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结构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683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容器结构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一电容器组件上施加一分散液,分散液中包括一导电组成物和一溶剂。移除部分溶剂,但不对分散液进行固化,使分散液形成一胶态层。在胶态层中施加一功能助剂。固化胶态层,在电容器组件上形成一固态电解质,以制得一电容器。通过延后固化分散液的步骤,可提升电容器产品的电性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结构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结构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延后固化分散液的电容器结构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电容器已广泛地被使用于消费性家电用品、计算机主板及其周边、电源供应器、通信产品及汽车等的基本组件,其主要的作用包括:滤波、旁路、整流、耦合、去耦、转相等。电容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组件之一。电容器依照不同的材质及用途,有不同的型态,包括铝质电解电容、钽质电解电容、积层陶瓷电容、薄膜电容等。现有技术中,固态电解电容器具有小尺寸、大电容量、频率特性优越等优点,而可使用于中央处理器的电源电路的解耦合作用上。固态电解电容器是以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作为阴极,而导电高分子基于其高导电性、制作过程容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固态电解电容的阴极材料。然而,现有技术的固态电解电容器仍具有待改善的缺点。举例而言,现有的分散液系统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较低的固含量,使得采用分散液系统的固态电解电容器产品会有结构松散而易受外力而变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容器结构以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利用延后固化分散液的步骤,来提升电容器产品的电性特性。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在一电容器组件上施加一分散液,电容器组件包括一多孔主体,分散液中包括一导电组成物和一溶剂。移除部分溶剂,但不对分散液进行固化,使分散液形成一胶态层。在胶态层中施加一功能助剂。固化胶态层,在电容器组件上形成一固态电解质,以制得一电容器。优选地,分散液的固含量为15重量百分比至40重量百分比。优选地,移除部分溶剂后,胶态层的固含量为15重量百分比至60重量百分比。优选地,移除部分溶剂后,胶态层中溶剂的含量为40重量百分比至90重量百分比。优选地,功能助剂的固含量为20重量百分比至100重量百分比。优选地,功能助剂中包括增韧剂、导电助剂、成膜助剂和盐类电解质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电容器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胶态层中施加功能助剂后,移除胶态层中的溶剂,使胶态层的固含量为25重量百分比至80重量百分比。优选地,移除胶态层中的溶剂的步骤包括:施加功能助剂之后,在胶态层中施加一处理溶剂。优选地,处理溶剂为醇类溶剂。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器结构,电容器结构包括至少一电容器,电容器是前述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所制得。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容器结构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能通过“移除部分溶剂,但不对分散液进行固化,使分散液形成一胶态层”以及“在胶态层中施加一功能助剂”的技术特征,以提升电容器产品的电性特性,可提升电容器的电容量、降低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并可强化固态电解质的结构。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电容器结构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容器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电容器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在一电容器组件上施加一分散液,分散液中包括一导电组成物和一溶剂(步骤S100);移除部分溶剂,但不对分散液进行固化,使分散液形成一胶态层(步骤S102);在胶态层中施加一功能助剂(步骤S104);在胶态层中施加一处理溶剂(步骤S106);固化胶态层,以在电容器组件上形成一固态电解质(步骤S108)。请配合图2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容器结构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电容器组件的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电容器组件C包括卷绕式组件1以及导电组件2。卷绕式组件1包括卷绕式正极导电箔片11、卷绕式负极导电箔片12以及两个卷绕式隔离箔片13。更进一步来说,两个卷绕式隔离箔片13的其中之一会设置在卷绕式正极导电箔片11与卷绕式负极导电箔片12之间,并且卷绕式正极导电箔片11与卷绕式负极导电箔片12两者其中之一会设置在两个卷绕式隔离箔片13之间。导电组件2包括一电性接触卷绕式正极导电箔片11的第一导电引脚21以及一电性接触卷绕式负极导电箔片12的第二导电引脚2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卷绕式隔离箔片13是附着有固态电解质的隔离纸或者纸制箔片。换句话说,固态电解质以通过含浸方式而形成在电容器组件C的卷绕式隔离箔片13上。具体来说,附着在电容器组件C的卷绕式隔离箔片13的表面上的固态电解质,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造方法所形成。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00中,是在电容器组件C上施加一分散液,使分散液设置于电容器组件C上。电容器组件C具有一多孔主体,且多孔主体上具有多个微细孔。因此,一部份的分散液会渗入多孔主体的微细孔内,而另一部分的分散液则是附着于多孔主体的表面。也就是说,分散液会附着于电容器组件C的表面,并渗入电容器组件C的微细孔中。在其中一实施例,将电容器组件C浸入分散液时,可以使卷绕式组件1的卷绕式隔离箔片13完全浸入盛装有分散液的容器中,以通过含浸的方式将包含有导电组成物的分散液设置在电容器组件C的卷绕式组件1的卷绕式隔离箔片13的表面。然而,电容器组件C的多孔主体并不限于卷绕式隔离箔片13,也可以是卷绕式正极导电箔片11或卷绕式负极导电箔片12。步骤S100中使用的分散液包括一导电组成物和一溶剂。导电组成物可以是以一分散剂分散的一种或多种导电高分子,或是包括用以合成导电高分子的一导电聚合物单体、一氧化剂以及一助剂的混合物。在本实施例中,分散液的固含量为1重量百分比(wt%)至4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组成物为以分散剂分散的导电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可以是聚苯胺(Polyaniline,PAni)、聚吡咯(Polypyrrole,PPy)、聚噻吩(Polythiophene,PTh)、聚二氧乙基噻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n在一电容器组件上施加一分散液,所述分散液中包括一导电组成物和一溶剂;/n移除部分所述溶剂,但不对所述分散液进行固化,使所述分散液形成一胶态层;/n在所述胶态层中施加一功能助剂;以及/n固化所述胶态层,在所述电容器组件上形成一固态电解质,以制得一电容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一电容器组件上施加一分散液,所述分散液中包括一导电组成物和一溶剂;
移除部分所述溶剂,但不对所述分散液进行固化,使所述分散液形成一胶态层;
在所述胶态层中施加一功能助剂;以及
固化所述胶态层,在所述电容器组件上形成一固态电解质,以制得一电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液的固含量为15重量百分比至40重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移除部分所述溶剂后,所述胶态层的固含量为15重量百分比至60重量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移除部分所述溶剂后,所述胶态层中所述溶剂的含量为40重量百分比至90重量百分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张皓普
申请(专利权)人:钰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