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60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头颅模型,所述头颅模型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模型,所述气管模型抵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气管模型与所述头颅模型连通,所述气管模型的尺寸与人体气管的尺寸一致,所述头颅模型与所述气管模型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帮助医生学习掌握手术技巧,缩短手术的学习曲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
本技术涉及手术培训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呼吸内镜介入手术是一种逐渐普及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用于呼吸与危重症的诊治,通过人体鼻腔或口腔插入呼吸内镜(喉镜、支气管镜等),然后在内镜头部的摄像头传回图像的引导下,将活检等器械到达呼吸系统病变处,然后识别病变,采用相应的器械进行活检或治疗。由于采用了微创介入的技术手段,手术创伤小,手术恢复期短等优点,近几年手术量不断增多,成为该类病症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同时,微创介入技术是在内镜引导下进行,对医生的手术操作要求极高,手术困难,所以导致该种手术的学习曲线较长。目前该类手术的训练主要在动物身上进行,由于动物的呼吸系统和人体的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差异较大,所以在动物身上练习熟练后还需要在人体身上训练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为患者诊治。另一种培训方式是采用传统注塑模具成型制作的呼吸道模型进行训练,但由于传统工艺的限制,不能很好制造出模拟复杂的呼吸系统中支气管末端的复杂分支结构,导致培训效果不佳。而在临床患者身上练习的主要不足在于,在患者身上练习,容易导致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不提倡的培训方式,培训过程一旦出现意外,会严重损害患者健康,恶化医患关系,导致医疗纠纷。因此,急需一种能模拟人体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和手术操作质感的培训装置,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训练。因此急需相关培训产品帮助医生学习掌握手术技巧,缩短手术的学习曲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帮助医生学习掌握手术技巧,缩短手术的学习曲线的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头颅模型,所述头颅模型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模型,所述气管模型抵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气管模型与所述头颅模型连通,所述气管模型的尺寸与人体气管的尺寸一致,所述头颅模型与所述气管模型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头颅模型有气管模型放置于固定座上,手术医生通过将呼吸内镜通过鼻腔或者口腔插入进气管模型内,通过呼吸内镜在气管模型内移动进行观察气管模型的内部结构,进而使得手术医生可以全面了解到人体气管的内部结构,使得医生在手术时通过呼吸内镜可以随时知道手术的进程,了解每一步到达人体气管的哪一位置,具有帮助医生学习掌握手术技巧,缩短手术的学习曲线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管模型包括声门、主气管和支气管分支,所述主气管的一端与声门固定连通,所述主气管的另一端与支气管分支固定连通,所述支撑件为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抵接于所述主气管的底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对主气管的底端进行支撑使得气管模型贴合头颅模型的高度,使得气管模型的放置更加贴合人体真实气管的摆放,使得医生在模拟手术时更加贴切实际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套设于所述主气管的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套设于主气管的外壁,在移动头颅时避免气管模型抬升脱离支撑块,具有稳定气管模型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扣的内壁抵接于所述主气管外壁的一侧设置为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的底端设置为圆弧状,使得卡扣与主气管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避免摩擦力过大造成支气管的损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头颅模型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板驱使头颅模型转动,方便医生在实际操作是需要抬升患者额头颅,在连接板的作用下可以便捷模拟,方便手术多种情况学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管模型的底端于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支撑扣,所述支撑扣抵接于所述支气管分支的底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扣将气管模型支撑在固定座,使得气管模型贴合人体平躺时的状态,便于医生进行手术的学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管模型采用弹性和人体血管接近的硅胶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和人体血管接近的硅胶管进行制作气管模型,使得气管模型的触感与人体一致,以及呼吸内镜在气管内的移动与呼吸内镜在人体气管内的移动更加贴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管模型的内壁上喷洒有润滑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管模型的内壁上喷洒有润滑剂可以减少气管模型内的摩擦力,使得呼吸内镜在气管模型内移动时可以减少摩擦阻力,移动的更加顺利,方便医生操作时更加符合人体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通过将头颅模型有气管模型放置于固定座上,手术医生通过将呼吸内镜通过鼻腔或者口腔插入进气管模型内,通过呼吸内镜在气管模型内移动进行观察气管模型的内部结构,进而使得手术医生可以全面了解到人体气管的内部结构,使得医生在手术时通过呼吸内镜可以随时知道手术的进程,了解每一步到达人体气管的哪一位置,具有帮助医生学习掌握手术技巧,缩短手术的学习曲线的效果;2.本技术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通过支撑块对主气管的底端进行支撑使得气管模型贴合头颅模型的高度,使得气管模型的放置更加贴合人体真实气管的摆放,使得医生在模拟手术时更加贴切实际情况;3.本技术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通过利用弹性和人体血管接近的硅胶管进行制作气管模型,使得气管模型的触感与人体一致,以及呼吸内镜在气管内的移动与呼吸内镜在人体气管内的移动更加贴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俯视图。图中,1、固定座;2、头颅模型;3、气管模型;31、声门;32、主气管;33、支气管分支;4、支撑件;41、支撑块;411、卡扣;412、连接板;5、支撑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采用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3D打印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及血流动力学分析,通过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临床真实病患的呼吸系统数据,然后将该血管及心脏三维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按照手术训练要求,设置泌尿系统中的病变结构,并做成可替换的模块,方便手术训练中的替换使用,然后通过3D打印技术及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以硅胶为主体,制作出1:1的人体气管模型3。本技术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通过医学图像处理技术、3D打印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及血流动力学分析,通过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临床真实病患的呼吸系统数据制作出与人体气管1:1的气管模型3。气管模型3的材料采用与人体弹性较近的硅胶材料。固定座1上于气管模型3的一侧设置有头颅模型2。头颅模型2与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头颅模型(2),所述头颅模型(2)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模型(3),所述气管模型(3)抵接于所述固定座(1)上,所述气管模型(3)与所述头颅模型(2)连通,所述气管模型(3)的尺寸与人体气管的尺寸一致,所述头颅模型(2)与所述气管模型(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头颅模型(2),所述头颅模型(2)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模型(3),所述气管模型(3)抵接于所述固定座(1)上,所述气管模型(3)与所述头颅模型(2)连通,所述气管模型(3)的尺寸与人体气管的尺寸一致,所述头颅模型(2)与所述气管模型(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模型(3)包括声门(31)、主气管(32)和支气管分支(33),所述主气管(32)的一端与声门(31)固定连通,所述主气管(32)的另一端与支气管分支(33)固定连通,所述支撑件(4)为支撑块(41),所述支撑块(41)与所述固定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41)抵接于所述主气管(32)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内镜介入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金民王重彭长浩吴万钟杨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璞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