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的说是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中的隔断一般采用砌块进行砌筑后在外侧安装墙板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利用预制好墙板的墙板直接进行安装,进而加快墙体的建造速率,同时内层砌块配合外层墙板,利用砌块与房屋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进而增强墙板与房屋结构之间的联系性,弥补现有技术预制墙板与墙体连接性较低、不抗震的缺点,同时混凝土浇筑的墙板还能有效地增强制得的墙体的强度以及保温效果、隔音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砌块在组装时需要使用水泥等材料进行粘连,在进行墙体堆砌的过程中不仅效率较慢,且水泥粘连材料的加入还容易导致砌块与砌块之间高度不均匀,使建造的墙面水平度不足、强度不足。中国专利发布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墙体砌块,申请号:2019104686713,包括左砌块和右砌块,所述的左砌块与右砌块的中心位置处均设置有圆形通孔,左砌块与右砌块的左右侧面上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弧形槽,所述的左砌块的右侧面设置有两个插接槽,且左砌块的两个插接槽对称分布在弧形槽的前后两侧, ...
【技术保护点】
1.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外墙、内墙和浇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由整体式预制板(3)制成;所述内墙由预制砌块(1)和第一连接件(2)相互连接构成;所述预制砌块(1)为长方形结构体;所述预制砌块(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下表面固连有连接块(11);所述安装槽数量为二且对称设计;水平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预制砌块(1)上的安装槽之间相互导通;所述连接块(11)高度为安装槽深度的1/2;所述连接块(11)面积为安装槽两倍;垂直方向相邻的所述预制切块相邻一侧通过安装槽和连接块(11)错位连接;所述安装槽内均开设有第一通槽;垂直方向上错位连接的两块所述预制砌块(1)上的第一通槽相互导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外墙、内墙和浇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由整体式预制板(3)制成;所述内墙由预制砌块(1)和第一连接件(2)相互连接构成;所述预制砌块(1)为长方形结构体;所述预制砌块(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下表面固连有连接块(11);所述安装槽数量为二且对称设计;水平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预制砌块(1)上的安装槽之间相互导通;所述连接块(11)高度为安装槽深度的1/2;所述连接块(11)面积为安装槽两倍;垂直方向相邻的所述预制切块相邻一侧通过安装槽和连接块(11)错位连接;所述安装槽内均开设有第一通槽;垂直方向上错位连接的两块所述预制砌块(1)上的第一通槽相互导通;所述安装槽均为“L”形设计;水平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预制砌块(1)上的安装槽相互组合形成“T”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2)“T”形设计且安装于“T”形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表面对应第一通槽固连有组装管(21)、下表面对应第一通槽处固连有组装杆(22);所述组装管(21)和组装杆(22)分别延伸至垂直方向上相邻的第一通槽内;所述组装管(21)和组装杆(22)均与第一通槽高度相同;垂直方向相邻的所述组装杆(22)和组装管(21)相匹配;所述预制板(3)为钢筋混凝体结构制成;所述预制板(3)靠近内墙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连有空心管(31);所述空心管(31)连续“S”形设计且空心管(31)两端均于预制板(3)上端开口设计;所述空心管(31)与预制板(3)一体浇筑制成;所述空心管(31)位于第一凹槽内体积小于位于预制板(3)内体积;初始状态下外墙与内墙安装完毕后向外墙与内腔的间层中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即为浇筑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的组装杆(22)均延伸至组装管(21)内;所述组装杆(22)位于组装管(21)内开设有卡槽;所述组装杆(22)远离组装管(21)一端固连有卡块(2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卡块(23)与卡槽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31)内部填充有吸音棉;所述空心管(31)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所诉微孔均为锥形设计且微孔位于空心管(31)内腔一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刚,李国保,高峰,李建旭,刘振国,彭津亮,王勇,谢家干,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