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564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包括吸热单元;吸热单元包括散热片和壳体;散热片连接设置在轴承部位表面;壳体将轴承部位包围,构成吸热腔;吸热腔内部流动填充有冷却介质;吸热单元的出口端依次连通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放热单元和干燥装置;散热片表面设置有扰流孔;制冷介质在吸热腔内吸收轴承表面散发出的热量,转变为制冷剂蒸汽,随后将蒸汽输送到放热单元中,利用冷却设施里的水与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获取其中的热量,降温后的冷却介质随后经过干燥装置后重新回到吸热腔内,如此循环即可实现余热收集系统的运行;散热片表面设置有扰流孔;利用扰流孔可以使冷却介质在散热片表面能够充分流动,增强热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
本技术涉及流体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需要输送高温介质的泵设备,其轴承在运行中需要长时间面对高温环境。为了解决蠕变、材料性能下降等情况,需要对轴承进行冷却。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是水冷方案,但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不污染冷却水、且运行稳定性好的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污染冷却水、且运行稳定性好的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包括吸热单元;所述吸热单元包括散热片和壳体;所述散热片连接设置在轴承部位表面;所述壳体将轴承部位包围,构成吸热腔;所述吸热腔内部流动填充有冷却介质;所述吸热单元的出口端依次连通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放热单元和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吸热单元的进口端连通对接;所述散热片表面设置有扰流孔。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板面倾斜设置,与对应轴承的对称轴之间夹角为10°~3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包括基座和导热板;所述基座与轴承表面连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槽体;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杆件;所述槽体的内壁上内凹设置有卡槽;若干所述卡槽在所述槽体内环向均匀分布;所述杆件表面设置有定位齿;所述杆件与所述槽体对应嵌插配合;所述定位齿与所述卡槽对应配合;转动所述导热板使定位齿与不同卡槽配合,所述散热片的倾斜角度对应改变。进一步地,所述放热单元包括水冷装置、风冷装置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穿过所述水冷装置和所述风冷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水冷装置包括罩壳和密封板;所述输送管在所述罩壳内部弯曲折叠设置;所述罩壳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罩壳配合连接,构成换热腔;所述输送管贯穿所述密封板;所述罩壳为两段式伸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风冷装置包括翅片和风扇;所述翅片连接设置在输送管表面;所述翅片与所述风扇的风路位置对应。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包括吸热单元;吸热单元包括散热片和壳体;散热片连接设置在轴承部位表面;壳体将轴承部位包围,构成吸热腔;吸热腔内部流动填充有冷却介质;吸热单元的出口端依次连通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放热单元和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的出口端与吸热单元的进口端连通对接;散热片表面设置有扰流孔;制冷介质在吸热腔内吸收轴承表面散发出的热量,转变为制冷剂蒸汽,这些蒸汽经过气液分离器去除其中的水之后进入压缩机内,压缩机对制冷剂蒸汽进一步加压升温,随后将蒸汽输送到放热单元中,利用冷却设施里的水与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获取其中的热量,降温后的冷却介质随后经过干燥装置后重新回到吸热腔内,如此循环即可实现余热收集系统的运行;散热片表面设置有扰流孔;利用扰流孔可以使冷却介质在散热片表面能够充分流动,增强热交换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余热收集系统整体架构图;附图2为吸热单元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散热片与轴承连接示意图;附图4为散热片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水冷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吸热单元1;所述吸热单元1包括散热片11和壳体12;所述散热片11连接设置在轴承部位表面;所述壳体12将轴承部位包围,构成吸热腔13;所述吸热腔13内部流动填充有冷却介质;所述吸热单元1的出口端依次连通设置有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放热单元5和干燥装置6;其中气液分离设备、压缩机设备以及干燥器类设备通过直接采购获得,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干燥装置6的出口端与所述吸热单元1的进口端连通对接;其工作原理为:制冷介质在吸热腔13内吸收轴承4表面散发出的热量,转变为制冷剂蒸汽,这些蒸汽经过气液分离器2去除其中的水之后进入压缩机3内,压缩机3对制冷剂蒸汽进一步加压升温,随后将蒸汽输送到放热单元5中,利用冷却设施里的水与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获取其中的热量,降温后的冷却介质随后经过干燥装置6后重新回到吸热腔13内,如此循环即可实现余热收集系统的运行;如附图4所示,所述散热片11表面设置有扰流孔101;利用扰流孔101可以使冷却介质在散热片表面能够充分流动,增强热交换效果。如附图3所示,所述散热片11板面倾斜设置,与对应轴承的对称轴之间夹角为10°~30°,对应图中的角“a”;通过将散热片11倾斜设置,就可以使冷却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可以撞击到散热片表面,配合以扰流孔101,大大增强了冷却介质的温度均匀性,从而达到增强换热的效果;此处限定散热片11偏转角度的原因在于,若偏转角度过小,则很难对流体形成阻流,无法充分发挥扰流孔101增强混合均温的功能;若偏转角度过大时,则冷却直接的流动阻力过大,从而限制了其流速,不利于换热效率的提高,且流速大时容易造成散热片变形。如附图4所示,所述散热片11包括基座102和导热板103;所述基座102与轴承表面连接;所述基座102上设置有槽体104;所述导热板103上设置有杆件105;所述槽体104的内壁上内凹设置有卡槽106;若干所述卡槽106在所述槽体104内环向均匀分布;所述杆件105表面设置有定位齿107;所述杆件105与所述槽体104对应嵌插配合;所述定位齿107与所述卡槽106对应配合;转动所述导热板103使定位齿107与不同卡槽106配合,所述散热片11的倾斜角度对应改变;相邻所述卡槽106之间的夹角,即对应了导热板103偏转角度的调节精度;在基座102和导热板103安装固定前,根据现场针对的轴承件尺寸、冷却介质的单位时间设计流量等参数来决定偏转角度;当杆件105与槽体104对应嵌套后,再采用粘接或点焊加固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二者的连接强度。如附图2所示,所述放热单元5包括水冷装置51、风冷装置52和输送管53;所述输送管53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穿过所述水冷装置51和所述风冷装置52;风冷装置52的出风设备自身电性连接有备用电源;当水冷装置51正常工作时,可以关闭风冷装置52,而当水冷装置51因为水泵等故障停止工作时,可以使用风冷装置52来短时间顶替水冷装置51的工作,从而避免整个收集系统停车,增强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如附图5所示,所述水冷装置51包括罩壳501和密封板502;所述输送管53在所述罩壳501内部弯曲折叠设置;所述罩壳501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管503和出水管504;所述密封板502与所述罩壳501配合连接,构成换热腔55;所述输送管53贯穿所述密封板502;所述罩壳501为两段式伸缩结构;通过伸缩调节罩壳501可以动态改变换热腔55的空间大小,配合以伸缩调节的输送管53,就可以达到调整参与热交换的管路长度的效果,从而可以在流速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冷却强度的微调,增强了收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如附图1所示,所述风冷装置52包括翅片521和风扇522;所述翅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单元(1);所述吸热单元(1)包括散热片(11)和壳体(12);所述散热片(11)连接设置在轴承部位表面;所述壳体(12)将轴承部位包围,构成吸热腔(13);所述吸热腔(13)内部流动填充有冷却介质;所述吸热单元(1)的出口端依次连通设置有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放热单元(5)和干燥装置(6);所述干燥装置(6)的出口端与所述吸热单元(1)的进口端连通对接;所述散热片(11)表面设置有扰流孔(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单元(1);所述吸热单元(1)包括散热片(11)和壳体(12);所述散热片(11)连接设置在轴承部位表面;所述壳体(12)将轴承部位包围,构成吸热腔(13);所述吸热腔(13)内部流动填充有冷却介质;所述吸热单元(1)的出口端依次连通设置有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放热单元(5)和干燥装置(6);所述干燥装置(6)的出口端与所述吸热单元(1)的进口端连通对接;所述散热片(11)表面设置有扰流孔(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1)板面倾斜设置,与对应轴承的对称轴之间夹角为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温泵设备的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1)包括基座(102)和导热板(103);所述基座(102)与轴承表面连接;所述基座(102)上设置有槽体(104);所述导热板(103)上设置有杆件(105);所述槽体(104)的内壁上内凹设置有卡槽(106);若干所述卡槽(106)在所述槽体(104)内环向均匀分布;所述杆件(105)表面设置有定位齿(107);所述杆件(105)与所述槽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兵王德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康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