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加热盘,包括耦合器、上壳、导光圈、灯板、电路板及下壳;耦合器设置在上壳中;上壳边缘形成安装槽;导光圈设置在上壳的安装槽内,导光圈用于导光,导光圈上形成容纳槽;灯板上设置灯珠,灯板上的灯珠位于导光圈的容纳槽内;电路板与灯板电连接并为灯板上的灯珠供电;下壳固定在上壳上,下壳与上壳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导光圈、灯板及电路板的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照明指示功能,使得在较为昏暗的角落或者在夜晚使用时,方便将电水壶放置在加热盘上。
A luminous heat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加热盘
本技术涉及加热盘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加热盘。
技术介绍
加热盘是一种常用的小型电器,加热盘与电水壶互相配合使用而用于加热冷水,加热冷水时,往电水壶里装入冷水,再将电水壶放置加热盘的耦合器上进行加热,从而获得热水。传统的加热盘通常不具备照明指示功能,然而,加热盘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其放置在较为昏暗的角落时,或者在夜晚使用时,由于加热盘不具备照明指示功能,而不易将电水壶放置在该加热盘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加热盘,其具有照明指示功能,使得在较为昏暗的角落或者在夜晚使用时,方便将电水壶放置在加热盘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光加热盘,包括耦合器、上壳、导光圈、灯板、电路板及下壳;耦合器设置在上壳中;上壳边缘形成安装槽;导光圈设置在上壳的安装槽内,导光圈用于导光,导光圈上形成容纳槽;灯板上设置灯珠,灯板上的灯珠位于导光圈的容纳槽内;电路板与灯板电连接并为灯板上的灯珠供电;下壳固定在上壳上,下壳与上壳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导光圈、灯板及电路板的容纳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发光加热盘,在较为昏暗的角落或者在夜晚时,电路板为灯板上的灯珠供电,使得灯珠发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经导光圈导光,由于上壳边缘形成安装槽,导光圈设置在上壳的安装槽内,使得上壳边缘发光,从而使得使用者清楚看见该加热盘的位置,使得在较为昏暗的角落或者在夜晚使用时,方便将电水壶放置在加热盘上。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发光加热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还包括密封圈、上盖及压片,密封圈设置在上盖上,上盖设置在上壳一侧,压片设置在上壳另一侧,耦合器依次穿过密封圈、上盖及上壳后与压片连接。进一步,上盖通过硅酮胶设置在上壳一侧。进一步,耦合器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压片上设置第二安装孔,螺丝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及第一安装孔而将耦合器固定在上壳中。进一步,导光圈靠近下壳的一侧形成锯齿状波纹。进一步,导光圈上形成容纳槽的个数为至少四个,多个容纳槽对称分布。进一步,灯板上设置导光柱,导光柱位于导光圈的容纳槽内,导光柱内形成凹槽,灯珠位于导光柱的凹槽内。进一步,灯板及导光柱外周缘设置驱使灯珠发光方向发射至导光圈内的不透光套件。进一步,不透光套件为不透光热缩管。进一步,上壳中设置卡槽,下壳中设置凸块,下壳中的凸块卡入上壳中的卡槽而将下壳固定在上壳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光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光加热盘的分解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光加热盘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灯板与导光柱及导光圈的连接示意图。标号说明耦合器1第一安装孔11上壳2安装槽21卡槽22导光圈3容纳槽31锯齿状波纹32灯板4灯珠41导光柱42凹槽421不透光套件43电路板5下壳6凸块61密封圈7上盖8压片9第二安装孔91螺丝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发光加热盘,包括耦合器1、上壳2、导光圈3、灯板4、电路板5及下壳6;耦合器1设置在上壳2中;上壳2边缘形成安装槽21;导光圈3设置在上壳2的安装槽21内,导光圈3用于导光,导光圈3上形成容纳槽31,其中,导光圈3上形成容纳槽31的个数为至少四个,多个容纳槽31对称布局以便于导光;灯板4上设置灯珠41,灯板4上的灯珠41位于导光圈3的容纳槽31内;电路板5与灯板4电连接并为灯板4上的灯珠41供电;下壳6固定在上壳2上,下壳6与上壳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导光圈3、灯板4及电路板5的容纳腔。在较为昏暗的角落或者在夜晚时,电路板5为灯板4上的灯珠41供电,使得灯珠41发光,灯珠41发出的光线经导光圈3导光,由于上壳2边缘形成安装槽21,导光圈3设置在上壳2的安装槽21内,使得上壳2边缘发光,从而使得使用者清楚看见该加热盘的位置,使得在较为昏暗的角落或者在夜晚使用时,方便将电水壶放置在加热盘上。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密封圈7、上盖8及压片9,密封圈7设置在上盖8上,上盖8设置在上壳2一侧,压片9设置在上壳2另一侧,耦合器1依次穿过密封圈7、上盖8及上壳2后与压片9连接。上盖8可以通过硅酮胶粘在上壳2一侧,从而使上盖8牢牢固定在上壳2一侧。加热冷水时,水烧开的时候会产生水沿电水壶侧壁流至加热盘的情况,而密封圈7设置在上盖8上,密封圈7可有效防止加热盘上的水进入加热盘内部,从而提高安全性。在一些示例中,耦合器1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1,压片9上设置第二安装孔91,螺丝10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91及第一安装孔11而将耦合器1固定在上壳2中,以将耦合器1牢牢1固定在上壳2中。在一些示例中,导光圈3靠近下壳6的一侧形成锯齿状波纹32。锯齿状波纹32的导光圈3使得灯珠41发出的光线发散,提高发光效果。在一些示例中,灯板4上设置导光柱42,导光柱42位于导光圈3的容纳槽31内,导光柱42内形成凹槽421,灯珠41位于导光柱42的凹槽421内。灯珠41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柱42导光,再经导光圈3导管,以提高光效。在一些示例中,灯板4及导光柱42外周缘设置驱使灯珠41发光方向发射至导光圈3内的不透光套件43。其中,不透光套件43可以为不透光热缩管,使得经导光柱42导光后的光线不能透过不透光套件43,而只能沿着不透光套件43侧壁发射至导光圈3内,进一步提高光效。在一些示例中,上壳2中设置卡槽22,下壳6中设置凸块61,下壳6中的凸块61卡入上壳2中的卡槽22而将下壳6固定在上壳2上,下壳6固定在上壳2上而固定导光圈3、灯板4及电路板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加热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器、上壳、导光圈、灯板、电路板及下壳;/n耦合器设置在上壳中;/n上壳边缘形成安装槽;/n导光圈设置在上壳的安装槽内,导光圈用于导光,导光圈上形成容纳槽;/n灯板上设置灯珠,灯板上的灯珠位于导光圈的容纳槽内;/n电路板与灯板电连接并为灯板上的灯珠供电;/n下壳固定在上壳上,下壳与上壳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导光圈、灯板及电路板的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加热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器、上壳、导光圈、灯板、电路板及下壳;
耦合器设置在上壳中;
上壳边缘形成安装槽;
导光圈设置在上壳的安装槽内,导光圈用于导光,导光圈上形成容纳槽;
灯板上设置灯珠,灯板上的灯珠位于导光圈的容纳槽内;
电路板与灯板电连接并为灯板上的灯珠供电;
下壳固定在上壳上,下壳与上壳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导光圈、灯板及电路板的容纳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加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上盖及压片,密封圈设置在上盖上,上盖设置在上壳一侧,压片设置在上壳另一侧,耦合器依次穿过密封圈、上盖及上壳后与压片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加热盘,其特征在于:上盖通过硅酮胶设置在上壳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加热盘,其特征在于:耦合器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压片上设置第二安装孔,螺丝依次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清,郑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帝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