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的末端设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外壁的表面为粗糙面,所述管体的内壁沿着管体轴向延伸设有若干根抗压筋,若干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排列,或者所述抗压筋为一体化设置形成加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抗压筋且多种样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方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膜滤芯包括中心管和卷绕在中心管上的膜片,膜片内设置有纯水通道,相邻膜片之间形成浓水通道;中心管内部设置有纯水集中流道和连通纯水通道与纯水集中流道的多个纯水通孔,纯水通孔沿中心管的轴向间隔分布,膜片内过滤后的纯水由纯水通道经过纯水通孔进入纯水集中流道内。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中心管管壁较薄,且内壁未设有任何支撑件,当在处理较大流量时,中心管较长,使得中心管管壁受力不均匀,导致中心管弯曲和弯折,抗压性能差,影响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设有抗压筋,且多种样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方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的末端设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外壁的表面为粗糙面,所述管体的内壁沿着管体轴向延伸设有若干根抗压筋,若干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排列,或者所述抗压筋为一体化设置形成加强管。设有抗压筋,且多种样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方便应用。进一步的,所述抗压筋的数量五根,五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等距排列,所述抗压筋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抗压筋的数量六根,六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等距排列,所述抗压筋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抗压筋为加强管,所述加强管为中空设置,所述加强管内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梅花形或者直口型。多种不同的形状能够适用不懂的流量。更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为五边形,或八边形。更进一步的,所述梅花形由加强管内壁向外凹陷设有多个凹槽形成。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内壁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直线型由长方形的两短边为圆弧设置形成。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引流孔沿着中心管端口的方向等距排列,且多个引流孔分成二至四排,二至四排所述引流孔等距环绕管体设置。引流孔的等距排列和环绕设置使得水流的流量均匀。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有抗压筋且多种样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方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1所述五根抗压筋的正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1所述六根抗压筋的正视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2所述五边形抗压筋的正视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2所述八边形抗压筋的正视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2所述梅花形抗压筋的正视图;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2所述直线型抗压筋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2、引流孔,3、连接部件,4、抗压筋,5、加强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设有多个引流孔2,所述引流孔2贯穿管体1的管壁设置,所述多个引流孔2沿着中心管端口的方向等距排列,且多个引流孔2分成二至四排,二至四排所述引流孔2等距环绕管体1设置。引流孔2的等距排列和环绕设置使得水流的流量均匀,所述管体1的末端设有连接部件3,所述连接部件3为一管状体,所述连接部件3外壁的表面为粗糙面,粗糙面由连接部件的表面凸出有多个细小颗粒形成,所述管体1的内壁沿着管体1轴向延伸设有若干根抗压筋4,若干根抗压筋4沿着管体1内圈的周长排列,或者所述抗压筋4为一体化设置形成加强管5。设有抗压筋4,且多种样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方便应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抗压筋4的数量五根,五根抗压筋4沿着管体1内圈的周长等距排列,所述抗压筋4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在其他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抗压筋4的数量六根,六根抗压筋4沿着管体1内圈的周长等距排列,所述抗压筋4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管体1固在相应的机器上,然后将膜片的两端对准管体1两端连接部件3的限位槽然后进行缠绕,等缠绕完成后,在连接部件3的粗糙面上涂抹胶水,然后将连接部件3嵌入在合适的端盖上,且流水就会沿着连接部件3的端口流入进入管体1,从而从管体1的引流孔2流出渗透膜片,剩余的水流来另一个连接部件3的端口流出进入下一个管体1的连接部件3依次循环,且在流量较大时压迫管体1,从而管体1内部的抗压筋4会支撑住起到一个抗压的作用,防止管体1弯曲。实施例2: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设有多个引流孔2,所述引流孔2贯穿管体1的管壁设置,所述多个引流孔2沿着中心管端口的方向等距排列,且多个引流孔2分成二至四排,二至四排所述引流孔2等距环绕管体1设置。引流孔2的等距排列和环绕设置使得水流的流量均匀,所述管体1的末端设有连接部件3,所述连接部件3为一管状体,所述连接部件3外壁的表面为粗糙面,粗糙面由连接部件的表面凸出有多个细小颗粒形成,所述管体1的内壁沿着管体1轴向延伸设有若干根抗压筋4,若干根抗压筋4沿着管体1内圈的周长排列,或者所述抗压筋4为一体化设置形成加强管5。设有抗压筋4,且多种样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方便应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压筋4为加强管5,所述加强管5为中空设置,所述加强管5内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梅花形或者直口型。多种不同的形状能够适用不懂的流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为五边形,或八边形,优选地,所述多边形为五边形,如图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为八边形,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梅花形由加强管5内壁向外凹陷设有多个凹槽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加强管5内壁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直线型由长方形的两短边为圆弧设置形成。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管体1固在相应的机器上,然后将膜片的两端对准管体1两端连接部件3的限位槽然后进行缠绕,等缠绕完成后,在连接部件3的粗糙面上涂抹胶水,然后将连接部件3嵌入在合适的端盖上,且流水就会沿着连接部件3的端口流入进入管体1,从而从管体1的引流孔2流出渗透膜片,剩余的水流来另一个连接部件3的端口流出进入下一个管体1的连接部件3依次循环,且在流量较大时压迫管体1,从而管体1内部的加强管5会支撑住起到一个抗压的作用,防止管体1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的末端设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外壁的表面为粗糙面,所述管体的内壁沿着管体轴向延伸设有若干根抗压筋,若干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排列,或者所述抗压筋为一体化设置形成加强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的末端设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外壁的表面为粗糙面,所述管体的内壁沿着管体轴向延伸设有若干根抗压筋,若干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排列,或者所述抗压筋为一体化设置形成加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筋的数量五根,五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等距排列,所述抗压筋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筋的数量六根,六根抗压筋沿着管体内圈的周长等距排列,所述抗压筋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STRO抗压中心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滢,黄梅,杨鸿亮,陈瀚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德菲尔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