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53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包括:承载管,内部安装有动力装置,承载管上端具有第一球头;丝杆组件,包括支撑管、丝杆、丝杆导管,丝杆导管上端通过螺母座连接丝杆,用以将丝杆的周向运动转化为丝杆导管的线性运动,下端具有第二球头,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丝杆上端通过联轴器相接;摩擦阻尼装置,包括外壳、摩擦片、两块压片、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用以促使摩擦片及两块压片始终保持相紧贴的状态,联轴器穿过外壳的中央通孔,摩擦片套装于联轴器的外周。其技术方案中能够增加丝杆转动的阻力贡献给电动撑杆,进而有效地抵消汽车尾门的自重问题,可以让汽车尾门在任何位置悬停,开关门平稳,自定义开门高度,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
本技术涉及汽车尾门用电动撑杆
,尤其涉及一种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
技术介绍
汽车尾门在开启和关闭时常常需要使用尾门电动撑杆,为了提高电动尾门撑杆的支撑性能,在其外套管内设置阻尼器以提高阻尼力矩,从而使得电动尾门撑杆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传统的应用于电动尾门撑杆内的阻尼器,在运动过程中阻尼效果并不良好,在汽车尾门自重的作用下易于失去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增加丝杆转动的阻力贡献并有效地抵消汽车尾门的自重问题的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包括:承载管,内部安装有动力装置,承载管的上端具有第一球头;丝杆组件,包括穿设于承载管内的支撑管、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管内的丝杆、丝杆导管,且丝杆导管的上端伸入承载管中并通过螺母座连接丝杆,用以将丝杆的周向运动转化为丝杆导管的线性运动,丝杆导管的下端具有第二球头,且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丝杆上端通过一个联轴器相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管(1),内部安装有动力装置(5),所述承载管(1)的上端具有第一球头(8);/n丝杆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承载管(1)内的支撑管(2)、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管(2)内的丝杆(4)、丝杆导管(3),且所述丝杆导管(3)的上端伸入所述承载管(1)中并通过螺母座连接所述丝杆(4),用以将所述丝杆(4)的周向运动转化为所述丝杆导管(3)的线性运动,所述丝杆导管(3)的下端具有第二球头(9),且所述动力装置(5)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4)上端通过一个联轴器(6)相接;/n摩擦阻尼装置(7),包括固装于所述承载管(1)内的外壳(10)、可转动的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管(1),内部安装有动力装置(5),所述承载管(1)的上端具有第一球头(8);
丝杆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承载管(1)内的支撑管(2)、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管(2)内的丝杆(4)、丝杆导管(3),且所述丝杆导管(3)的上端伸入所述承载管(1)中并通过螺母座连接所述丝杆(4),用以将所述丝杆(4)的周向运动转化为所述丝杆导管(3)的线性运动,所述丝杆导管(3)的下端具有第二球头(9),且所述动力装置(5)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4)上端通过一个联轴器(6)相接;
摩擦阻尼装置(7),包括固装于所述承载管(1)内的外壳(1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外壳(10)内部的摩擦片(13)、分别紧贴于所述摩擦片(13)上下两端面的两块压片(14)、设置于所述外壳(10)内部的弹性构件(12),所述弹性构件(12)用以促使所述摩擦片(13)及两块压片(14)始终保持相紧贴的状态,且所述联轴器(6)穿过所述外壳(10)的中央通孔,所述摩擦片(13)套装于所述联轴器(6)的外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整体呈具有中央通孔的套筒结构,所述外壳(10)上部的内周还旋接有一个限位座(11),所述弹性构件(12)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限位座(11)及其中一块压片(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摩擦阻尼装置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佑王正祥戴光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