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9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包括:滤水型土工织物模型,其铺设于已整平的路面上;级配碎石模型,其铺设于所述滤水型土工织物模型上;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其铺设于所述级配碎石模型上,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沿垂直于隧道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级配碎石模型;风干模型,其穿设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内,所述风干模型包括多个通风管和力学支架;沥青混凝土模型,其铺设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利用自然风力促进路面结构内部去湿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的设计方法,施工方式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公路修建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穿过的隧道越来越多,越来越长,隧道公路通常需要穿越山体,而水流是由上向下流,隧道公路处于底层位置,所以经常处理潮湿的环境中,尤其是在雨季时,潮湿程度更甚,对隧道公路的保养非常不利。再结合目前交通流量大,且经常出现超载现象,更影响隧道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利用隧道本身地理环境,设计一款适用于隧道公路的永久路面结构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利用隧道本身的洞穴结构,尤其是洞穴结构所产生的贯通的风力,在路面结构内设置风干模型,以利用自然风力带动风干模型内的扇叶、渗透管运行,达到将路面结构内部水分随气流带出,而促进路面结构内部加速去湿的目的。提供一种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的设计方法,施工方式简单易行。r>为了实现根据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n滤水型土工织物模型,其铺设于已整平的路面上;/n级配碎石模型,其铺设于所述滤水型土工织物模型上;/n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其铺设于所述级配碎石模型上,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沿垂直于隧道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级配碎石模型;/n风干模型,其穿设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内,所述风干模型包括:/n多个通风管,多个通风管间隔穿设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中,所述通风管垂直于隧道轴向水平设置,所述通风管包括位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两侧侧壁外部的引风段、位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内部的滤沙段和渗透段,所述通风管两端设有第一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水型土工织物模型,其铺设于已整平的路面上;
级配碎石模型,其铺设于所述滤水型土工织物模型上;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其铺设于所述级配碎石模型上,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沿垂直于隧道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级配碎石模型;
风干模型,其穿设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内,所述风干模型包括:
多个通风管,多个通风管间隔穿设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中,所述通风管垂直于隧道轴向水平设置,所述通风管包括位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两侧侧壁外部的引风段、位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内部的滤沙段和渗透段,所述通风管两端设有第一滤网,所述引风段沿周向设有进风网,所述引风段内设有至少一个扇叶,所述滤沙段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滤网,所述渗透段设有多组渗透管,每组渗透管沿所述渗透段的周向发散设置,所述渗透管一端与所述渗透段连通,所述渗透管另一端上设有滤布;
力学支架,其包括沿所述通风管的轴向设置的多个拱形的底架和连接相邻两个底架的顶部的弧形筋,所述底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风管的两侧,所述底架的底部抵接至所述级配碎石模型上,所述弧形筋朝下弯曲,相邻两个底架的顶部高度不同,所述力学支架与所述通风管和所述渗透管均不接触;
沥青混凝土模型,其铺设于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
其中,所述级配碎石模型外表面、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模型侧壁、隧道侧壁形成沟槽,所述沟槽顶部设有滤水板,所述引风段位于所述沟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段与所述滤沙段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仲宁韩冬卿陈聪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