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29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0
本技术公开一种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包括连接件、配重柱以及铲板,连接件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供起吊设备连接;配重柱的一端与连接件连接;铲板呈平板状,铲板与配重柱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且与配重柱平行,铲板上远离配重柱的侧边形成冲击部,冲击部的宽度大于铲板上与配重柱连接部分的宽度。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能够方便将被埋抓斗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渗墙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


技术介绍

1、防渗墙是一种修建在松散透水层或土石坝(堰)中起防渗作用的地连续墙,因其结构可靠、防渗效果好、适应各类地层条件、施工简便以及造价低等优点,尤其是在处理坝基渗漏、坝后“流土”、“管涌”等渗透变形隐患问题上效果良好。

2、在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在成槽阶段经常会发生塌孔等事件,尤为在抓斗成槽阶段发生塌槽后,抓斗斗体卡埋至槽孔内,一般情况难以将斗体再次提出,使该槽段废弃,导致整体工期延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旨在方便将被埋抓斗取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包括:

3、连接件,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供起吊设备连接;

4、配重柱,所述配重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以及

5、铲板,呈平板状,所述铲板与所述配重柱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配重柱平行,所述铲板上远离所述配重柱的侧边形成冲击部,所述冲击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铲板上与所述配重柱连接部分的宽度。

6、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有安装缺口,所述配重柱插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内,并与所述连接件焊接。

7、可选地,所述配重柱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铲板卡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配重柱焊接。

8、可选地,所述铲板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配重柱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配重柱的位置,所述第一板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配重柱的侧边共同形成所述冲击部,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焊接。

9、可选地,所述冲击部上沿所述铲板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个侧面均设有加厚件,所述加厚件沿所述冲击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10、可选地,所述冲击部呈朝远离所述配重柱方向凸出的圆弧形。

11、可选地,所述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还包括保险绳,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铲板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保险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2、可选地,所述配重柱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保险绳从所述第一限位环穿过。

13、可选地,所述铲板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倾斜侧边,所述倾斜侧边与所述配重柱之间的间距在靠近所述连接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倾斜侧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限位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所述保险绳从所述第二限位环穿过。

14、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配重柱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铲板在所述配重柱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配重柱的相对两侧均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所述保险绳。

15、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配重柱和铲板,连接部用于供起吊设备连接,配重柱的一端与连接件连接,铲板呈平板状,铲板与配重柱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连接,铲板呈平板状,铲板与配重柱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连接,铲板上远离配重柱的侧边形成冲击部。这样能够通过连接件连接起吊设备,将铲板吊起在抓斗的上方位置,在起吊设备释放时,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在配重柱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高速下落,冲击部冲击地面,铲板铲进地面内,将地面的泥土、岩石分隔,通过起吊设备反复将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吊起然后释放,可以使得铲板将被埋抓斗与被埋抓斗一侧的泥土、岩石分隔,这样能减小了泥土、岩石对抓斗的压力,方便将被埋抓斗取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安装缺口,所述配重柱插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内,并与所述连接件焊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柱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铲板卡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配重柱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配重柱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配重柱的位置,所述第一板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配重柱的侧边共同形成所述冲击部,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焊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部上沿所述铲板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个侧面均设有加厚件,所述加厚件沿所述冲击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部呈朝远离所述配重柱方向凸出的圆弧形。

<p>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还包括保险绳,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铲板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保险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柱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保险绳从所述第一限位环穿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倾斜侧边,所述倾斜侧边与所述配重柱之间的间距在靠近所述连接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倾斜侧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限位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所述保险绳从所述第二限位环穿过。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配重柱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铲板在所述配重柱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配重柱的相对两侧均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所述保险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安装缺口,所述配重柱插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内,并与所述连接件焊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柱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铲板卡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配重柱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配重柱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配重柱的位置,所述第一板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配重柱的侧边共同形成所述冲击部,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焊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部上沿所述铲板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个侧面均设有加厚件,所述加厚件沿所述冲击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抓斗卡埋事故处理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部呈朝远离所述配重柱方向凸出的圆弧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范庭梧张文匡杜红桥王晓平居尔艾提·阿不拉巩亦真王均柴扬高小芳张建利邱梦茹张彤蒋伟李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