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二次加固的光伏用螺旋地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35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安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二次加固的光伏用螺旋地桩,具有地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主体由地桩主体本体构成,所述地桩主体本体呈子弹型,外壁固设有螺纹,内部形成至少一个上端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下端还连通有一个下端贯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有一个第一加固部件,第一加固部件由第一加固部件主体和固设于第一加固部件主体上端的第一限位部件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部件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一加固部件主体长度大于第二通孔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可二次加固、加固时无需重新钻桩或继续向下钻桩等有益效果。桩或继续向下钻桩等有益效果。桩或继续向下钻桩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二次加固的光伏用螺旋地桩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安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二次加固的光伏用螺旋地桩。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地桩主要用于承载光伏支架及光伏板,是光伏板是否安装牢固的关键。
[0003]现有技术中如CN210684682U公开了及一种便于安装太阳能支架的地桩法兰盘,包括桩体、支撑件及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顶部一体成型地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类定位孔,所述桩体底部设置有便于插入地面的尖端部,所述桩体上位于所述法兰盘与所述尖端部之间设置有螺旋部,所述支撑件上一体成型地设置有两块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槽,两块所述定位板上均设置有复数个第二类定位孔,所述支撑件上位于所述定位板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法兰盘相连接的连接槽。
[000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光伏地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地桩所在区域的土壤可能会存在松动,此时需要进行维护,要么重新选择合适的区域钻桩,要么继续往下钻;重新选择合适的区域钻桩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继续往下钻会影响光伏板下方的空间,且影响光伏板的角度从而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二次加固的光伏用螺旋地桩,具有地桩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主体(2)由地桩主体本体(21)构成,所述地桩主体本体(21)呈子弹型,外壁固设有螺纹(24),内部形成至少一个上端贯通的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下端还连通有一个下端贯通的第二通孔(23),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同轴,所述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内设有一个第一加固部件(3),第一加固部件(3)由第一加固部件主体(32)和固设于第一加固部件主体(32)上端的第一限位部件(31)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23)的直径,第一加固部件主体(32)长度大于第二通孔(23)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二次加固的光伏用螺旋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2)侧壁形成一条与外部相通且长度与第一通孔(22)相同的第二滑槽(25),地桩主体(2)上方还设有法兰盘(1),所述法兰盘(1)位于地桩主体(2)上方,法兰盘(1)上形成与第二滑槽(25)相接的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的宽度小于第一通孔(22)的直径,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1)的上方设有一个连接部件(4),连接部件(4)由连接部件主体(42)构成,连接部件主体(42)左侧固设有一个第二限位部件(41),右侧固设有一个容纳环(43),第二限位部件(41)位于第一通孔(22)内,第二限位部件(41)直径大于第二滑槽(25)的宽度,连接部件主体(42)伸出于第二滑槽(25),所述容纳环(43)内设有一个第二加固部件(5),所述第二加固部件(5)由第二加固部件主体(52)和位于第二加固部件主体(52)上方的第三限位部件(51)构成,第三限位部件(51)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亮张雪琴沈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特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