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化器领域,具体是调节式新型气化器,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雾化装置的启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式新型气化器,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和多个雾化装置,使得液相介质通过雾化装置转变为雾状介质,从而增大了同体积液相介质的表面积,提高了同体积的液相介质的换热效率;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多个雾化装置的启闭,有效的减缓了翅片管的结冰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同时,在气化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结冰现象,使得气化器的换热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式新型气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化器领域,具体是调节式新型气化器。
技术介绍
气化器是将液相介质转化为气相介质的设备,其中的空温式气化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其核心构造为串联的翅片管。当液相介质由翅片管的入口至其出口方向移液时,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管壁和翅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得液相介质的温度升高之后达到沸点,由此,液相介质在翅片管内转变为气相介质。现有技术中的气化器,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同时,在气化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结冰现象,使得气化器的换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同时,在气化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结冰现象,使得气化器的换热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调节式新型气化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调节式新型气化器,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装置的启闭;所述翅片管包括依次串联相通的液相段、雾化段和气相段;所述雾化段上设置多个并联的所述雾化装置,多个所述雾化装置的入口分别与所述液相段相通,多个所述雾化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所述气相段相通;液相介质由所述翅片管的入口至其出口方向流入其中一个所述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在预设压力下将所述液相介质转变为雾状介质,所述雾状介质由所述雾化装置至所述翅片管的出口方向流动。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压力式喷嘴;当所述液相介质的流动压力满足所述预设压力时,所述液相介质通过所述压力式喷嘴转变为雾状介质。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式喷嘴呈圆柱状,所述圆柱状的轴心线上设置用于喷雾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导流筒,所述压力式喷嘴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的内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压力式喷嘴的喷雾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和控制器,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装置的启闭,任一个所述雾化装置上的所述控制阀均通过控制电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或电动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液相段和所述雾化装置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计时功能模块,当所述计时器的输出为真时,所述控制器将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电缆发送至所述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相段的入口处,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反馈电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控制阀组成闭环控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出口和所述气相段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式新型气化器,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和多个雾化装置,使得液相介质通过雾化装置转变为雾状介质,从而增大了同体积液相介质的表面积,提高了同体积的液相介质的换热效率;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多个雾化装置的启闭,有效的减缓了翅片管的结冰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同时,在气化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结冰现象,使得气化器的换热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式新型气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式新型气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式喷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翅片管的管径小,使得液相介质与翅片管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的热交换效率低,同时,在气化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结冰现象,使得气化器的换热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调节式新型气化器。参见图1或图3,调节式新型气化器,包括翅片管1、雾化装置2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雾化装置2的启闭;翅片管1包括依次串联相通的液相段101、雾化段102和气相段103;雾化段102上设置多个并联的雾化装置2,多个雾化装置2的入口分别与液相段101相通,多个雾化装置2的出口分别与气相段103相通;液相介质由翅片管1的入口至其出口方向流入其中一个雾化装置2,雾化装置2在预设压力下将液相介质转变为雾状介质,雾状介质由雾化装置2至翅片管1的出口方向流动。其中,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1流入雾化装置2内,当液相介质受到的压力满足预设压力时,雾化装置2将液相介质转变为雾状介质。应当理解的是,液相介质呈低温液态状,雾状介质同样呈低温液态状,二者的区别是:液相介质是由众多的液态状颗粒汇聚而成的一个连续的总体,而雾状介质是相互之间呈分散状态的液态状颗粒。液相介质通过雾化装置2转变为雾状颗粒之后,其总体积保持不变,但其与外部的接触面积(尤其是指液相介质或雾状介质的总体的表面积)增大;单一的雾状介质呈液态状颗粒,其质量小、体积小,可以随着气体(尤其是指液相介质吸收热量后转变成气相介质的气体)的流动而流动。雾状介质由雾化装置2向翅片管1的出口方向流动;一部分雾状介质喷射到雾化装置2的内壁,该一部分雾状介质通过与雾化装置2的内壁形成热交换而转变为气相介质;其余部分雾状介质随着前述的气相介质共同在翅片管1内流动,且该其余部分雾状介质陆续的喷射在翅片管1上,从而陆续的吸收翅片管1的热量后转变为气相介质。具有相同质量的液相介质和通过雾化装置2转变而成的雾状介质,该雾状介质的总表面积大于液相介质的总表面积,并且单一的雾状介质呈颗粒状,可以随着气体共同移动;同时,该液相介质仅能够与翅片管1的其中一段形成热交换结构并转变为气相介质,因而液相介质与翅片管1的接触面积小;而雾状介质可以随着气体共同移动,从而使得雾状介质能够顺序的与多段翅片管1形成热交换结构并转变为气相介质,雾状介质与翅片管1的接触面积,大于液相介质与翅片管1的接触面积。至少2个雾化装置2设置在雾化段102区域,并且所有的雾化装置2之间呈并联结构;液相介质通过翅片管1,从液相段101流至雾化段102,在雾化段102内,液相介质流入通过并联结构的雾化装置2的入口端流入任一个雾化装置2内;在预设压力的作用下,任一个雾化装置2将液相介质转化为雾状介质喷出,雾状介质在雾化装置2内,由雾化装置2流动至气相段103。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有的雾化装置2的启闭,从而使得任一个雾化装置2能够在导通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少气化器的结冰现象。例如:至少2个雾化装置2设置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式新型气化器中,通过控制装置将至少2个雾化装置2设置为仅有一个雾化装置2处于导通状态,而其余雾化装置2处于关闭状态;当仅有一个雾化装置2长期使用时,该雾化装置2表面趋于结冰或已经结冰,从而使得该仅有一个雾化装置2内,一部分雾状介质转变为气相介质的效率下降;此时,将其余的雾化装置2中的一个雾化装置2开启,而将该仅有一个雾化装置2关闭;被关闭的雾化装置2的温度,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形成温差,从而被关闭的雾化装置2呈逐渐升温状态或者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调节式新型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装置的启闭;/n所述翅片管包括依次串联相通的液相段、雾化段和气相段;/n所述雾化段上设置多个并联的所述雾化装置,多个所述雾化装置的入口分别与所述液相段相通,多个所述雾化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所述气相段相通;/n液相介质由所述翅片管的入口至其出口方向流入其中一个所述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在预设压力下将所述液相介质转变为雾状介质,所述雾状介质由所述雾化装置至所述翅片管的出口方向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调节式新型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雾化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雾化装置的启闭;
所述翅片管包括依次串联相通的液相段、雾化段和气相段;
所述雾化段上设置多个并联的所述雾化装置,多个所述雾化装置的入口分别与所述液相段相通,多个所述雾化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所述气相段相通;
液相介质由所述翅片管的入口至其出口方向流入其中一个所述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在预设压力下将所述液相介质转变为雾状介质,所述雾状介质由所述雾化装置至所述翅片管的出口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压力式喷嘴;当所述液相介质的流动压力满足所述预设压力时,所述液相介质通过所述压力式喷嘴转变为雾状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式喷嘴呈圆柱状,所述圆柱状的轴心线上设置用于喷雾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导流筒,所述压力式喷嘴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的内直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辉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