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31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8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与固定件。连接器具有本体与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位于本体的一面;以及固定件具有固定部与夹持部,固定部组装于本体,并且位于连接端口的一侧,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与连接端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其中电路板连接连接端口,固定件的夹持部用于夹持固定电路板。本申请的固定件对应连接器的本体一侧的结构进行组装,使固定件能够依据连接器的本体外型结构进行结合,减少固定件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少电连接器的整体尺寸,如此有利于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与组装制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于现有技术中,现有的GenZ连接器有电路板对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以及电路线对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又,电路板对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垂直(vertical)连接、九十度直角(rightangle)连接、夹板(Straddlemount)连接和正交(Orthogonal)连接的四种连接方式。其中用于夹板(Straddlemount)连接的电连接器的两侧具有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固定耳,当连接器与电路板互相电性连接时,连接器的固定耳会对应于电路板,螺丝的一端螺设过固定耳,并固定于电路板上,如此将连接器与电路板进行固定。现有的电连接器的固定耳的体积大,固定耳会占用太多空间,如此连接器的固定耳会对后续电路板进行设计与组装的变化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电连接器的固定耳的尺寸过大,固定耳占用太多空间,而影响后续的电路板设计与电路板组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与固定件。连接器具有本体与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位于本体的一面;以及固定件具有固定部与夹持部,固定部组装于本体,并且位于连接端口的一侧,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与连接端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如第一方面的电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口,连接口位于本体远离连接端口的一侧;以及对接电路板插接于连接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其通过固定件对应连接器的本体一侧的结构进行组装,固定件能够依据本体的外型结构进行结合,而能够减少固定件占用的空间,如此减少电连接器整体的尺寸。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是图4的E区域放大图;图6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9是图8的F区域放大图;图10是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C-C’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3是图12的G区域放大图;图14是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D-D’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7是图16的H区域放大图;图18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以及图19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施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施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请参阅图1,是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其包括连接器11与固定件13。连接器11具有本体111与连接端口113,连接端口113位于本体111的一面。固定件13具有固定部131与夹持部133,固定部131组装于本体111,并且位于连接端口113的一侧,夹持部133的夹持方向与连接端口113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可用于高速传输,并且可应用于GenZ连接器。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13组装于本体111,并位于连接端口113的两侧。其中电连接器1还包括电路板15,电路板15电性连接于连接端口113,两个固定件13的夹持部133夹持固定电路板15。其中夹持部133的两个夹脚1331分别抵压固定于电路板15的上、下表面。本实施方式通过固定件13的固定部131对应连接器11的本体111两侧的结构进行组装,固定件13能够依据连接器11的本体111的外型结构进行结合,而能够减少固定件13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少电连接器1的整体尺寸,如此有利于电连接器1的结构设计与组装制程。承上所述,固定件13的固定部131与连接器11的本体111的侧面贴合,并且固定部131的上、下两侧边向本体11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方向延伸,使固定部131同时覆盖于本体111的侧面、上表面与下表面。其中固定件13的夹持部13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夹脚1331,夹持部133的两个夹脚1331分别自固定部131的上、下两侧边朝向连接端口113的开口方向弯折延伸。两个夹脚1331延伸对应于连接端口113的上方以及下方的位置。另外,请复参阅图5,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1还包括两个止挡凸块1319,两个止挡凸块1319分别自固定部131的上、下两侧边朝向远离具有连接端口113的一侧延伸。其中两个止挡凸块1319位于固定部131的固定凸块1311的上方及下方的位置。连接器11还包括两个止挡凹口1114,两个止挡凹口1114位于本体111侧面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两个止挡凸块1319嵌入于两个止挡凹口1114。如此可避免固定件13脱离连接器11的本体111,加强固定件13固定于本体111的一侧。请参阅图2到图5,图2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以及图5是图4的E区域放大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3的固定部131包括固定凸块1311,连接器11的侧面具有固定槽115,固定凸块1311嵌入于固定槽115。其中固定凸块1311具有外表面1312、内表面1313与两个侧面1314,内表面1313靠近于连接器11,外表面1312相对内表面1313的一面,两个侧面1314连接外表面1312与内表面1313,固定凸块1311的两个侧面1314具有抵靠块1315,即抵靠块1315增加固定凸块1311的两个侧面1314的距离,如此固定凸块1311通过凸出的抵靠块1315支撑抵靠于固定槽115内的两个槽内侧壁进行固定。另外,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3可自连接器11上拆解脱离,将固定件13以远离连接器11的方向拉出,并且拉力要大于抵靠块1315支撑抵靠于固定槽115的摩擦力,即可将固定件13自固定槽115拆解下来。请参阅图6到图9,图6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以及图9是图8的F区域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器,具有本体与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位于所述本体的一面;以及/n固定件,具有固定部与夹持部,所述固定部组装于所述本体,并且位于所述连接端口的一侧,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与所述连接端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具有本体与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位于所述本体的一面;以及
固定件,具有固定部与夹持部,所述固定部组装于所述本体,并且位于所述连接端口的一侧,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与所述连接端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组装于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连接端口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凸块,所述本体的侧面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凸块嵌入于所述固定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块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与两个侧面,所述内表面靠近于所述连接器,所述外表面相对所述内表面的一面,所述两个侧面连接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所述固定凸块的所述两个侧面具有抵靠块,所述抵靠块抵靠所述固定槽内的两个槽内侧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块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与两个侧面,所述内表面靠近于所述连接器的一面,所述外表面相对所述内表面的一面,所述两个侧面连接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所述固定凸块的所述内表面或所述外表面具有凸块,所述凸块抵靠所述固定槽的槽内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块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与两个侧面,所述内表面靠近于所述连接器的一面,所述外表面相对所述内表面的一面,所述两个侧面连接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所述固定凸块的所述两个侧面具有弹性件,所述固定槽内对应所述弹性件具有穿孔,所述弹性件卡固于所述穿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固定槽,其中由所述固定槽外的所述穿孔的孔口压入所述弹性件,以解除所述弹性件卡固于所述穿孔,所述固定凸块可脱离出所述固定槽。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块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与两个侧面,所述内表面靠近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恒山陈宏基林一恒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