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30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在斜面培养基中活化后的斜面菌丝体猴头菌菌株,挑取菌丝块接入种子培养基中,接种后于20‑30℃、100‑200r/min下培养5‑10天,得到种子培养液;将培养好的种子培养液,按照8%‑12%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于20‑30℃、100‑200r/min下培养3‑7天,得到猴头菌发酵菌丝体,进而提取菌丝体中麦角甾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有效的液体培养基基质筛选,不用加入外源添加物,得到了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有效,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猴头菌[Hericiumerinaceus(Bull.Fr.)Pers.]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性平味甘,健脾养胃,抗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均可入药。其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萜类、甾醇、脂肪酸、酚类和猴头菌素等,具有保肝护胃、保护神经、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抗氧化等功效。麦角甾醇是真菌类的特征甾醇,具有调节真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功能,在确保膜结构的完整性、与膜结合酶的活性、细胞活力以及物质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多种药理功能。现阶段,麦角甾醇的生产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化学法合成麦角甾醇成本较高,且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真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的发酵工艺已有零星报道,但是这些工艺存在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发酵产物中麦角甾醇含量低等问题。因此,研究高收率,低成本,且发酵产物中麦角甾醇含量高的发酵工艺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①、种子培养液的制备:取在斜面培养基中活化后的斜面菌丝体猴头菌菌株,挑取菌丝块接入种子培养基中,接种后于20-30℃、100-200r/min下培养5-10天,得到种子培养液;/n②、发酵培养:将培养好的种子培养液,按照8%-12%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于20-30℃、100-200r/min下培养3-7天,得到猴头菌发酵菌丝体,进而提取菌丝体中麦角甾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种子培养液的制备:取在斜面培养基中活化后的斜面菌丝体猴头菌菌株,挑取菌丝块接入种子培养基中,接种后于20-30℃、100-200r/min下培养5-10天,得到种子培养液;
②、发酵培养:将培养好的种子培养液,按照8%-12%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于20-30℃、100-200r/min下培养3-7天,得到猴头菌发酵菌丝体,进而提取菌丝体中麦角甾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吴迪杨焱张劲松冯杰李文陈万超刘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