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431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改造装置,在锚杆回收孔中设有同心换热管,同心换热管端部的内管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液孔,同心换热管的外管和内管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同心换热管和锚杆回收孔之间的空隙内设有填充层。该装置和方法实现临时支护结构的二次利用,用于与周围土体交换热量,实现浅层地温能提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桩锚临时支护工程改造
,特别涉及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地下洞室及各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基坑问题在越来越多的工程案例中出现。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及施工扰动可能会破坏土体原有的应力状态,从而导致基坑坑壁的变形,继而可能引起基坑的破坏。桩锚式支护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在实际工程中,基坑支护作为临时性的保护工程,具有一定的使用时限。在服役期结束后,桩锚式支护工程将对内插型钢及钢绞线进行拔除回收。针对这种施工方式,可通过工程改造进行临时结构的二次利用。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合理利用和开采可以缓解一部分的能源危机,减少一部分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针对这个技术问题,通常采用地埋管进行地表与地下岩土体的热交换;但在实际工程中,地埋管技术需要专门的场地用于地热提取,另需专门的钻孔用于换热管的埋置,这都大大增加了其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锚杆回收孔(1)中设有同心换热管(2),同心换热管(2)端部的内管(201)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液孔(202),同心换热管(2)的外管(203)和内管(201)分别与进液管(3)和出液管(4)连接,同心换热管(2)和锚杆回收孔(1)之间的空隙内设有填充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锚杆回收孔(1)中设有同心换热管(2),同心换热管(2)端部的内管(201)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液孔(202),同心换热管(2)的外管(203)和内管(201)分别与进液管(3)和出液管(4)连接,同心换热管(2)和锚杆回收孔(1)之间的空隙内设有填充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回收孔(1)包括自由段(101)和锚固段(102),自由段(101)的填充层(5)为导热材料,锚固段(102)的填充层(5)为锚固材料,所述自由段(101)和锚固段(102)之间设有堵浆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1)和外管(203)之间设有支撑连接板(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7)内设有U型换热管(8),U型换热管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进液管(3)和出液管(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管(8)设置在桩体(7)内的型钢回收孔(9)中,U型换热管(8)和型钢回收孔(9)之间的间隙内设有导热回填材料(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回收孔(1)的直径为100~15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纲强方金城王乐华邓华锋孟永东许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