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0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包括外桩体和内桩体,所述外桩体垂直地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外桩体外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外桩体顶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垂直地设有一竖直孔,所述竖直孔导通于通孔,所述固定座上水平地设有一横孔,所述横孔与所述竖直孔导通;所述内桩体由通孔处延伸至外桩体下方,所述内桩体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桩体,所述内桩体外侧壁上位于外桩体下方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孔,所述凸孔内螺纹连接一小桩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桩技术领域,通过外桩体、内桩体和小桩体的设置,使得地桩更加牢固,解决了地桩固定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
本技术涉及地桩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
技术介绍
地桩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护栏网、帐篷、电力设施等,地桩一部分插入土中,一部分外露,插入土中的部分用于固定作用,外露部分用于固定其他结构。地桩往往受到土质的限制,长期使用有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松动,土壤对地桩的固定作用力变小,使得固定不牢靠,地桩已插入的土壤往往松动难以再用,需要更换其他地桩未插入的土壤,重新对固定物进行固定,若对于较大的固定物,往往采用较多的地桩进行固定,需要对大量的地桩进行安装和拆除,工作量大。且现有的地桩往往固定不牢固,长期使用容易自行旋转向上拔起,固定效果差。专利申请号:201820061362.5,公开了一种螺旋地桩,包括柱体、螺旋叶片、防摆架、固定板和紧固件,该地桩可通过防摆架防止地桩旋转摆动,而长期使用,有可能使得土壤松动,导致地桩向上移动,减少了地桩的固定作用,固定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其解决了地桩固定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包括外桩体和内桩体,所述外桩体垂直地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外桩体外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外桩体顶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垂直地设有一竖直孔,所述竖直孔导通于通孔,所述固定座上水平地设有一横孔,所述横孔与所述竖直孔导通;所述内桩体由通孔处延伸至外桩体下方,所述内桩体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桩体,所述内桩体外侧壁上位于外桩体下方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孔,所述凸孔内螺纹连接一小桩体。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可插入竖直孔或横孔,所述内桩体顶部设有插槽,所述旋转杆一端设有与插槽对应的插条,所述旋转杆另一端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配设一加强杆。所述外桩体底部位于通孔下端设有一螺母,所述内桩体螺纹连接于外桩体。所述小桩体上设有第三螺纹叶片,所述凸孔与基座呈45度角。所述基座外侧壁上设有环槽。所述外桩体、所述内桩体、所述小桩体均由碳钢材料制成,所述外桩体、所述内桩体、所述小桩体上均设有聚酯树脂涂层。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旋转外桩体将地桩插入土壤固定,再将小桩体旋转插入土壤中,对地桩进行进一步固定,小桩体的插入,不仅可增强地桩的固定作用,且可防止地桩旋转摆动,小桩体的设置可防止内桩体旋转时,外桩体由于内桩体作用力旋转;(2)当遇到表层土壤较为松动时,通过旋转杆和加强杆旋转内桩体,内桩体可插入更深的土壤里,内桩体的部分结构设于外桩体的通孔内,结构简单,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使得地桩具有伸缩作用,使得地桩可固定于更深的土壤,增强地桩的固定作用;(3)凸孔与基座呈45度角,小桩体呈45度插入土壤内,不仅可以防止地桩的旋转摆动,而且小桩体可防止地桩向上移动,小桩体可将地桩固定的更加牢靠;(4)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土壤出现松动时,可旋转内桩体使得内桩体插入更深的土壤进行固定,也可旋转小桩体,使得小桩体插入更深的土壤,加强固定作用,不需要拆除地桩,对地桩重新旋转新的土壤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桩体下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旋转杆和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包括外桩体1和内桩体2,外桩体1垂直地设有贯通的通孔12,外桩体1外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叶片11,外桩体1顶部设有基座3,基座3上设有固定座4,固定座4上垂直地设有一竖直孔41,通孔12贯通基座3且导通于竖直孔41,固定座4上水平地设有一横孔42,横孔42与竖直孔41导通;内桩体2由通孔12处延伸至外桩体1下方,外桩体1底部位于通孔12下端设有一螺母13,内桩体2螺纹连接于外桩体1,内桩体2外侧壁上位于外桩体1下方设有第二螺旋叶片21;还包括一旋转杆6,旋转杆6可插入竖直孔41或横孔42,内桩体2顶部设有插槽22,旋转杆6一端设有与插槽22对应的插条62,旋转杆6另一端设有一固定孔61,固定孔61上配设一加强杆7。基座3上设有两个凸孔31,凸孔31与基座3呈45度角,凸孔31内螺纹连接一小桩体5,小桩体5上设有第三螺纹叶片51。基座3外侧壁上设有环槽32。外桩体1、内桩体2、小桩体5上均由碳钢材料制成,外桩体1、内桩体2、小桩体5上均设有聚酯树脂涂层,聚酯树脂涂层具有耐磨、防滑、耐腐蚀的作用,增加了地桩的使用寿命,图中未画出聚酯树脂涂层,聚酯树脂涂层为公知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凸孔31与上述基座3之间的角度可为其他角度,通常角度设置为30度至60度,当角度为45度时,效果最佳。上述基座3上可设置用于连接固定物的结构,该结构根据固定物的形状结构设置,为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基座3外侧壁上设有环槽32,该环槽32可用于绳索的连接固定。上述小桩体5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当小桩体5的数量越多时,固定作用越强,而安装和拆卸的工作量越大,通常安装两个或四个小桩体5。上述小桩体5可通过工具旋转插入土壤里,可在小桩体5顶端设置螺丝插孔,通过螺丝刀或冲击钻旋转小桩体5,为公知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座3上可设置一可拆卸的保护罩,该保护罩套设于固定座4,用于保护固定座4,防止固定座4进水或者异物进入通孔12内,图中未画出,为公知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工作方式是:本技术将可采用工具设备将外桩体1旋转插入土壤内,或通过人工将外桩体1插入土壤中,将旋转杆6插入横孔42,人工旋转外桩体1,同时给外桩体1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外桩体1插入固定于土壤内,再将小桩体5插入凸孔31,通过工具旋转小桩体5,使得小桩体5插入土壤;当遇到表层土壤较为松动时,外桩体1固定作用不强时,可将旋转杆6的插条62插入内桩体2的插槽22上,加强杆7插入旋转杆6的固定孔61,旋转内桩体2使得内桩体2插入土中,内桩体2插入更深的土壤里,使得地桩可固定于更深的土壤,增强地桩的固定作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土壤出现松动时,可旋转内桩体2使得内桩体2插入更深的土壤进行固定,也可旋转小桩体5,使得小桩体5插入更深的土壤,加强了地桩的固定作用;对地桩进行拆除时,先将内桩体2旋转向上移动,通过工具将小桩体5从土壤里拆除,再将外桩体1拆除,简单实用。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桩体和内桩体,所述外桩体垂直地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外桩体外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外桩体顶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垂直地设有一竖直孔,所述竖直孔导通于通孔,所述固定座上水平地设有一横孔,所述横孔与所述竖直孔导通;所述内桩体由通孔处延伸至外桩体下方,所述内桩体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桩体,所述内桩体外侧壁上位于外桩体下方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孔,所述凸孔内螺纹连接一小桩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桩体和内桩体,所述外桩体垂直地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外桩体外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外桩体顶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垂直地设有一竖直孔,所述竖直孔导通于通孔,所述固定座上水平地设有一横孔,所述横孔与所述竖直孔导通;所述内桩体由通孔处延伸至外桩体下方,所述内桩体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桩体,所述内桩体外侧壁上位于外桩体下方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孔,所述凸孔内螺纹连接一小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防滑涂层的碳钢地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可插入竖直孔或横孔,所述内桩体顶部设有插槽,所述旋转杆一端设有与插槽对应的插条,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特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永春双恒铝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