体在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流通,壶盖与向上开口相适配,以密封第二空腔,并通过磁吸固定组件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将壶内胆固定在壶身的底部,由此,待泡物放入到第二空腔内,而液体通过第一空腔的上开口倒出,实现茶水分离,从而提高品茶的享受感和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把壶
本技术涉及茶具
,特别涉及一种侧把壶。
技术介绍
由于茶文化在中华文化圈的广泛影响,煮茶、泡茶用具在我国也得到了普及。相关技术中,煮茶、泡茶的方式通常将茶叶直接放在壶身里面,加水同煮或用沸水冲泡,然后直接饮用茶水或者倒入茶杯饮用;将茶叶与茶水混在一起,饮用时容易由于喝到茶叶而影响口感,从而降低品茶的享受感和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侧把壶,能够实现茶水分离,从而提高品茶的享受感和舒适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侧把壶,包括:带有手把的壶身,所述壶身限定出带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上开口处设有壶嘴;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与所述下开口相适配,且通过食品胶固定在所述下开口处,以将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密封,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以形成第一凸腔;壶内胆,所述壶内胆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适配,以通过所述上开口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壶内胆限定出带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空腔,以便通过所述向上开口放入待泡物到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壶内胆的侧壁设有缝隙,以便液体在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流通;壶盖,所述壶盖与所述向上开口相适配,以密封所述第二空腔;磁吸固定组件,所述磁吸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壶内胆的底部,且与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相适配,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腔内,所述磁吸固定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所述壶内胆固定在所述壶身的底部。>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侧把壶,通过在壶身限定出带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第一空腔,将发热盘与带有手把的壶身的下开口相适配,以将第一空腔的底部密封,壶内胆与第一空腔相适配,并限定出带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空腔,壶内胆的侧壁设有缝隙,以便液体在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流通,壶盖与向上开口相适配,以密封第二空腔,并通过磁吸固定组件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将壶内胆固定在壶身的底部,由此,待泡物放入到第二空腔内,而液体通过第一空腔的上开口倒出,实现茶水分离,从而提高品茶的享受感和舒适感。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提出的侧把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壶内胆的底部向上凸起以形成第二凸腔,第二凸腔与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相适配。可选地,磁吸固定组件还包括对锁母螺丝、对锁子螺丝和密封硅胶圈,其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呈环状,密封硅胶圈将第一磁铁密封在其中,对锁母螺丝透过壶内胆的底部向上凸起与对锁子螺丝相配合,以将密封硅胶圈和第一磁铁锁定在第二凸腔内,且与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相抵触。可选地,第二磁铁通过高温胶固定在第一凸腔内。可选地,缝隙设置在壶内胆的侧壁下部。可选地,上开口的水平面高于第二空腔的向上开口的水平面。可选地,食品胶为食品级硅酮胶。可选地,发热盘的底部固定有温控耦合器,且通过壶底壳进行密封。可选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耐高温强磁铁,且采用汝铁硼材料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把壶的结构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把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把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把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侧把壶,包括带有手把的壶身100、发热盘101、壶内胆102、壶盖103以及磁吸固定组件。其中,壶身100限定出带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第一空腔1001,上开口处设有壶嘴1002;发热盘101与下开口相适配,且通过食品胶固定在下开口处,以将第一空腔1001的底部密封,发热盘101的底部向上凸起以形成第一凸腔1011;壶内胆102与第一空腔1001相适配,以通过上开口放置在第一空腔1001内,壶内胆102限定出带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空腔1021,以便通过向上开口放入待泡物到第二空腔内1021,壶内胆102的侧壁设有缝隙1022,以便液体在第一空腔1001与第二空腔1021之间流通;壶盖103与向上开口相适配,以密封第二空腔1021;磁吸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1041和第二磁铁1042,第一磁铁1041设置在壶内胆102的底部,且与发热盘101的底部向上凸起相适配,第二磁铁1042固定在第一凸腔1011内,磁吸固定组件通过第一磁铁1041与第二磁铁1041之间的吸附作用,将壶内胆102固定在壶身100的底部。也就是说,发热盘101通过食品胶固定在壶身100底部,壶内胆102通过设置在壶内胆102底部的第一磁铁1041与设置在发热盘101底部的第二磁铁1042之间的吸附作用固定在壶身100内部。通过掀开壶盖103,将待泡物放入到壶内胆102内部,并加入清水,然后盖上壶盖103,倒水时,茶水通过壶内胆102的缝隙流到壶身100,并从壶嘴1022倒出,达到隔离茶叶,实现茶水分离的效果。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侧把壶,通过在壶身限定出带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第一空腔,将发热盘与带有手把的壶身的下开口相适配,以将第一空腔的底部密封,壶内胆与第一空腔相适配,并限定出带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空腔,壶内胆的侧壁设有缝隙,以便液体在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流通,壶盖与向上开口相适配,以密封第二空腔,并通过磁吸固定组件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将壶内胆固定在壶身的底部,由此,待泡物放入到第二空腔内,而液体通过第一空腔的上开口倒出,实现茶水分离,从而提高品茶的享受感和舒适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壶内胆102的底部向上凸起以形成第二凸腔1023,第二凸腔1023与发热盘101的底部向上凸起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二凸腔1023设置在壶内胆102的中间位置,上述向上凸起设置在发热盘101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壶内胆102的中间位置向上凸起,使得其底部形成第二凸腔1023,而发热盘101的中间位置向上凸起,使得其底部也形成第一凸腔1011,并且发热盘101的中间位置的向上凸起与第二凸腔1023相适配,使其设置在第二凸腔1023内部。也就是说,第一凸腔1011小于第二凸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把壶,其特征在于,包括:/n带有手把的壶身,所述壶身限定出带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上开口处设有壶嘴;/n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与所述下开口相适配,且通过食品胶固定在所述下开口处,以将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密封,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以形成第一凸腔;/n壶内胆,所述壶内胆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适配,以通过所述上开口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壶内胆限定出带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空腔,以便通过所述向上开口放入待泡物到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壶内胆的侧壁设有缝隙,以便液体在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流通;/n壶盖,所述壶盖与所述向上开口相适配,以密封所述第二空腔;/n磁吸固定组件,所述磁吸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壶内胆的底部,且与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相适配,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腔内,所述磁吸固定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所述壶内胆固定在所述壶身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8 CN 20192091491091.一种侧把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有手把的壶身,所述壶身限定出带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上开口处设有壶嘴;
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与所述下开口相适配,且通过食品胶固定在所述下开口处,以将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密封,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以形成第一凸腔;
壶内胆,所述壶内胆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适配,以通过所述上开口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壶内胆限定出带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空腔,以便通过所述向上开口放入待泡物到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壶内胆的侧壁设有缝隙,以便液体在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流通;
壶盖,所述壶盖与所述向上开口相适配,以密封所述第二空腔;
磁吸固定组件,所述磁吸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壶内胆的底部,且与所述发热盘的底部向上凸起相适配,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腔内,所述磁吸固定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所述壶内胆固定在所述壶身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把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内胆的底部向上凸起以形成第二凸腔,所述第二凸腔与所述发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清郑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帝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