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红外闪耀光栅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58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红外闪耀光栅结构。其关键是对{100}晶面硅锭进行特定角度θ↓[c]切割形成基片,再对基片进行常规半导体工艺,包括光刻、氧化、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等,从而制作出特定的闪耀光栅倾角,实现闪耀光栅结构;其光栅闪耀角θ↓[b]和切割角度θ↓[c]满足关系式:θ↓[b]+θ↓[c]=54.7°。所得到的闪耀光栅的闪耀角范围可以从1到54度。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硅的慢腐蚀面{111}面来保证闪耀光栅的闪耀角,具有精度高、易集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控制、成品率高、重复性好、易批量生产等优点,特别适合于量大面广、需要集成的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闪耀光栅结构,适合于红外光谱分析、红外气体传感器及相关用途。属于红外光学领域。
技术介绍
光栅是具有周期性的空间结构的常用光学元件。利用光栅衍射场可以将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分光,实现光谱分析和结构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闪耀光栅以获得大的衍射效率。目前的闪耀光栅〔赵凯华,钟锡华,光学(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3(1984)。〕是以磨光的金属板或镀上金属膜的玻璃板为材料,用劈形钻石刀头在上面刻划出一系列锯齿状槽面。刻划一块精密的光栅不但要保持每条刻痕都很直,而且还要求刻痕的间隔十分均匀,深度和剖面形状很一致,因此对刻划的仪器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降低成本通常是先刻好一块母光栅,然后以之作模型进行复制。但这种加工方法缺乏可集成性。随着光学仪器的减小,具有集成性的光栅结构日益显示其重要性。采用半导体平面工艺进行加工可以获得大批量、高精度、低成本的光栅,将光栅与其他光学元件集成,就可以获得微型的光学系统,完成复杂的测试。但目前通常都只是制作黑白光栅〔S.H.Kong,D.D.L.Wijingaards and R.F.Wolffenbuttel,Infrared microspectrometer based on a diffraction grating,Sensorsand Actuators A,92,88(2001).〕,尚未见有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红外闪耀光栅结构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其关键是对{100}晶面硅锭进行特定角度θc切割形成基片,再对基片进行常规半导体工艺,包括光刻、氧化、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等,从而制作出特定的闪耀光栅倾角,实现闪耀光栅结构;其光栅闪耀角θb和切割角度θc满足关系式θb+θc=54.7°。对于通常的{100}硅锭,本光栅所需硅片的切割方法应以其<0,1,-1>晶向为轴,以{100}晶面为基准,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θc角度进行切片,形成所需基片。(图1)从图2的{100}晶面硅片各向异性腐蚀结果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掩膜窗口最终都形成了沿<011>和<0,1,-1>方向且以{111}慢腐蚀面为停止面的结构。图3是{100}晶面硅片与图一所形成硅片的各向异性腐蚀结果{011}或{0,1,-1}面的剖面示意图。其中θs为{111}面与{100}面的夹角,为54.7度。θc为与{100}面偏离的切割角度,θb为光栅的闪耀角。从图中可以得到光栅闪耀角θb和切割角度θc满足关系式θb+θc=54.7°。所得到的闪耀光栅的闪耀角范围可从1度到54度。图4为按照图1制作的硅片腐蚀出的闪耀光栅衍射示意图。其光栅衍射公式为sin(θb-θ0)+sin(θb+θ)=kλ/d 〔1〕其中θ0为入射角,θ为衍射角,k为衍射级数,λ为波长(单位微米),d为光栅常数(单位微米)。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实施步骤如下(1)对{100}硅锭按图1所示,进行切割、单面成双面抛光形成基片。(2)对双面抛光的硅片由热氧化方法生长氧化层10纳米到2微米,进行光刻,用各向异性腐蚀液如10-80%质量比30-80摄氏度的氢氧化钾(KOH)溶液腐蚀,确定<011>或<0,1,-1>晶向。(3)采用稀氢氟酸溶液去除所有氧化层。(4)重新对单面成双面抛光的硅片进行热氧化方法生长氧化层10纳米到4微米,进行光刻,用各向异性腐蚀液10-80%质量比30-80摄氏度的氢氧化钾(KOH)溶液腐蚀,制作出光栅结构。(5)对制作出的光栅结构淀积高反射率金属如金和铬形成反射层,完成制作。沉积铬为30-50纳米,沉积金为100-120纳米。(6)在步骤(4)和(5)之间也可以用1000℃以上的多次高温氧化的办法,对光栅结构进行削尖,以提高光栅衍射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用硅的慢腐蚀面{111}面来保证闪耀光栅的闪耀角,具有精度高、易集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控制、成品率高、重复性好、易批量生产等优点,特别适合于量大面广、需要集成的场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100}硅锭的切割角度示意图。图2是{100}晶面硅片各向异性腐蚀结果的示意图。图3是{100}晶面硅片与图一所形成硅片的各向异性腐蚀结果{011}或{0,1,-1}面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闪耀光栅衍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各向异性腐蚀后的光栅结构扫描电镜照片。图6为实施例一氧化削尖后的光栅结构扫描电镜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施例一对于k=1,λ=5.5微米,d=14微米,取θ0=θ=θb,由公式〔1〕得到其闪耀角θb为11.6度,切割角为43.1度。按如下过程实施制作。(1)对{100}硅锭按图1所示,进行切割,切割角为43.1度,双面抛光形成基片。(2)对双面抛光的硅片清洗后,经1050℃热氧化,形成2微米的氧化层,进行光刻,用60℃、40%质量比的氢氧化钾(KOH)溶液腐蚀,确定<011>晶向。(3)用氢氟酸溶液去除所有氧化层。(4)重新对双面抛光的硅片进行1050℃热氧化,形成0.3微米的氧化层,光刻后得到光栅图形,用40℃、50%质量比的氢氧化钾(KOH)溶液腐蚀,制作出光栅结构,如图5所示。(5)用氢氟酸溶液去除所有氧化层,在1050℃下进行氧化,对光栅结构进行削尖。重复两次。其结构如图6。图5和图6对比可见通过高温氧化可使光栅削尖,提高光栅衍射效率。(6)在制作出的光栅结构表面淀积40纳米铬和120纳米金形成反射层,完成制作。实施例二对于k=1,λ=4.2微米,d=10微米,取θ0=θ=0(即垂直入射),由公式〔1〕得到其闪耀角θb为12.1度,切割角为42.6度。按如下过程实施制作。(1)对{100}硅锭按图一所示,进行切割,切割角为42.6度,单面抛光形成基片。(2)对单面抛光的硅片清洗后,经1050℃热氧化,形成2微米的氧化层,进行光刻,用30℃、60%质量比的氢氧化钾(KOH)溶液腐蚀,确定<011>晶向。(3)用氢氟酸溶液去除所有氧化层。(4)重新对单面抛光的硅片进行1050℃热氧化,形成0.3微米的氧化层,光刻后得到光栅图形,用40℃、40%质量比的氢氧化钾(KOH)溶液腐蚀,制作出光栅结构,扫描照片削尖后的光栅结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5所示。(5)用氢氟酸溶液去除所有氧化层,在1000℃下进行氧化,对光栅结构进行削尖。重复4次。其结构如图6。(6)在制作出的光栅结构表面淀积60纳米铬和100纳米金形成反射层,完成制作。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红外闪耀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光栅闪耀角θb和切割角度θc的关系式为θb+θc=54.7°。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红外闪耀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闪耀光栅的闪耀角范围从1到54度,它是在硅的慢腐蚀面{111}面上实现的。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红外闪耀光栅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光刻氧化、各向异性湿法腐蚀常规半导体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100}晶面硅锭制作的红外闪耀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光栅闪耀角θ↓[b]和切割角度θ↓[c]的关系式为θ↓[b]+θ↓[c]=54.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王翊王跃林林心如奚庆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新漫传感技术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