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40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下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杆,所述第一固定螺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台,所述下固定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该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通过设置下固定台、半圆球滑块、固定座、椭球型滑块与上固定台,能实现上固定座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实现摆动,延长下固定座的自振周期,以起到减隔振的功能,从而使整个单摆支座具有减隔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或建筑构件
,具体为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近些年,由于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对桥梁与建筑的结构造成巨大的损伤与破坏,直接影响的人们的居住与出行,现有很多的桥梁与建筑都建有减震装置,但现有减震设备主要是以橡胶类的减震底座,但橡胶减震底座易老化,影响桥梁与建筑的减震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包括下固定座(1)和上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下固定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3),所述下固定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杆(4),所述第一固定螺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固定耳(5),所述第一固定耳(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底板(6),所述下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台(7),所述下固定台(7)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半圆球滑块(8),所述半圆球滑块(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的内底壁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包括下固定座(1)和上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下固定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3),所述下固定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杆(4),所述第一固定螺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固定耳(5),所述第一固定耳(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底板(6),所述下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台(7),所述下固定台(7)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半圆球滑块(8),所述半圆球滑块(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有椭球型滑块(10),所述上固定座(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12),所述上固定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杆(13),所述第二固定螺杆(13)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耳(14),所述第二固定耳(1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上顶板(15),所述上顶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台(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杆(4)和第一固定耳(5)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杆(4)呈圆周阵列固定连接在下固定板(3)的上表面,四个所述第一固定耳(5)周向等距固定连接在下底板(6)的侧面,四个所述第一固定耳(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第一固定螺杆(4)相适配的腰型通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杆(4)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下底板(6)的第一固定螺母(17),所述第一固定螺母(17)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耳(5)的上表面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螺杆(13)和第二固定耳(14)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固定螺杆(13)呈圆周阵列固定连接在上固定板(12)的下表面,四个所述第二固定耳(14)周向等距固定连接在上顶板(15)的侧面,四个所述第二固定耳(14)的下表面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英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浸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