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世孝专利>正文

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41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包括:两个底座;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前侧;指示牌,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内侧顶端;L形限高杆,与所述立柱的内腔相适配插接;防撞机构,设置在所述L形限高杆的前侧;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内腔。该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可避免车辆和车上的人造出巨大的危害,进而降低了道路事故发生的概率,且不易对L形限高杆造成损坏,便于继续安装使用,通过升降机构、限位块和液压缸的配合可对L形限高杆的高度进行控制,并能够对高度调节后的形限高杆进行固定,操作简单,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限高
,具体为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多,道路上冒出来的限高杆也越来越多,乱设限高杆,这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这也因此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卡车作为限高杆的主要针对对象,卡车撞上限高杆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那么几起,据了解,2019年1月6日18时许,山东省滨州市陈户镇铁道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货车沿228省道由南向北行驶至陈户镇铁道岔口时,在通过南侧限高杆并通过铁道岔口后,撞断北侧限高杆,限高杆横杆整体砸落在一辆货车驾驶室后部和一辆轿车驾驶室前部,事故致使轿车驾驶员死亡,车辆及铁路附属设施损坏;设置限高杆的初衷,第一是前方有桥梁,为了不撞上桥梁就设置限高杆,第二个就是管理上不希望有大货车从这里通过就设个限高杆,但是这样设置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一旦撞上,对车辆、对车上的人造成巨大的危害和隐患,这隐患已经出了多少次事故,目前设置的限高杆普遍为固定式结构,无法排除这样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限高杆损坏,需要再次进行安装设置,劳动强度较大,且成本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底座(1);/n立柱(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顶端;/n支撑杆(3),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2)的顶端前侧;/n指示牌(4),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杆(3)的内侧顶端;/nL形限高杆(5),与所述立柱(2)的内腔相适配插接;/n防撞机构(6),设置在所述L形限高杆(5)的前侧;/n升降机构(7),设置在所述立柱(2)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底座(1);
立柱(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顶端;
支撑杆(3),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2)的顶端前侧;
指示牌(4),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杆(3)的内侧顶端;
L形限高杆(5),与所述立柱(2)的内腔相适配插接;
防撞机构(6),设置在所述L形限高杆(5)的前侧;
升降机构(7),设置在所述立柱(2)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一侧所述立柱(2)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壳体(8),所述壳体(8)的内腔固定设置有PLC控制器(9),所述立柱(2)的前侧顶端固定设置有信号灯(10),且所述信号灯(10)与所述PLC控制器(9)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防撞道路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6)包括:
导杆(61),所述L形限高杆(5)的前侧左右两端均插接有导杆(61);
防撞板(62),沿左右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撞板(62)的前侧;
第一弹簧(63),与所述导杆(61)的外壁相套接,且所述第一弹簧(63)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撞板(62)与所述L形限高杆(5)之间;
接近开关(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世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