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75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属于电连接器领域,用于与连接器公端配合,包括:母端壳体,母端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凹槽;第一插接孔,第一插接孔位于母端壳体的中心;第二插接孔,第二插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连接凹槽内且与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信号连接孔,信号连接孔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五个;两组信号连接孔相对于第一插接孔呈中心对称设置。电连接器存在组装方便,同时将用于充放电的连接器与用于传输信号的连接器集合设置,仅需要一个连接器就可达到多个连接器的效果,不仅如此整体尺寸合理,结构牢固,插座不容易损坏,组装便捷,电动车的导电线路中工作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母端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母端。
技术介绍
为减少环境污染,电动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逐步取代汽油机驱动机车,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电的电连接器是电动自行车技术的一个重要部件,然而目前的电连接器存在组装起来比较麻烦,不方便更换电池,同时将用于充放电的连接器与用于传输信号的连接器分开,要用到多个连接器,插头容易损坏,对插时需要按特定方向垂直插入,且不能正反插,造成组装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母端,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存在组装起来比较麻烦,不方便更换电池,同时将用于充放电的连接器与用于传输信号的连接器分开,要用到多个连接器,插头容易损坏,对插时需要按特定方向垂直插入,且不能正反插,造成组装比较困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连接器公端配合,包括:母端壳体,所述母端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凹槽;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位于所述母端壳体的中心;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连接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信号连接孔,所述信号连接孔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五个;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呈中心对称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短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的短接处与所述第一插接孔连接,以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和所述第一插接孔回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壳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所述母端壳体为增韧耐寒尼龙材质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以及所述信号连接孔内均设有极性导通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壳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连接沉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壳体上设有防水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将充放电与信号传输的功能集合在一个连接器上减少连接器的使用,既能传输多种信号并且通过中心对称的焊接方式可以达到正反插都可以对插的效果,相比传统的电动车连接器,仅需要一个连接器就可达到多个连接器的效果,不仅如此整体尺寸合理,结构牢固,插座不容易损坏,组装便捷,电动车的导电线路中工作稳定性强。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的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母端壳体和公端壳体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母端壳体;11、连接凹槽;12、连接沉孔;13、防水槽;2、第一插接孔;3、第二插接孔;4、信号连接孔;5、公端壳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存在组装起来比较麻烦,不方便更换电池,同时将用于充放电的连接器与用于传输信号的连接器分开,要用到多个连接器,插头容易损坏,对插时需要按特定方向垂直插入,且不能正反插,造成组装比较困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母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连接器公端配合,包括:母端壳体1,母端壳体1上设置有连接凹槽11;第一插接孔2,第一插接孔2位于母端壳体1的中心;第二插接孔3,第二插接孔3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连接凹槽11内且与第一插接孔2为中心呈中心对称;信号连接孔4,信号连接孔4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五个;两组信号连接孔4相对于第一插接孔2呈中心对称设置。以上实施,具体来说,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连接器公端配合,包括:母端壳体1,母端壳体1上设置有连接凹槽11;第一插接孔2,第一插接孔2位于母端壳体1的中心;第二插接孔3,第二插接孔3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连接凹槽11内且与第一插接孔2为中心呈中心对称;信号连接孔4,信号连接孔4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五个;两组信号连接孔4相对于第一插接孔2呈中心对称设置。将充放电与信号传输的功能集合在一个连接器上减少连接器的使用,既能传输多种信号并且通过中心对称的焊接方式可以达到正反插都可以对插的效果,相比传统的电动车连接器,仅需要一个连接器就可达到多个连接器的效果,不仅如此整体尺寸合理,结构牢固,插座不容易损坏,组装便捷,电动车的导电线路中工作稳定性强。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信号连接孔4设置有两组,两组信号连接孔4相对于第一插接孔2呈中心对称设置,相互插接时,无论电连接器公端与电连接器母端正接或者反接时,均能够有一组信号连接孔4与公端壳体5上起到电连接器信号传输功能的公件小针连接,实现了电连接器组件的正反插,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充放电连接器进行连接时效率低下,当操作时,无需对产品进行方向识别,可以直接盲插,也降低了防呆要求,更加实用,适合推广使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插接孔3短接,且两个第二插接孔3的短接处与第一插接孔2连接,以使任意一个第二插接孔3和第一插接孔2回路。具体地,第一插接孔2为内置有负极导通件,第二插接孔3内置有正极导通件,另外电连接器公端上对应设有用于与第一插接孔2和两个第二插接孔3相插接插针,信号连接孔4起到电连接器信号传输功能,无论电连接器公端与电连接器母端正接或者反接时,均能够有一个第二插接孔3和第一插接孔2回路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电源形成完整回路。本实施例中,母端壳体1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母端壳体1为增韧耐寒尼龙材质制成。具体为PA66+GF15%尼龙,PA66+GF15%玻璃纤维增强15%,良好的机械强度,更详细而言则包括强韧性、耐油性、自我润滑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连接器公端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n母端壳体(1),所述母端壳体(1)上设置有连接凹槽(11);/n第一插接孔(2),所述第一插接孔(2)位于所述母端壳体(1)的中心;/n第二插接孔(3),所述第二插接孔(3)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连接凹槽(11)内且与所述第一插接孔(2)为中心呈中心对称;/n信号连接孔(4),所述信号连接孔(4)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五个;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4)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孔(2)呈中心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连接器公端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端壳体(1),所述母端壳体(1)上设置有连接凹槽(11);
第一插接孔(2),所述第一插接孔(2)位于所述母端壳体(1)的中心;
第二插接孔(3),所述第二插接孔(3)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连接凹槽(11)内且与所述第一插接孔(2)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信号连接孔(4),所述信号连接孔(4)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五个;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4)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孔(2)呈中心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3)短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3)的短接处与所述第一插接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李发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帝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