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44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4
一种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壳体、进液腔和出液管,壳体内部为进液腔,壳体一端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与进液腔连通,出液管进液端设有流量调节管,流量调节管一端伸入出液管内,流量调节管另一端设有密封凸台,密封凸台与出液管进液端口相匹配,流量调节管管壁上开设通孔,流量调节管外壁通过弹簧与出液管外壁连接,所述的密封凸台侧壁焊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轮内穿过传动轴,传动轴通过轴承与壳体连接,传动轴一端穿过壳体与手轮连接。本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达到了调节农药喷洒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具体涉及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
技术介绍
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农业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农作物进行喷洒农药,可是现有的喷头角度不能够调节,不能调节农药喷洒量,也不能调节农药喷洒出液体柱的粗细,这种不能调节直接喷洒的方式,容易液体压力过大在喷洒时对农作物造成伤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它达到了调节农药喷洒的目的。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进液腔和出液管,壳体内部为进液腔,壳体一端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与进液腔连通,出液管进液端设有流量调节管,流量调节管一端伸入出液管内,流量调节管另一端设有密封凸台,密封凸台与出液管进液端口相匹配,流量调节管管壁上开设通孔,流量调节管外壁通过弹簧与出液管外壁连接,所述的密封凸台侧壁焊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轮内穿过传动轴,传动轴通过轴承与壳体连接,传动轴一端穿过壳体与手轮连接。所述的通孔个数至少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出液管管壁的圆周面上。所述的轴承和传动轴与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所述的出液管出液端口设有流量调节网一。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一被均分成八个网,八个网由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组成,每四个网的网孔直径相同,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相互间隔排布。所述的出液管出液端外壁的外螺纹与外套管内壁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外套管出液端口设有流量调节网二。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二被均分成八个网,八个网由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组成,每四个网的网孔直径相同,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相互间隔排布。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一与流量调节网二配合使用。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一直径小于流量调节网二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功能全面,通过流量调节管伸入出液管内的长短,决定了农药喷洒量的大小;利用两个流量调节网的配合使用,达到了调节液体农药喷洒时液体柱的粗细,同时也起到了分散农药的作用,避免了液体压力过大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流量调节管伸入出液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流量调节管伸出出液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流量调节网一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流量调节网二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各图,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进液腔15和出液管11,壳体1内部为进液腔15,壳体1一端设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与进液腔15连通,出液管11进液端设有流量调节管8,流量调节管8一端伸入出液管11内,流量调节管8另一端设有密封凸台7,密封凸台7与出液管11进液端口相匹配,流量调节管8管壁上开设通孔9,流量调节管8外壁通过弹簧10与出液管11外壁连接,所述的密封凸台7侧壁焊接有蜗杆2,蜗杆2与蜗轮3相啮合,蜗轮3内穿过传动轴6,传动轴6通过轴承5与壳体1连接,传动轴6一端穿过壳体1与手轮4连接。所述的通孔9个数至少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出液管11管壁的圆周面上。所述的轴承5和传动轴6与壳体1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所述的出液管11出液端口设有流量调节网一12。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一12被均分成八个网,八个网由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组成,每四个网的网孔直径相同,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相互间隔排布。所述的出液管11出液端外壁的外螺纹与外套管14内壁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外套管14出液端口设有流量调节网二13。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二13被均分成八个网,八个网由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组成,每四个网的网孔直径相同,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相互间隔排布。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一12与流量调节网二13配合使用。所述的流量调节网一12直径小于流量调节网二13直径。本调节喷头在使用时,旋转手轮4,手轮4通过传动轴6带动蜗轮3转动,由于蜗轮3与蜗杆2相互啮合,进而通过蜗轮3的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蜗杆2会在壳体1内进行左右的移动,参照图2,蜗轮3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蜗杆2向右移动,进而推动与其连接的密封凸台7和流量调节管8向右移动,直至流量调节管8完全伸入出液管11内时,密封凸台7将出液管11的进液端口堵死,此时进液腔15内的液体不能进入流量调节管8和出液管11内,因此农药为不喷洒状态;参照图3,蜗轮3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蜗杆2向左移动,进而拉动与其连接的密封凸台7和流量调节管8向左移动,使得密封凸台7离开出液管11的进液端口,直至流量调节管8大部分伸出液管11时,通孔9露出出液管11外,此时进液腔15内的液体通过通孔9进入流量调节管8和出液管11内,因此农药为最大流量喷洒状态。通过旋拧手轮4,可以使蜗杆2处于任意位置,使得流量调节管8伸出出液管11的部分长短不同,进而通孔9露出出液管11外的大小不同,根据通孔9露出出液管11外大小的不同,从而达到了进液腔15内液体进入流量调节管8内的液量不同,起到了调节农药液量大小的作用。其中,流量调节管8外壁与出液管11外壁通过弹簧10连接,弹簧10起到了定位作用,保证流量调节管8不会偏离出液管11。本调节喷头使用的流量调节网一12是固定不动的,流量调节网二13可以随着外套管14的旋拧而转动,流量调节网一12和流量调节网二13均被分成八个网,八个网由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组成,每四个网的网孔直径相同,两种不同网孔直径的网相互间隔排布,一种网孔直径较小,一种网孔直径较大,当两个调节网较大网孔直径重合时,则喷洒出的液体柱最粗;当两个调节网较小网孔直径重合时,则喷洒出的液体柱最细。通过旋拧外套管14,可以使两个流量调节网处于不同重合位置,进而达到了调节液体柱粗细的目的,避免了直接喷洒液压大造成农作物损伤的现象。综上所述,本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结构简单,功能全面,通过流量调节管8伸入出液管11内的长短,决定了农药喷洒量的大小;利用两个流量调节网的配合使用,达到了调节液体农药喷洒时液体柱的粗细,同时也起到了分散农药的作用,避免了液体压力过大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的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包括壳体(1)、进液腔(15)和出液管(11),壳体(1)内部为进液腔(15),壳体(1)一端设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与进液腔(15)连通,其特征在于:出液管(11)进液端设有流量调节管(8),流量调节管(8)一端伸入出液管(11)内,流量调节管(8)另一端设有密封凸台(7),密封凸台(7)与出液管(11)进液端口相匹配,流量调节管(8)管壁上开设通孔(9),流量调节管(8)外壁通过弹簧(10)与出液管(11)外壁连接,所述的密封凸台(7)侧壁焊接有蜗杆(2),蜗杆(2)与蜗轮(3)相啮合,蜗轮(3)内穿过传动轴(6),传动轴(6)通过轴承(5)与壳体(1)连接,传动轴(6)一端穿过壳体(1)与手轮(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包括壳体(1)、进液腔(15)和出液管(11),壳体(1)内部为进液腔(15),壳体(1)一端设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与进液腔(15)连通,其特征在于:出液管(11)进液端设有流量调节管(8),流量调节管(8)一端伸入出液管(11)内,流量调节管(8)另一端设有密封凸台(7),密封凸台(7)与出液管(11)进液端口相匹配,流量调节管(8)管壁上开设通孔(9),流量调节管(8)外壁通过弹簧(10)与出液管(11)外壁连接,所述的密封凸台(7)侧壁焊接有蜗杆(2),蜗杆(2)与蜗轮(3)相啮合,蜗轮(3)内穿过传动轴(6),传动轴(6)通过轴承(5)与壳体(1)连接,传动轴(6)一端穿过壳体(1)与手轮(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9)个数至少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出液管(11)管壁的圆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打药装置用可调节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5)和传动轴(6)与壳体(1)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打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华周世伟李国泰吴爽赵杨赵越坤贺强由莉肖晖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