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42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具有法兰盘、一个第一桩体、至少一个第二桩体构成,第二桩体位于第一桩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桩体由第一桩体主体和位于第一桩体主体外侧的第一螺纹构成,所述第一桩体主体侧壁形成多个第一竖槽,所述第二桩体由第二桩体主体和位于第二桩体主体外侧的第二螺纹构成,所述第二桩体主体侧壁形成数量与第一竖槽数量一致的第二竖槽,所述法兰盘由法兰盘主体构成,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第二桩体与法兰盘之间、第二桩体与第二桩体之间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延长、可拆卸、携带方便、钻入省力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视,太阳能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光伏发电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野外架设光伏板时,需要光伏地桩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如CN210766858U公开了一种新型光伏电站地桩,包括地桩本体,所述地桩本体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地桩本体的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内均开设有弹簧腔,所述地桩本体内对称开设有四个通气管,每个所述通气管均与相对应的弹簧腔的上端面相连通,所述地桩本体的侧壁内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滑腔,每个所述滑腔均与通气管相连通,每个所述滑腔内均滑动连接有密封滑板,每个所述弹簧腔内均滑动连接有密封压板,每个所述密封压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板,每个所述摩擦板的下端均贯穿限位板的下端并延伸至限位板外,每个所述密封压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每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弹簧腔的上端面。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1.在松软的土内插入地桩时,进入泥土的部分需要很长,地桩本体的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的四个限位板,限制了地桩进入地面的深度,不利于地桩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具有法兰盘、一个第一桩体、至少一个第二桩体构成,第二桩体位于第一桩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桩体由第一桩体主体和位于第一桩体主体外侧的第一螺纹构成,所述第一桩体主体侧壁形成多个第一竖槽,所述第一竖槽上部不贯穿第一桩体主体顶部,第一竖槽上部对应的第一桩体主体上还形成一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桩体由第二桩体主体和位于第二桩体主体外侧的第二螺纹构成,所述第二桩体主体侧壁形成数量与第一竖槽数量一致的第二竖槽,所述第二竖槽上部不贯穿第二桩体主体顶部,第二竖槽上部对应的第二桩体主体上还形成一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相邻两个第二竖槽之间的第二桩体主体底部还设有一个第二紧固螺栓,所述法兰盘由法兰盘主体构成,所述法兰盘主体上围绕中心形成多个固定孔,法兰盘主体底部设有与第二限位孔对应的第一紧固螺栓,当具有一个第二桩体时,所述第二紧固螺栓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内,并用紧固螺母固定,当具有多个第二桩体时,最下面一个第二桩体的第二紧固螺栓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内,并用紧固螺母固定,上面一个第二桩体的第二紧固螺栓插入对应的下面一个第二桩体的第二限位孔内,并用紧固螺母固定。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桩体主体顶部中心还形成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的第二桩体主体顶部中心还形成一个第二定位孔,第二桩体主体底部中心还设有一个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的长度大于第二紧固螺栓的长度,当具有一个第二桩体时,所述第二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孔,当具有多个第二桩体时,最下面一个第二桩体的第二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孔,上面一个第二桩体的第二定位销插入下面一个第二桩体的第二定位孔。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销长度小于第二定位孔的深度。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两个第二桩体的螺纹在同一条螺旋线内。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销长度小于第一定位孔的深度。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桩体主体的材料是镀锌钢或不锈钢。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桩体主体的材料是镀锌钢或不锈钢。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螺纹在同一条螺旋线内。本专利技术中,当地桩需要打入地面长度更长而使地桩更牢固,但是地桩的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的连接将多个第二桩体和第一桩体连接,不用使用长度更长的地桩,方便施工;同时,地桩分成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无需使用长度较长的运输工具,使地桩携带更加方便;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使地桩在钻入地下时更加省力;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的位置在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柱面外缘之内,不会妨碍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连接处进入地面,使地桩钻入地面更加方便。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延长、可拆卸、携带方便、钻入省力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一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二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二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一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二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二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法兰盘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法兰盘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桩体、11.第一桩体主体、12.第一限位孔、13.第一竖槽、14.第一螺纹、15.第一定位孔、2.第二桩体、21.第二桩体主体、22.第二限位孔、23.第二竖槽、24.第二螺纹、25.第二紧固螺栓、26.第二定位孔、28.第二定位销、3.法兰盘、31.法兰盘主体、32.固定孔、33.第一紧固螺栓、34.第一定位销、4.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9,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具有法兰盘3、一个第一桩体1、一个第二桩体2构成,第二桩体2位于第一桩体1的上方,所述第一桩体1由第一桩体主体11和位于第一桩体主体11外侧的第一螺纹14构成,所述第一桩体主体11侧壁形成多个第一竖槽13,所述第一竖槽13上部不贯穿第一桩体主体11顶部,第一竖槽13上部对应的第一桩体主体11上还形成一个第一限位孔12,所述第二桩体2由第二桩体主体21和位于第二桩体主体21外侧的第二螺纹24构成,所述第二桩体主体21侧壁形成数量与第一竖槽13数量一致的第二竖槽23,所述第二竖槽23上部不贯穿第二桩体主体21顶部,第二竖槽23上部对应的第二桩体主体21上还形成一个第二限位孔22,所述相邻两个第二竖槽23之间的第二桩体主体21底部还设有一个第二紧固螺栓25,所述第二紧固螺栓25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1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所述法兰盘3由法兰盘主体31构成,所述法兰盘主体31上围绕中心形成多个固定孔32,法兰盘主体31底部设有与第二限位孔22对应的第一紧固螺栓33,第一紧固螺栓33插入第二限位孔2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实施例2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具有法兰盘3、一个第一桩体1、两个第二桩体2构成,第一个第二桩体2位于第一桩体1的上方,第二个第二桩体2位于第一个第二桩体2上方,所述第一桩体1由第一桩体主体11和位于第一桩体主体11外侧的第一螺纹14构成,所述第一桩体主体11侧壁形成多个第一竖槽13,所述第一竖槽13上部不贯穿第一桩体主体11顶部,第一竖槽13上部对应的第一桩体主体11上还形成一个第一限位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具有法兰盘(3)、一个第一桩体(1)、至少一个第二桩体(2),其特征在于第二桩体(2)位于第一桩体(1)的上方,所述第一桩体(1)由第一桩体主体(11)和位于第一桩体主体(11)外侧的第一螺纹(14)构成,所述第一桩体主体(11)侧壁形成多个第一竖槽(13),所述第一竖槽(13)上部不贯穿第一桩体主体(11)顶部,第一竖槽(13)上部对应的第一桩体主体(11)上还形成一个第一限位孔(12),所述第二桩体(2)由第二桩体主体(21)和位于第二桩体主体(21)外侧的第二螺纹(24)构成,所述第二桩体主体(21)侧壁形成数量与第一竖槽(13)数量一致的第二竖槽(23),所述第二竖槽(23)上部不贯穿第二桩体主体(21)顶部,第二竖槽(23)上部对应的第二桩体主体(21)上还形成一个第二限位孔(22),所述相邻两个第二竖槽(23)之间的第二桩体主体(21)底部还设有一个第二紧固螺栓(25),所述法兰盘(3)由法兰盘主体(31)构成,所述法兰盘主体(31)上围绕中心形成多个固定孔(32),法兰盘主体(31)底部设有与第二限位孔(22)对应的第一紧固螺栓(33),当具有一个第二桩体(2)时,所述第二紧固螺栓(25)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1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当具有多个第二桩体(2)时,最下面一个第二桩体(2)的第二紧固螺栓(25)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1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上面一个第二桩体(2)的第二紧固螺栓(25)插入对应的下面一个第二桩体(2)的第二限位孔(2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具有法兰盘(3)、一个第一桩体(1)、至少一个第二桩体(2),其特征在于第二桩体(2)位于第一桩体(1)的上方,所述第一桩体(1)由第一桩体主体(11)和位于第一桩体主体(11)外侧的第一螺纹(14)构成,所述第一桩体主体(11)侧壁形成多个第一竖槽(13),所述第一竖槽(13)上部不贯穿第一桩体主体(11)顶部,第一竖槽(13)上部对应的第一桩体主体(11)上还形成一个第一限位孔(12),所述第二桩体(2)由第二桩体主体(21)和位于第二桩体主体(21)外侧的第二螺纹(24)构成,所述第二桩体主体(21)侧壁形成数量与第一竖槽(13)数量一致的第二竖槽(23),所述第二竖槽(23)上部不贯穿第二桩体主体(21)顶部,第二竖槽(23)上部对应的第二桩体主体(21)上还形成一个第二限位孔(22),所述相邻两个第二竖槽(23)之间的第二桩体主体(21)底部还设有一个第二紧固螺栓(25),所述法兰盘(3)由法兰盘主体(31)构成,所述法兰盘主体(31)上围绕中心形成多个固定孔(32),法兰盘主体(31)底部设有与第二限位孔(22)对应的第一紧固螺栓(33),当具有一个第二桩体(2)时,所述第二紧固螺栓(25)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1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当具有多个第二桩体(2)时,最下面一个第二桩体(2)的第二紧固螺栓(25)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1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上面一个第二桩体(2)的第二紧固螺栓(25)插入对应的下面一个第二桩体(2)的第二限位孔(22)内,并用紧固螺母(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延长的光伏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桩体主体(11)顶部中心还形成一个第一定位孔(15),第一定位孔(15)两侧还各形成一个与之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6),所述的第二桩体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亮张雪琴沈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特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