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式围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526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47
一种自适应式围挡。涉及电力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式围挡。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操作可靠的自适应式围挡。包括一对栏杆以及设在一对栏杆之间的布带,还包括安置筒和气囊,所述布带上设有用于放置安置筒的安置孔,所述气囊呈“工”字形,所述气囊设于安置筒内,所述气囊的中部设有两个气嘴,所述安置筒上设有用于放置气嘴的穿孔,两个气嘴位于布带两侧,所述安置筒的两端可拆卸设有封盖。所述气囊具有两个平行的挡条,所述挡条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栏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安全性,适应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式围挡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式围挡。
技术介绍
电力施工过程中,为保障过往的行人人身安全和操作人员施工不受干扰,通常需设置安全围栏将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进行隔离。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围栏是静态设置的,难以引起注意、警示性低;而且行人在碰上围挡时,一方面,容易将围挡撞倒;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人身损伤,降低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操作可靠的自适应式围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一对栏杆以及设在一对栏杆之间的布带,还包括安置筒和气囊,所述布带上设有用于放置安置筒的安置孔,所述气囊呈“工”字形,所述气囊设于安置筒内,所述气囊的中部设有两个气嘴,所述安置筒上设有用于放置气嘴的穿孔,两个气嘴位于布带两侧,所述安置筒的两端可拆卸设有封盖。所述气囊具有两个平行的挡条,所述挡条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栏杆。还包括辅助拖车,所述辅助拖车包括U形本体,所述U形本体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挡条设有U形本体内。所述栏杆包括外管、芯管、弹簧和弹簧座,所述外管呈空心管状、下端封闭且上端敞口,所述外管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挂钩;所述芯管设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芯管具有连接的凸出段和卷布段,所述凸出段伸出所述外管顶缘,所述卷布段上绕设所述布带;所述弹簧座呈圆柱状,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外管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弹簧座。所述栏杆还包括调节支脚,所述调节支脚顶面居中设有孔、周向均布三个螺孔,所述孔内设置所述弹簧座,所述螺孔内设置调节螺杆。所述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弹簧座外设有与所述孔的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调节支脚侧面设有定位孔,所述弹簧座侧面与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座孔,定位杆贯穿所述定位孔和座孔,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调节支脚通过定位杆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在工作中,通过在布带上设置安置筒,在安置筒内放置“工”字形气囊,便于将气囊充气展开,使得气囊和围挡形成整体,提高警示性;在遇到碰撞时,两者可同时移动,提高适应性。设置气囊,在遇到行人碰撞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在气囊上设置两个位于布带两侧的气嘴,便于对气囊进行定位,方便可靠;在气囊收起时,通过封盖进行封口,方便操作。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安全性,适应性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布带和安置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气囊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化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布带与芯管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化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调节支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管,11-开口,12-挂钩;2-芯管,21-凸出段,22-卷布段;3-布带,30-安置孔,31-网带;4-弹簧;5-弹簧座;6-调节支脚,60-孔,61-调节螺杆,62-螺孔,63-定位孔,64-定位杆,7-安置筒,70-封盖,8-气囊,81-气嘴,82-挡条,9-辅助拖车,91-U形本体,92-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7,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一对栏杆以及设在一对栏杆之间的布带3,还包括安置筒7和气囊8,所述布带上设有用于放置安置筒的安置孔30,所述气囊8呈“工”字形,所述气囊设于安置筒内,所述气囊8的中部设有两个气嘴81,所述安置筒上设有用于放置气嘴的穿孔,两个气嘴位于布带两侧,所述安置筒的两端可拆卸设有封盖70。本专利技术在工作中,通过在布带上设置安置筒,在安置筒内放置“工”字形气囊,便于将气囊充气展开,使得气囊和围挡形成整体,提高警示性;在遇到碰撞时,两者可同时移动,提高适应性。设置气囊,在遇到行人碰撞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在气囊上设置两个位于布带两侧的气嘴,便于对气囊进行定位,方便可靠;在气囊收起时,通过封盖进行封口,方便操作。所述气囊8具有两个平行的挡条82,所述挡条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栏杆。将挡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对栏杆,使得一对栏杆位置相对固定,避免围挡被撞倒,保证围挡展开的可靠性。挡条和栏杆可通过拉钩和拉环的形式,进行连接。还包括辅助拖车9,所述辅助拖车包括U形本体91,所述U形本体的底部设有滑轮92,所述挡条设有U形本体内。设置辅助拖车,便于将挡条放置在U形本体内,便于气囊移动,避免气囊移动时与地面接触发生磨损,保证气囊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栏杆包括外管1、芯管2、弹簧4和弹簧座5,外管1呈空心管状、下端封闭且上端敞口,外管1侧面设有开口11,开口11用于布带3穿过,开口11的一侧设有挂钩12,用于固定布带3;芯管2设于外管1内部、并可在外管1内部转动,芯管2具有连接的凸出段21和卷布段22,凸出段21伸出外管1顶缘,卷布段22连接并绕设布带3,布带3内还可间隔设置网带31,网带31不连接芯管2,可降低布带3的放、收难度;初始状态布带3分别卷缩缠绕在两个栏杆的芯管2上,使用时先根据施工需要将布带3拉出适当长度,再分别在布带3两端用挂钩12穿透布带3进行固定,防止布带3缩回,施工完成后,使挂钩12退出布带3,手动旋转凸出段21使芯管2转动,带动布带3再次缩回外管1内部,便于安全围栏的移动和收纳;弹簧座5呈圆柱状,弹簧4一端连接外管1底部、另一端连接弹簧座5,在风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弹簧4发生伸缩变形,带动栏杆和布带3发生摇晃,有效引起过往行人或车辆注意,警示性强、可靠性高。如图6所示,栏杆还包括调节支脚6,调节支脚6顶面居中设有孔60、周向均布三个螺孔62,孔60内设置弹簧座5,螺孔62内设置调节螺杆61,通过控制不同调节螺杆61的旋入长度,可使安全围栏稳定安装于凹凸不平的地面。弹簧座5与调节支脚6可通过焊接连接或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时,孔60内设有内螺纹,弹簧座5外设有与孔60的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弹簧座5与调节支脚6通过定位杆64相互连接;调节支脚6的侧面设有定位孔63,弹簧座5侧面与定位孔63匹配的座孔,定位杆64贯穿定位孔63和座孔,弹簧座5与调节支脚6通过定位杆64可拆卸地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在应用中,通过在安全围栏外管底部设置弹簧,使得外管可通过弹簧的伸缩发生晃动,进而带动安全围栏的布带发生摇晃,极易引起注意、警示性强,可有效预防过往行人或车辆误入施工现场。还考虑到不同的地面施工空间和环境,设置了绕设布带的可手动旋转的芯管,实现布带长度可调节;还设置了具有调节螺杆的调节支脚,使得安全围栏可稳固安装在凹凸不平的地面,适应性强。对于本案所公开的内容,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案所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以上,仅为本案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式围挡,包括一对栏杆以及设在一对栏杆之间的布带,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安置筒和气囊,所述布带上设有用于放置安置筒的安置孔,所述气囊呈“工”字形,所述气囊设于安置筒内,/n所述气囊的中部设有两个气嘴,所述安置筒上设有用于放置气嘴的穿孔,两个气嘴位于布带两侧,所述安置筒的两端可拆卸设有封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式围挡,包括一对栏杆以及设在一对栏杆之间的布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置筒和气囊,所述布带上设有用于放置安置筒的安置孔,所述气囊呈“工”字形,所述气囊设于安置筒内,
所述气囊的中部设有两个气嘴,所述安置筒上设有用于放置气嘴的穿孔,两个气嘴位于布带两侧,所述安置筒的两端可拆卸设有封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有两个平行的挡条,所述挡条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栏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围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拖车,所述辅助拖车包括U形本体,所述U形本体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挡条设有U形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包括外管、芯管、弹簧和弹簧座,
所述外管呈空心管状、下端封闭且上端敞口,所述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平舟金文杰李培汪国栋饶波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宝应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