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68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外壳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驱动面板,所述驱动面板上设有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该外壳上对应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的位置均设有顶杆;该底座上设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对应顶杆的位置设有轻触开关;当按下所述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时,可带动顶杆向下移动并使轻触开关导通,以实现上锁或解锁;该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与顶杆的配合面均为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中控锁开关,当按压驱动面板上的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时,由于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与顶杆的配合面为弧面,从而可以保证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与顶杆一直处于接触状态,进而保证按钮的操作手感,提高操作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
本技术涉及汽车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的汽车中控锁开关基本都是按压式的,通过按下开关以带动壳体上的顶杆与导电盘接触进行通电,从而实现上锁或解锁。但是,目前的按压式开关手感较差,操作舒适性较低,且大力按压还容易造成开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外壳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驱动面板,所述驱动面板上设有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其中:所述外壳上对应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的位置均设有顶杆;所述底座上设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对应顶杆的位置设有轻触开关;当按下所述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时,可带动顶杆向下移动并使轻触开关导通,以实现上锁或解锁;所述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与顶杆的配合面均为弧面。本技术的汽车中控锁开关,其驱动面板的实际运动为转动,当按压驱动面板上的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时,由于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与顶杆的配合面均为弧面,从而可以保证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与顶杆一直处于接触状态,进而保证按钮的操作手感,提高操作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上锁按钮和解锁按钮朝向顶杆的一侧均设有凸条,所述凸条设有圆弧面;当按下所述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时,可带动所述凸条的圆弧面与所述顶杆接触,进而带动顶杆移动。进一步地,当释放所述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时,所述轻触开关回弹并带动顶杆向上移动,并使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复位,同时轻触开关断开。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卡扣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卡入所述卡扣孔的卡扣;所述卡扣孔为盲孔。由此,将底座上的卡扣卡入外壳上的卡扣孔时,可以限制底座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将卡扣孔设置成盲孔,可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底座上设有插入所述凹槽的凸起。由此,将底座上的凸起插入外壳的凹槽内,可以限制底座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进一步地,还包括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一体注塑在所述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插针组件由若干根呈L型的插针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面板的两侧设有转轴孔,所述外壳上设有插入所转轴孔的转轴。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中控锁开关,当按压驱动面板上的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时,由于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与顶杆的配合面为弧面,从而可以保证上锁按钮或解锁按钮与顶杆一直处于接触状态,进而保证按钮的操作手感,提高操作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开关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中驱动面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外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开关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开关的另一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底座;11、卡扣;12、凸起;2、外壳;21、转轴;22、限位孔;23、卡扣孔;3、驱动面板;31、上锁按钮;32、解锁按钮;33、凸条;331、圆弧面;34、转轴孔;4、顶杆;5、线路板;51、轻触开关;6、插针组件;61、插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外壳2以及转动连接在外壳2上的驱动面板3,该驱动面板3上设有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具体的,该驱动面板3的两侧均设有转轴孔34,该外壳2上设有插入该转轴孔34的转轴21,从而实现将驱动面板3转动连接在外壳2上。再参阅图1,该外壳2上对应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的位置均设有顶杆4;该底座1上设有线路板5,该线路板5上对应顶杆4的位置设有轻触开关51。当按下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时,可带动顶杆4向下移动并使轻触开关51导通,以实现上锁或解锁;当释放该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时,该轻触开关51回弹并带动顶杆4向上移动,并使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复位。该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与顶杆4的配合面均为弧面。具体的,该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朝向顶杆4的一侧均设有凸条33,该凸条33设有圆弧面331;当按下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时,可带动凸条33的圆弧面331与顶杆4接触,进而带动顶杆4移动。该外壳2上设有让顶杆4插入的限位孔22,当顶杆4插入该限位孔22后,可限制顶杆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当按压按钮时,顶杆4只能上下移动。由此,当按压驱动面板3上的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时,由于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与顶杆4的配合面为弧面,从而可以保证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与顶杆4一直处于接触状态,进而保证按钮的操作手感,提高操作舒适性。再参阅图1、图4和图5,该外壳2上设有卡扣孔23,该底座1上设有卡入卡扣孔23的卡扣11;该卡扣孔23为盲孔。该外壳2上还设有若干凹槽(图中未示出),该底座1上设有插入凹槽的凸起12。由此,当底座1上的卡扣11卡入外壳2上的卡扣孔23时,使得底座1竖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当底座1上的凸起12插入凹槽时,使得底座1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将卡扣孔23设置成盲孔,可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再参阅图1,还包括插针组件6,该插针组件6由若干根呈L型的插针61组成;该插针组件6一体注塑在底座1上。具体的,该呈L型的插针61位于水平方向的部分注塑在底座1内,该插针61位于竖直方向的部分穿过线路板5并与线路板5锡焊固定,从而起到信号传输的作用。该汽车中控锁开关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开关处于初始状态时,线路板5上的轻触开关51与顶杆4之间预压0.1mm,使得开关在初始状态不会有空行程,不会上下晃动。该顶杆4位于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与轻触开关51之间,当在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上施加向下的操作力时,可带动顶杆4沿外壳2的限位孔22向下移动并将作用力传递到轻触开关51,使轻触开关51导通,从而实现上锁或解锁;当操作力撤销时,轻触开关51具有自动回弹的功能,并将回弹力作用到顶杆4上使顶杆4向上移动,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复位,同时轻触开关51断开。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外壳(2)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2)上的驱动面板(3),所述驱动面板(3)上设有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壳(2)上对应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的位置均设有顶杆(4);/n所述底座(1)上设有线路板(5),所述线路板(5)上对应顶杆(4)的位置设有轻触开关(51);/n当按下所述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时,可带动顶杆(4)向下移动并使轻触开关(51)导通,以实现上锁或解锁;/n所述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与顶杆(4)的配合面均为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中控锁开关,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外壳(2)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2)上的驱动面板(3),所述驱动面板(3)上设有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上对应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的位置均设有顶杆(4);
所述底座(1)上设有线路板(5),所述线路板(5)上对应顶杆(4)的位置设有轻触开关(51);
当按下所述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时,可带动顶杆(4)向下移动并使轻触开关(51)导通,以实现上锁或解锁;
所述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与顶杆(4)的配合面均为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中控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按钮(31)和解锁按钮(32)朝向顶杆(4)的一侧均设有凸条(33),所述凸条(33)设有圆弧面(331);
当按下所述上锁按钮(31)或解锁按钮(32)时,可带动所述凸条(33)的圆弧面(331)与所述顶杆(4)接触,进而带动顶杆(4)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中控锁开关,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昌文周海滨喻方云童炎君
申请(专利权)人:泰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