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藤蔓作物高效扫瞄喷雾机,由主杆、左推杆、右推杆、左喷杆、右喷杆、喷杆关节组件、滑动手柄等构成杆体构件的五个活动关节;喷雾时操作者所持的本扫瞄喷洒组件不作左右侧向的摆动,根据立蔓型作物生长的垂直高度,随时滑动手柄牵动左推杆、右推杆带动并调整左喷杆与右喷杆之间的夹角,主杆、左喷杆、右喷杆三者呈渐变的Y型、T型或伞型结构,就可实时无级改变左右喷杆之间的扫瞄喷辐,对立蔓型作物实现无级变幅扫瞄喷雾,拆去左右喷杆两端的堵头可加装拓展喷杆;避免了常规喷药法喷施立蔓型作物需要来回摆动喷头而产生的费药、费水、费工、重喷和漏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藤蔓作物高效扫瞄喷雾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针对立蔓型作物叶面正反面同时高效、精准、均匀、周到、便捷地扫瞄喷药的机具,尤其涉及藤蔓作物高效扫瞄喷雾机,属于农业植物保护喷药技术与装备领域。
技术介绍
农药品种、农药使用技术和植保机械是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三大要素,多年来国内外的农业生产中大都重视选择“农药品种”而忽略了“农药使用技术”和“植保机械”的重要性:由于农药科技的进步,近代溴氰菊酯农药的杀虫活性比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DDT农药提高了1600倍,但前者的田间有效成分用量只是后者的1/50,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费工、费药、费水和防效不佳等问题。当代国外施药技术及其配套药械沿着精准性、低容量、高浓度、对靶性、自动化方面发展,已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应用先进的“精准喷雾”技术,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根据不同作物品种及其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的喷雾技术和药械,把施药工作标准化、队伍职业化、现场规范化进行管理,已经做到了“非常专业化、全部法律化、机具现代化和指标国际化”。国内农业植保机械装备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还没形成系统性学科、缺乏技术装备,我国的农户或基地往往购买一种喷药机具及其喷头来包打一年四季所有作物,没能针对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农艺性状或栽培特征而对症下药,一种植保机械受到自身结构和配置的限制只能适合数种作物喷药,常见的立蔓型作物如西红柿、辣椒、瓜类作物的喷药方法为用一个喷头在藤蔓的一侧上下往复地来回循环摆动喷药,采用这样的摆动喷洒法的防治效果较差、费工、费药、费水且对环境污染重,难免有产生重喷和漏喷的问题,导致了农药的重用、滥用和乱用,据测算,常规的喷药方法只有20-30%的农药喷到作物靶标上且其中只有1%的药剂真正发挥了防治作用,而其它的药液则全部流失到环境中造成污染,产生环境污染、病虫抗性和再生猖獗等一系列难题和后果,提高“农药使用技术”和“植保机械”的科技水平对当前的农业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潜力极大,为此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农药应用必须减量增效的要求。在农药使用方法中,喷雾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喷雾方式划分中,针对性喷雾是当前比较可靠且技术成熟的方式。受当前技术装备条件限制,各种不同农艺性状的作物通常选配一两种喷雾机来喷药、且其喷头的静态喷幅只有固定的尺码,当作业靶标大于喷头的静态喷幅时,就要在喷头行进的同时左右往复摆动以增加喷幅,这种喷头的运动方式为来回往复周期性变向兼具前向行进的复合型运动,从而减少操作者在靶区上来回作业行进的距离,依赖喷头左右摆动速度和机具行进速度两个变量来控制药物在靶区的沉降密度,为了表述方便本说明书称之为摆动喷洒法,其喷头称为摆动喷药喷头,它的运动轨迹、方向和靶标幅宽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为了能更好地探寻之字形摆动喷洒法内在的规律性和便于阐述,假定操作者的左右摆动幅度均相等、操作者与喷头向前行进的速度均为匀速前进,ef为单次喷药作业靶标宽度(摆动喷洒喷幅),摆动喷洒喷头的静态喷幅xy,ab、mn为摆动喷洒的喷头喷幅在摆动喷洒喷幅上边的相交线,AB、MN为摆动喷洒的喷头喷幅在摆动喷洒喷幅下边的相交线,为了说明方便,只选择图1左边的虚线平行四边形所框选的SANan区域靶标作为研究局部进行测算,图1中C为面积SabG重喷区且为恒定值、C=C1=C2=C3=C4,L为面积Sbag的漏喷区且为恒定值、L=L1=L2,D为单喷区(只喷洒一次的靶区)且为恒定值、D=D1=D2=D3,根据几何关于面积的基本定义,则靶标区域的总面积SANan=SBGM+Sbqm+SABg+SabG+SMNq+SmnQ+SagBG+SbGMq+SmqNQ=L1+L2+C1+C2+C3+C4+D1+D2+D3=2SBGM+3SagBG+4SABg=2L+4C+3D根据上式中SANan区域中,摆动喷洒法所喷施单遍的区域共有SagBG+SbGMq+SmqNQ=D1+D2+D3=3SagBG=3D喷头在SANan区域中重喷区喷洒的面积有2SABg+2SabG+2SMNq+2SmnQ=2C1+2C2+2C3+2C4=8SABgSANan区域中漏喷区共有SBGM+Sbqm=L1+L2=2SBGM由图1中可见,摆动喷洒法喷药时重喷区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块田地的喷药无数次的来回往复摆动喷洒法作业中漏喷区也很难避免的,当漏喷区越小、则重喷区域越大、喷施单遍的区域也越小,直至bqm三点重合为r、BGM三点重合为R,这时就没有了漏喷区和单喷区,此时SANan区域均被划分成2C1+2C2+2C3+2C4四个重喷区;在图1的往复摆动喷洒喷头的行进轨迹中:往复摆动喷洒喷头的静态喷幅xy(即aA与bB之间的间距)较小,为了减少来回喷药的次数,必须一边来回往复周期性摆动喷头、一边行进来摆动喷洒喷施靶标来增加的侧面株冠靶区ef(即ab与AB之间的间距),其喷头的行进轨迹为之字形(亦称折尺型)的曲线,一个左右往复摆动喷洒法的周期必须使得b点与m点重合且B点与M点也重合才能不会出现面积为SBGM的“漏喷区”L,但不管如何操作都是难于消除面积为SABg的“重喷区”C,即面积为SABg的“重喷区”C区域在一个往复摆动喷洒法的周期中被喷了2次,当面积为SBGM的“漏喷区”L的面积无限小时直至直至bqm三点重合且BGM三点重合成图3的规范摆动喷洒状态时,才能消除常规左右往复喷药法存在的“漏喷区”L而影响防效的弊端,但此时“重喷区”C的面积达到最大,结果除了起始和结束的半个喷幅外,其它的喷药靶区都被方向相反往复摆动喷洒喷头喷了二遍药,这样才能达到全面防治、没有漏喷药的要求,这种往复摆动喷洒法的重喷、漏喷、单遍喷和作业靶标的区域面积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之前还没有被农业科技工作者所认识并加以规避,其漏喷靶标所减低农药防治的防治效果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给予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摆动喷洒法的技术特征有:1、往复摆动喷头的静态喷幅小于单次作业的靶标宽度;2、喷头行进的同时左右往复摆动以增加喷幅,这种喷头的运动方式为来回往复周期性变向兼具前向行进的复合型运动,其喷头的行进轨迹为折尺型(亦称之字形)的曲线;3、依赖喷头左右摆动速度和机具(或操作者)的行进速度这二个变量来控制药物在靶区的沉降密度;4、本技术难于避免重喷和漏喷的问题,为确保不会漏喷靶区,喷头必须在单位面积的靶区必须多行进来回2倍以上的趟数,亦即用工、用药、用水、喷洒总面积必须加大一倍(重喷一遍)才能消除摆动喷洒法的漏喷问题,即为“往复摆动喷洒法欲求全喷靶标须重喷一遍”现象。采用摆动喷洒法必然会有重喷区、难免会有漏喷区,且所喷施药剂的均匀度和密度难于掌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因此这种现象使得本来就效率低下的往复摆动喷药喷头的喷药的效率成倍降低且效果较差,由于植物的株型、高低、叶型、叶势、栽培方位、立地与田块条件等农艺性状特征千变万化,一种喷洒装置不能适应所有种类植物高效、精准、便利、经济地喷药,为此国内外都急需研究开发针对不同种类农艺性状、不会重喷漏喷的高效精准喷雾方法及其机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立蔓型作物研发同时能变幅喷施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藤蔓作物高效扫瞄喷雾机,由动力喷雾机(1-1)和扫瞄喷洒组件、喷杆关节组件组成,所述的扫瞄喷洒组件主要由高压胶管(1)、喷雾开关(2)、固定手柄(3)、主杆长柄套、滑动手柄(6)、滑动手柄螺孔(6-1)、推杆后栓(7)、锁定螺栓(8)、左推杆(9)、推杆前螺孔(9-1)、推杆后螺孔(9-2)、主杆(10)、分流三通(11)、中内外弯头(11-1)、左活动弯头(12)、左内外弯头(13)、左推杆前螺栓(14)、左推杆喷杆活节箍(15)、朝上喷头(16)、左喷杆(18)、右喷杆(18-1)、左喷杆扩展口(19)、左喷杆堵头(20)、喷杆三通(22)、朝下喷头(23)、左喷杆箍套(24)、左喷杆接口(25)、右活动弯头(26)、右内外弯头(27)、右喷杆接口(28)、右喷杆箍套(29)、右推杆喷杆活节箍(30)、右喷杆扩展口(31)、右喷杆堵头(32)、右推杆前螺栓(33)、右推杆(34)、药械开关(35)、左活节箍螺孔(37)、右活节箍螺孔(38)、扇形喷头(40-1)、左圆形拓展喷杆(41)、左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2)、右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3)、右圆形拓展喷杆(44)、左扇形拓展喷杆、左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6)、右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7)、右扇形拓展喷杆(48)组成;/n其特征在于高压胶管(1)、喷雾开关(2)、主杆(10)、分流三通(11)、中内外弯头、左活动弯头(12)、左内外弯头(13)、左喷杆(18)、喷杆三通(22)、右活动弯头(26)、右内外弯头(27)、左圆形拓展喷杆(41)、右圆形拓展喷杆(44)、左扇形拓展喷杆(45)、右扇形拓展喷杆(48)均为中空的部件,上述部件的一端均为同一规格螺纹的内牙、另一端均为相同规格螺纹的外牙,朝上喷头(16)、朝下喷头(23)、左喷杆堵头(20)、左喷杆接口、右喷杆接口(28)、右喷杆堵头(32)、圆形喷头(39-1)、扇形喷头(40-1)、左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2)、右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3)、左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6)、右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7)也有相同规格螺纹的内牙;左喷杆扩展口(19)、右喷杆扩展口(31)具有相同规格螺纹的外牙;/n所述的左喷杆(18)的一端是左喷杆接口(25)、另一端是左喷杆扩展口(19),左喷杆扩展口(19)在需要时能连接左圆形拓展喷杆(41)或左扇形拓展喷杆(45),以此来增加喷幅,不需要加大喷幅时则必须旋进左喷杆堵头(20)封堵;右喷杆(18-1)的一端是右喷杆接口(28)、另一端是右喷杆扩展口(31),右喷杆扩展口(31)在需要时能连接右圆形拓展喷杆(44)或右扇形拓展喷杆(48),以此来增加喷幅,不需要加大喷幅时则必须旋进右喷杆堵头(32)封堵;/n在喷杆的每个喷头孔位上安设一个喷杆三通(22)、其直角端旋进喷杆的每个喷头孔位,喷杆三通(22)的直线两端则分别安装上圆形喷头(39-1)或扇形喷头(40-1),且所安装的圆形喷头(39-1)或扇形喷头(40-1)的朝向相反,一个能喷洒作物的叶面、另一个能同时喷洒叶背,喷杆三通(22)与安装在喷杆三通(22)上的圆形喷头(39-1)或扇形喷头在工作时的角度能旋转调节,改变朝上喷头(16)、朝下喷头(23)的喷射角度,能针对立蔓型作物(36)进行叶面、叶背立体高效精准喷雾;/n所述的高压胶管(1)的内牙端与动力喷雾机(1-1)药泵的输出端相连接,高压胶管(1)的外牙端与喷雾开关(2)的外牙端连接,喷雾开关(2)的内牙端和和主杆(10)的内牙端连接,药液能经过高压胶管(1)、喷雾开关(2)、主杆(10)和分流三通(11)被分流成两路,一路流经左活动弯头(12)、左内外弯头(13)、左喷杆接口(25)、左喷杆(18)、左喷杆扩展口(19)、左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2)和左圆形拓展喷杆(41)或者左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6)和左扇形拓展喷杆(45)到达左侧喷杆的各个喷头实时喷雾,另一路流经右活动弯头(26)、右内外弯头(27)、右喷杆接口(28)、右喷杆(18-1)、右喷杆扩展口(31)、右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3)和右圆形拓展喷杆(44)或者右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7)和右扇形拓展喷杆(48)到达右侧喷杆的各个喷头实时喷雾;/n所述的扫瞄喷洒组件中的主杆长柄套(4)紧套固定在主杆(10)后半段上,固定手柄(3)紧套固定在主杆长柄套(4)后端,滑动手柄(6)套入主杆长柄套(4)上并能够自由滑动,滑动手柄(6)设有锁定螺栓(8)、药械开关(35)和单侧的滑动手柄螺孔(6-1);/n所述的喷杆关节组件由右紧固件(49)、T型架顶板(50)、T型架高竖板(50-1)、T型架矮竖板(50-2)、T型架左前螺孔(50-3)、T型架右前螺孔(50-4)、T型架右中螺孔(50-5)、T型架左中螺孔(50-6)、T型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蔓作物高效扫瞄喷雾机,由动力喷雾机(1-1)和扫瞄喷洒组件、喷杆关节组件组成,所述的扫瞄喷洒组件主要由高压胶管(1)、喷雾开关(2)、固定手柄(3)、主杆长柄套、滑动手柄(6)、滑动手柄螺孔(6-1)、推杆后栓(7)、锁定螺栓(8)、左推杆(9)、推杆前螺孔(9-1)、推杆后螺孔(9-2)、主杆(10)、分流三通(11)、中内外弯头(11-1)、左活动弯头(12)、左内外弯头(13)、左推杆前螺栓(14)、左推杆喷杆活节箍(15)、朝上喷头(16)、左喷杆(18)、右喷杆(18-1)、左喷杆扩展口(19)、左喷杆堵头(20)、喷杆三通(22)、朝下喷头(23)、左喷杆箍套(24)、左喷杆接口(25)、右活动弯头(26)、右内外弯头(27)、右喷杆接口(28)、右喷杆箍套(29)、右推杆喷杆活节箍(30)、右喷杆扩展口(31)、右喷杆堵头(32)、右推杆前螺栓(33)、右推杆(34)、药械开关(35)、左活节箍螺孔(37)、右活节箍螺孔(38)、扇形喷头(40-1)、左圆形拓展喷杆(41)、左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2)、右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3)、右圆形拓展喷杆(44)、左扇形拓展喷杆、左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6)、右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7)、右扇形拓展喷杆(48)组成;
其特征在于高压胶管(1)、喷雾开关(2)、主杆(10)、分流三通(11)、中内外弯头、左活动弯头(12)、左内外弯头(13)、左喷杆(18)、喷杆三通(22)、右活动弯头(26)、右内外弯头(27)、左圆形拓展喷杆(41)、右圆形拓展喷杆(44)、左扇形拓展喷杆(45)、右扇形拓展喷杆(48)均为中空的部件,上述部件的一端均为同一规格螺纹的内牙、另一端均为相同规格螺纹的外牙,朝上喷头(16)、朝下喷头(23)、左喷杆堵头(20)、左喷杆接口、右喷杆接口(28)、右喷杆堵头(32)、圆形喷头(39-1)、扇形喷头(40-1)、左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2)、右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3)、左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6)、右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7)也有相同规格螺纹的内牙;左喷杆扩展口(19)、右喷杆扩展口(31)具有相同规格螺纹的外牙;
所述的左喷杆(18)的一端是左喷杆接口(25)、另一端是左喷杆扩展口(19),左喷杆扩展口(19)在需要时能连接左圆形拓展喷杆(41)或左扇形拓展喷杆(45),以此来增加喷幅,不需要加大喷幅时则必须旋进左喷杆堵头(20)封堵;右喷杆(18-1)的一端是右喷杆接口(28)、另一端是右喷杆扩展口(31),右喷杆扩展口(31)在需要时能连接右圆形拓展喷杆(44)或右扇形拓展喷杆(48),以此来增加喷幅,不需要加大喷幅时则必须旋进右喷杆堵头(32)封堵;
在喷杆的每个喷头孔位上安设一个喷杆三通(22)、其直角端旋进喷杆的每个喷头孔位,喷杆三通(22)的直线两端则分别安装上圆形喷头(39-1)或扇形喷头(40-1),且所安装的圆形喷头(39-1)或扇形喷头(40-1)的朝向相反,一个能喷洒作物的叶面、另一个能同时喷洒叶背,喷杆三通(22)与安装在喷杆三通(22)上的圆形喷头(39-1)或扇形喷头在工作时的角度能旋转调节,改变朝上喷头(16)、朝下喷头(23)的喷射角度,能针对立蔓型作物(36)进行叶面、叶背立体高效精准喷雾;
所述的高压胶管(1)的内牙端与动力喷雾机(1-1)药泵的输出端相连接,高压胶管(1)的外牙端与喷雾开关(2)的外牙端连接,喷雾开关(2)的内牙端和和主杆(10)的内牙端连接,药液能经过高压胶管(1)、喷雾开关(2)、主杆(10)和分流三通(11)被分流成两路,一路流经左活动弯头(12)、左内外弯头(13)、左喷杆接口(25)、左喷杆(18)、左喷杆扩展口(19)、左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2)和左圆形拓展喷杆(41)或者左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6)和左扇形拓展喷杆(45)到达左侧喷杆的各个喷头实时喷雾,另一路流经右活动弯头(26)、右内外弯头(27)、右喷杆接口(28)、右喷杆(18-1)、右喷杆扩展口(31)、右圆形拓展喷杆接头(43)和右圆形拓展喷杆(44)或者右扇形拓展喷杆接头(47)和右扇形拓展喷杆(48)到达右侧喷杆的各个喷头实时喷雾;
所述的扫瞄喷洒组件中的主杆长柄套(4)紧套固定在主杆(10)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元章,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枫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