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及叠合板转运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70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和叠合板转运车,包括用于卡接运输承载板的卡接座和用于支撑绑带的支撑臂,所述卡接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支撑臂通过下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其中一个卡槽内,在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对支耳,且在所述一对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叠合板边缘受压力,防止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的叠合板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转运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及叠合板转运车
本技术涉及施工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及叠合板转运车。
技术介绍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目前,传统的叠合板运输方式如图1所示,是直接通过绑带将堆叠的叠合板固定在运输车承载板上,此种方式易造成叠合板边缘受力过大,运输过程中叠合板破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叠合板边缘受压力,防止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的叠合板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卡接运输承载板的卡接座和用于支撑绑带的支撑臂,所述卡接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支撑臂通过下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其中一个卡槽内,在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对支耳,且在所述一对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辊。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座包括连接框以及水平连接在所述连接框上端的一对立板,所述立板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所述卡槽分布在所述条形通槽的下边缘。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包括臂套以及分别套接在所述臂套上下两端的上伸缩臂和下伸缩臂,所述上伸缩臂和所述下伸缩臂可沿所述臂套的中心线方向等间距伸缩。r>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臂套上布置有一对上下对称的定位孔,所述臂套上布置有一对上下对称的定位孔,所述上伸缩臂和所述下伸缩臂上均等间距布置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销孔,且所述上伸缩臂与所述下伸缩臂分别通过固定销与所述臂套连接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一对支耳固定连接在所述臂套的中间位置所述一对支耳固定连接在所述臂套的中间位置。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相对设置有一对竖梁,所述竖梁的下端向内弯折90°形成趾梁,所述趾梁的末端连接有卡接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安装腔,以及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安装腔的卡销,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卡销固定连接的水平限位板,所述水平限位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叠合板转运车,包括承载板及压座,所述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上述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叠合板运输装置间通过绑带绑接固定,且所述绑带通过所述压座压合在最上层的叠合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效果为:在叠合板运输时,可通过卡接座在转运车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两个本技术的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通过将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对应的卡槽中实现对支撑臂水平位置的调节,使固定装置与承载板上码放的叠合板宽度适应,绑带通过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绑接在叠合板转运车的承载板上,此时在向外延伸的支耳和支撑臂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堆叠的叠合板偏向于横向受力,从而减少了对叠合板边缘的下压力,降低了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叠合板运输固定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固定装置的伸缩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转运车的使用状态图;1-卡接座、2-支撑臂、3-卡槽、4-第一转动辊、5-第二转动辊、6-支耳、7-第三转动辊、8-连接框、9-立板、10-条形通槽、11-臂套、12-上伸缩臂、13-下伸缩臂、14-定位孔、15-销孔、16-固定销、17-横梁、18-趾梁、19-卡接结构、20-安装腔、21-卡销、22-水平限位板、23-压缩弹簧、a-承载板、b-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c-绑带、d-压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b,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卡接运输承载板a的卡接座和用于支撑绑带c的支撑臂2,所述卡接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卡槽3,所述支撑臂2通过下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辊4卡接在其中一个卡槽3内,在所述支撑臂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5,在所述支撑臂2的中间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对支耳6,且在所述一对支耳6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辊7。本实施方式中,叠合板运输时,可通过卡接座1在转运车承载板a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两个本技术的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b,通过将第一转动辊4卡接在对应的卡槽3中实现对支撑臂2水平位置的调节,使固定装置与承载板a上码放的叠合板宽度适应,绑带c通过第一转动辊4、第二转动辊5绑接在叠合板转运车的承载板a上,此时在向外延伸的支耳6和支撑臂2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堆叠的叠合板偏向于横向受力,从而减少了对叠合板边缘的下压力,降低了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率。请参阅图3,具体地,所述卡接座包括连接框8以及水平连接在所述连接框8上端的一对立板9,所述立板9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10,所述卡槽3分布在所述条形通槽10的下边缘。调整支撑臂2水平位置时,使第一转动辊4沿条形通槽10的长度方向运动,当转动辊运动到对应卡槽3位置时,将转动辊卡接在对应卡槽3中即可。具体地,所述支撑臂2包括臂套11以及分别套接在所述臂套11上下两端的上伸缩臂12和下伸缩臂13,所述上伸缩臂12和所述下伸缩臂13可沿所述臂套11的中心线方向等间距伸缩。具体地,所述的臂套11上布置有一对上下对称的定位孔14,所述上伸缩臂12和所述下伸缩臂13上均等间距布置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14配合的销孔15,且所述上伸缩臂12与所述下伸缩臂13分别通过固定销16与所述臂套11连接固定。将固定销16从定位孔14插入对应的销孔15即可固定上伸缩臂12和下伸缩臂13与臂套11的相对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卡接运输承载板的卡接座和用于支撑绑带的支撑臂,所述卡接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支撑臂通过下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其中一个卡槽内,在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对支耳,且在所述一对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卡接运输承载板的卡接座和用于支撑绑带的支撑臂,所述卡接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支撑臂通过下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其中一个卡槽内,在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对支耳,且在所述一对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座包括连接框以及水平连接在所述连接框上端的一对立板,所述立板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所述卡槽分布在所述条形通槽的下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臂套以及分别套接在所述臂套上下两端的上伸缩臂和下伸缩臂,所述上伸缩臂和所述下伸缩臂可沿所述臂套的中心线方向等间距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套上布置有一对上下对称的定位孔,所述上伸缩臂和所述下伸缩臂上均等间距布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能健李刚廖俊冉仁洪何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