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52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包括头箍和面部挡板,所述头箍的一侧安装有安装顶板,且面部挡板侧面的一端安装在安装顶板上,所述头箍内壁上靠近安装顶板的一侧设置有吸汗棉,且吸汗棉设置在固定架的表面,所述面部挡板上靠近安装顶板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侧卡板,且侧卡板分别设置在安装顶板的两侧,所述安装顶板内设置有调节仓。该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在头顶的头箍与固定在脸部两侧的束缚带,能将本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医护人员的头部,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面部挡板,能根据使用时医护人员的面部长度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面部挡板进行安装,全面的保护医护人员的面部与颈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器官位于颅颌深处,腔洞狭小曲折,难以直接观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需要借助专门光源、额镜及特殊器械,才能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工作台将光源及常用器械集于一体,医生需自带额镜进行耳鼻咽喉疾病诊查。工作台为医师营造了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但同时也限制了诊疗场所,例如,在床旁、急诊等特殊情况下医师无法及时进行病人的诊查。医院为多种病原菌聚集的场所,与其他科室有所不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较为特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操作时,需近距离与患者面对面接触。在诊疗过程中,患者鼻腔、口腔及气管分泌物,尤其是鼻出血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极易喷射到医护人员面部,增加医护感染的风险,其次,现有的防护面罩多为一次性使用,无法重复使用,增加了护理成本,而且也不环保。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包括头箍和面部挡板,所述头箍的一侧安装有安装顶板,且面部挡板侧面的一端安装在安装顶板上,所述头箍内壁上靠近安装顶板的一侧设置有吸汗棉,且吸汗棉设置在固定架的表面,所述面部挡板上靠近安装顶板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侧卡板,且侧卡板分别设置在安装顶板的两侧,所述安装顶板内设置有调节仓,且调节仓内设置有两个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分别穿过安装顶板上靠近侧卡板的两侧内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卡杆上未穿过侧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通过恢复弹簧连接在调节仓的两侧内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顶板的中部安装有转杆,且转杆的一端活动穿过安装顶板,并转动连接在调节仓内的中部,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条拉绳的一端,且拉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动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恢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顶板靠近卡杆的两侧内壁上,且恢复弹簧分别设置在卡杆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箍上安装有两个束缚带,且束缚带沿安装顶板对称设置束缚带上远离头箍的一端安装有卡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顶板上靠近面部挡板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定位块,所述面部挡板上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的大小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箍上开设有限位滑槽,且固定架上安装有限位滑条,所述限位滑条活动插入限位滑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的两侧上开设有“U”型的卡槽,且卡槽的开口处穿过固定架的侧壁,所述固定架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且吸汗棉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箍上开设有调节槽,且调节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端分别穿过调节槽,且移动块的一端活动插入卡槽内,所述移动块穿过调节槽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移动块与调节槽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在头顶的头箍与固定在脸部两侧的束缚带,能将本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医护人员的头部,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面部挡板,能根据使用时医护人员的面部长度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面部挡板进行安装,全面的保护医护人员的面部与颈部,而且头箍与面部挡板可拆卸,在使用的时候,能及时更换受污染的面部挡板,而头箍则可以继续使用,更加的环保,头箍内的吸汗棉可根据医护人员使用的情况,及时的更换干净的吸汗棉,使医护人员佩戴的时候,更加的舒适,本装置防止患者喷吐的排泄物直接污染到医护人员的面部,有效的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的安装顶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头箍;2、束缚带;3、吸汗棉;4、固定架;5、安装顶板;6、转杆;7、面部挡板;8、定位槽;9、侧卡板;10、卡杆;11、调节槽;12、移动块;13、拉绳;14、调节仓;15、恢复弹簧;16、滑动板;17、限位滑槽;18、限位滑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包括头箍1和面部挡板7,头箍1的一侧安装有安装顶板5,且面部挡板7侧面的一端安装在安装顶板5上,头箍1内壁上靠近安装顶板5的一侧设置有吸汗棉3,且吸汗棉3设置在固定架4的表面,面部挡板7上靠近安装顶板5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侧卡板9,且侧卡板9分别设置在安装顶板5的两侧,安装顶板5内设置有调节仓14,且调节仓14内设置有两个卡杆10,卡杆10的一端分别穿过安装顶板5上靠近侧卡板9的两侧内壁,并延伸至外侧,卡杆10上未穿过侧卡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6,且滑动板16通过恢复弹簧15连接在调节仓14的两侧内壁上。其中,安装顶板5的中部安装有转杆6,且转杆6的一端活动穿过安装顶板5,并转动连接在调节仓14内的中部,转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条拉绳13的一端,且拉绳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动板16上,拉绳13拉动滑动板16相互靠近。其中,恢复弹簧1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顶板5靠近卡杆10的两侧内壁上,且恢复弹簧15分别设置在卡杆10的两侧恢复弹簧15始终给卡杆10一个弹性吸引力,使得卡杆10在没有外力的压迫下相互远离。其中,头箍1上安装有两个束缚带2,且束缚带2沿安装顶板5对称设置束缚带2上远离头箍1的一端安装有卡扣,用于将头箍1固定在医护人员的头部。其中,安装顶板5上靠近面部挡板7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定位块,面部挡板7上开设有定位槽8,且定位块插入定位槽8内,并与定位槽8的大小相匹配,限定面部挡板7的位置。其中,头箍1上开设有限位滑槽17,且固定架4上安装有限位滑条18,限位滑条18活动插入限位滑槽17内,使固定架4不能左右移动。其中,固定架4的两侧上开设有“U”型的卡槽,且卡槽的开口处穿过固定架4的侧壁,固定架4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且吸汗棉3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在固定架4的表面,及时更换使用后的吸汗棉3,使用更加舒适。其中,头箍1上开设有调节槽11,且调节槽1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2,移动块12的两端分别穿过调节槽11,且移动块12的一端活动插入卡槽内,移动块12穿过调节槽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移动块12与调节槽11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连接,移动块12对固定架4活动卡接,方便拆装。工作原理:将头箍1套在头顶,然后通过两侧的束缚带2分别紧贴在医护人员的两侧脸颊,然后再下巴处使两个束缚带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面部挡板7则遮挡在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包括头箍(1)和面部挡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1)的一侧安装有安装顶板(5),且面部挡板(7)侧面的一端安装在安装顶板(5)上,所述头箍(1)内壁上靠近安装顶板(5)的一侧设置有吸汗棉(3),且吸汗棉(3)设置在固定架(4)的表面,所述面部挡板(7)上靠近安装顶板(5)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侧卡板(9),且侧卡板(9)分别设置在安装顶板(5)的两侧,所述安装顶板(5)内设置有调节仓(14),且调节仓(14)内设置有两个卡杆(10),所述卡杆(10)的一端分别穿过安装顶板(5)上靠近侧卡板(9)的两侧内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卡杆(10)上未穿过侧卡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6),且滑动板(16)通过恢复弹簧(15)连接在调节仓(14)的两侧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包括头箍(1)和面部挡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1)的一侧安装有安装顶板(5),且面部挡板(7)侧面的一端安装在安装顶板(5)上,所述头箍(1)内壁上靠近安装顶板(5)的一侧设置有吸汗棉(3),且吸汗棉(3)设置在固定架(4)的表面,所述面部挡板(7)上靠近安装顶板(5)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侧卡板(9),且侧卡板(9)分别设置在安装顶板(5)的两侧,所述安装顶板(5)内设置有调节仓(14),且调节仓(14)内设置有两个卡杆(10),所述卡杆(10)的一端分别穿过安装顶板(5)上靠近侧卡板(9)的两侧内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卡杆(10)上未穿过侧卡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6),且滑动板(16)通过恢复弹簧(15)连接在调节仓(14)的两侧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顶板(5)的中部安装有转杆(6),且转杆(6)的一端活动穿过安装顶板(5),并转动连接在调节仓(14)内的中部,所述转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条拉绳(13)的一端,且拉绳(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动板(1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弹簧(1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顶板(5)靠近卡杆(10)的两侧内壁上,且恢复弹簧(15)分别设置在卡杆(1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