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背板结构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708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背板结构及光伏组件。该金属背板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金属背板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层、绝缘层和金属板。第一防护层和绝缘层依次设置在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上,第一防护层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绝缘层与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其中,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具有耐候性的材质,绝缘层的材质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金属板上设置第一防护层和绝缘层,可以延长金属板的使用寿命,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还可以提高在使用光伏组件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背板结构及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背板结构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已越来越普及,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在光伏发电技术中,通常使用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其中,光伏组件包括金属背板结构和电池板。相关技术中,金属背板结构包括金属板,电池板固定在金属板上。通常将金属板设置在屋顶,之后当太阳照射在电池板上,电池板产生电能。由于金属板容易被侵蚀,在金属板被侵蚀之后,影响电池板在金属板上的固定,进而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量,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背板结构及光伏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金属板被侵蚀之后,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背板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所述金属背板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层、绝缘层和金属板;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防护层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其中,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具有耐候性的材质,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可选地,所述金属背板结构包括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与所述金属板的另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粘接层。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中任一种。可选地,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涤纶树脂、聚烯烃中任一种。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的材质为热塑性热熔胶或热固交联型聚氨酯胶水。可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30微米-800微米。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粘接层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粘接层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金属板上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轴线、所述第二通孔的中轴线、所述第三通孔的中轴线、所述第四通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五通孔的中轴线共线。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五通孔的孔径相等。可选地,所述金属背板结构还包括绝缘保护膜;所述绝缘保护膜覆盖在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的孔壁上,且所述绝缘保护膜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口处。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盖板、第一封装胶膜、电池板、第二封装胶膜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背板结构;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封装胶膜的一个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封装胶膜的一个表面与所述金属背板结构的第一防护层接触,所述电池板位于所述第一封装胶膜的另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二封装胶膜的另一个表面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背板结构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防护层和绝缘层依次设置在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上,第一防护层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绝缘层与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且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具有耐候性的材质,绝缘层的材质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因此,在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背板结构时,第一防护层可以防止光照、风雨等室外环境对金属板侵蚀,延长了金属板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第一防护层与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因此,在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板背板结构应用至光伏组件中时,还可以使得光伏组件中的电池板与金属板之间绝缘,避免出现电池板将产生的电力传输至金属板的情况,提高了在使用光伏组件时的安全性。也即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金属板上设置第一防护层和绝缘层,可以延长金属板的使用寿命,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还可以提高在使用光伏组件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背板结构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金属背板结构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金属背板结构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俯视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0:第一防护层;20:第一粘接层;30:绝缘层;40:第二粘接层;50:金属板;60:第二防护层;70:第三粘接层;80:绝缘保护膜;90:线束;100:盖板;200:第一封装胶膜;300:电池板;400:第二封装胶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背板结构的示意图。该金属背板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如图1所示,该金属背板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层10、绝缘层30和金属板50。第一防护层10和绝缘层30依次设置在金属板50的一个表面上,第一防护层10与绝缘层30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20,绝缘层30与金属板50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40。其中,第一防护层10的材质为具有耐候性的材质,绝缘层30的材质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其中,耐候性指的是材料应用于室外经受气候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细菌等造成的综合破坏,其耐受能力叫耐候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防护层10和绝缘层30依次设置在金属板50的一个表面上,第一防护层10与绝缘层30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20,绝缘层30与金属板50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40,且第一防护层10的材质为具有耐候性的材质,绝缘层30的材质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因此,在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背板结构时,第一防护层10可以防止光照、风雨等室外环境对金属板50侵蚀,延长了金属板50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第一防护层10与金属板50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0,因此,在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板50背板结构应用至光伏组件中时,还可以使得光伏组件中的电池板300与金属板50之间绝缘,避免出现电池板300将产生的电力传输至金属板50的情况,提高了在使用光伏组件时的安全性。也即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金属板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背板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背板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层、绝缘层和金属板;/n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防护层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n其中,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具有耐候性的材质,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背板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背板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层、绝缘层和金属板;
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防护层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金属板的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
其中,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具有耐候性的材质,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背板结构包括第二防护层;
所述第二防护层与所述金属板的另一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粘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中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涤纶树脂、聚烯烃中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材质为热塑性热熔胶或热固交联型聚氨酯胶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30微米-800微米。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飞张愿成谭小春郑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