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外侧排水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侧入式雨水斗
本技术涉及屋外侧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侧排雨水斗101使用时,如图1、2所示,先在女儿墙1预留出安装侧排雨水斗的孔洞,然后使侧排雨水斗101一端穿过该孔洞后将侧排雨水斗101砌筑在女儿墙1体内,再将防水卷材102粘牢,最后将铸铁箅子103压入侧排雨水斗101的入水口。目前有以下缺点:(1)侧排雨水斗安装后,由于侧排雨水斗的侧面为L型结构,即侧排雨水斗的入水口至出水口的横截面逐渐减小,所以侧排雨水斗与女儿墙之间缝隙104越深入缝隙越窄小,从而很难将深处的窄小缝隙填充密实;同时有竖向缝隙水泥砂浆易流失,进一步增加封堵施工的困难。(2)由于缝隙的封堵施工难度大,不仅对工人的技术和责任心要求高,也会导致施工效率低下。(3)由于缝隙无法封堵密实,极易再次漏水,当漏水后进行二次封堵时,该缝隙依然会因上述原因而无法填充密实,进而导致缝隙处再次漏水的恶性循环。(4)由于侧排雨水斗的转角处逐渐收缩,该转角处易堵塞却不易清掏;而且后期清掏时需要将已经通过防水卷材粘牢在入水口的铸铁算子 ...
【技术保护点】
1.屋外侧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入式雨水斗和预埋防水管段,所述预埋防水管段的一端连接有弯管,另一端与侧入式雨水斗连接;所述弯管直径与预埋防水管段直径相同;所述侧入式雨水斗包括连接管和空心结构的进水端头;所述进水端头包括连接面板、主进水面板以及位于连接面板和主进水面板之间的侧进水面板;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与进水侧板在同一直线上,连接管的一端与连接面板固定连接并与进水端头相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预埋防水管段可拆卸连接;所述主进水面板和侧进水面板均设有过滤孔;所述预埋防水管段的外壁上套设有止水翼环,止水翼环位于预埋防水管段的中部;所述预埋防水管段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管道防腐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屋外侧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入式雨水斗和预埋防水管段,所述预埋防水管段的一端连接有弯管,另一端与侧入式雨水斗连接;所述弯管直径与预埋防水管段直径相同;所述侧入式雨水斗包括连接管和空心结构的进水端头;所述进水端头包括连接面板、主进水面板以及位于连接面板和主进水面板之间的侧进水面板;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与进水侧板在同一直线上,连接管的一端与连接面板固定连接并与进水端头相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预埋防水管段可拆卸连接;所述主进水面板和侧进水面板均设有过滤孔;所述预埋防水管段的外壁上套设有止水翼环,止水翼环位于预埋防水管段的中部;所述预埋防水管段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管道防腐层、聚氨酯防水层和河沙抹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外侧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阻水圈,所述连接管插入预埋防水管段内;所述阻水圈位于预埋防水管段和连接管之间,所述阻水圈的底面与连接管外壁相贴合,阻水圈的底面所对应的棱与预埋防水管段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外侧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与预埋防水管段为一体结构;所述止水翼环与预埋防水管段为同种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外侧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半径与预埋防水管段的内壁半径的差值R为3~6mm;所述阻水圈的底面宽度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詹莉娜,许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