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60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获取计算脚本并根据所述计算脚本对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第二计算结果;获取校验脚本并根据所述校验脚本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第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计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计算结果不相同,则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待计算数据进行异常提示存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通过实时核对发现数据的不一致性,并阻止不一致数据进行持久化保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数据已经持久化保存后进行数据修复增加了人工和时间消耗的问题,实现了及时发现数据问题和降低数据修改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对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互联网行业中只要涉及到支付,必然就会有对账的需求,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业务中多多少少的都会涉及到支付,大一点的公司甚至都标配有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因此对账具有普遍性。对账系统是支付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保证交易、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中,一般都会有独立的对账系统来处理,比如: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现有技术的对账技术中,在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时,一般通过比较已经发生变化的持久化数据来发现数据不一致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在数据发生变化持久化后才能发现数据不一致性,此时数据已经存储在服务器中,进行数据改写和修复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数据修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及时发现数据问题和降低数据修改成本的效果。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包括: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获取计算脚本并根据所述计算脚本对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第二计算结果;获取校验脚本并根据所述校验脚本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第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计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计算结果不相同,则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待计算数据进行异常提示存储。可选的,还包括:按第一预设规则对异常提示存储的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修复;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进行正常存储。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按预设时间或预设数据大小。可选的,所述按第一预设规则对异常提示存储的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修复包括;按第一预设规则对异常提示存储的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复核;若复核结果超过第二预设规则,则进行告警提示,若复核结果不超过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则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修复。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允许计算错误的数据百分比。可选的,所述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之前还包括:按预设时间发送数据校验请求。可选的,若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第二计算结果相同,则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进行正常存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实时对账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计算模块,用于获取计算脚本并根据所述计算脚本对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第二计算结果;校验模块,用于获取校验脚本并根据所述校验脚本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第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计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计算结果不相同,则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待计算数据进行异常提示存储。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数据实时对账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数据实时对账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获取计算脚本并根据所述计算脚本对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第二计算结果;获取校验脚本并根据所述校验脚本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第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计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计算结果不相同,则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待计算数据进行异常提示存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通过实时核对发现数据的不一致性,并阻止不一致数据进行持久化保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数据已经持久化保存后进行数据修复增加了人工和时间消耗的问题,实现了及时发现数据问题和降低数据修改成本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计算结果为第二计算结果,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计算结果称为第一计算结果。第一计算结果和第二计算结果两者都是计算结果,但其不是同一计算结果。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实时对对账数据进行核对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或者电商行业中,对账其实就是确认在固定周期内和支付提供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资金的正确性,保证双方的交易、资金一致正确。在本实施例中,业务系统会产生待计算数据和第一结算结果并发送到服务器中,该服务器包括了对账系统、数据库、配置中心等等多个功能模块。待计算数据为待进行对账的数据,对账系统会对该待进行对账的数据进行对账验证,验证该待进行对账的数据是否正确,其对账结果即为第一计算结果,第一计算结果若为正确,则代表待进行对账的数据准确无误;若第一计算结果若为错误,则代表待进行对账的数据存在数据问题,需要重新核对并进行数据修复。示例性的,对账系统需要对前一天的流水账单进行对账,该流水账单即为待计算数据,对账系统计算完成获得的结果即为第一计算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业务系统中的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准备进行数据校验。步骤110、获取计算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n获取计算脚本并根据所述计算脚本对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第二计算结果;/n获取校验脚本并根据所述校验脚本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第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n若所述第一计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计算结果不相同,则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待计算数据进行异常提示存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计算数据和第一计算结果;
获取计算脚本并根据所述计算脚本对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第二计算结果;
获取校验脚本并根据所述校验脚本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第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计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计算结果不相同,则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待计算数据进行异常提示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第一预设规则对异常提示存储的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修复;
将所述第一计算结果进行正常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按预设时间或预设数据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第一预设规则对异常提示存储的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修复包括;
按第一预设规则对异常提示存储的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复核;
若复核结果超过第二预设规则,则进行告警提示,若复核结果不超过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则对所述第一计算结果和所述待计算数据进行修复。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数据实时对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允许计算错误的数据百分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尚京王枫谭仕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