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09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火炉,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退火炉,包括有炉体,炉体上设有圆柱形的炉腔,炉体上设有传送装置,炉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电阻丝,炉腔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传递热量的导热管,导热管凸出炉腔设置,炉体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导热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传送装置包括有呈网状的传送带,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柱体,柱体上远离传送带的一端设为半球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退火炉由加热部件转动代替工件转动,且同时能够保证工件受热均匀,确保其退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火炉
本技术涉及退火工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退火炉。
技术介绍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现有的退火炉在对工件进入炉膛后一直保持平移状态,再输出炉膛,由于工件放置于传送设备上,可能造成放置面与上表面受热不均,影响退火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642829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退火炉及退火设备,包括形成加热空腔的炉壁、设于加热空腔内的发热体、传送装置、驱动传送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翻转装置,炉壁设有入口和出口,传送装置位于退火炉内,传送装置连接入口和出口,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轴、以及设于翻转轴的翻转件,翻转轴与炉壁转动连接,翻转件具有开口,翻转件自身形成容置空间,翻转装置位于传送装置的传送路线上以翻转工件。上述方案通过在加热空腔内设置传送装置实现工件在移动过程中进行退火,并通过设置翻转装置对工件进行反转,使工件上的上表面与放置面进行替换,使工件受到均匀的加热效果。但是上述方案中若翻转装置中各部件出现连接松动时,在翻转工件过程中容易将工件打翻,不仅会影响工件的退火效果,也容易造成加热空腔卡死的情况。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若翻转装置中各部件出现连接松动时,在翻转工件过程中容易将工件打翻,不仅会影响工件的退火效果,也容易造成加热空腔卡死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火炉,由加热部件转动代替工件转动,且同时能够保证工件受热均匀,确保其退火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退火炉,包括有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圆柱形的炉腔,所述炉体上设有传送装置,所述炉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电阻丝,所述炉腔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传递热量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凸出炉腔设置,所述炉体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导热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有呈网状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柱体,所述柱体上远离传送带的一端设为半球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有炉体,在炉体上形成有用于对产品进行退火处理的炉腔,在炉体上设有传送装置,炉腔贯穿炉体使传送装置上的传送带贯穿炉腔实现工件在传输过程中进行退火;炉腔呈圆柱形,在炉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电阻丝,单根电阻丝从炉腔的一端延伸至炉腔的另一端,电阻丝在通电后发热作为加热源;在炉腔内转动连接有与炉腔同圆心设置的导热管且导热管与电阻丝之间为间隙配合,导热管由导热系数高的金属制成,如钢,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管传递到热管的内部;在炉体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由于导热管为凸出炉腔设置,在导热管上凸出炉腔的位置的外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导热管同圆心设置,当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时,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带动导热管转动,使导热管在转动过程中其外侧壁上的各个位置受到电阻丝加热作用相同,使导热管上的各个位置对传送带上的工件的加热效果相同;由于传送带采用了网状的结构,减少了传送带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同时在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柱状的柱体,柱体的直径小于构成传送带的框架的宽度,通过将柱体上远离传送带的一端设置为半球状,使工件与柱体的连接处为一点,进一步减小了柱体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使工件上的放置面能够直接受到导热管的加热作用,使工件的上表面与放置面受热均匀,确保了退火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管的两端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与导热管同圆心设置并呈环形的滑块,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滑块转动连接有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热管的两端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与导热管同圆心设置的滑块,滑块呈环形,在炉体上设有与滑块转动连接的凹槽,通过滑块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导热管与炉体的转动连接,同时两组滑块形成限位,使导热管不会脱离炉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管的两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呈环形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与滑块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齿轮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热管的两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呈环形的连接管,连接管的内壁直径与导热管的内壁直径相等,连接管的外壁直径小于导热管的外壁直径,使导热管的外侧壁与连接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距用于安装滑块,且滑块的内壁与连接管的外侧壁贴合,方便滑块的安装;同时第二齿轮可拆卸连接在连接管的外侧壁上,通过对连接管的设计使滑块、第二齿轮的位置设计更为合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与导热管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导热管通过螺栓连接,方便对导热管进行拆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辊、从动辊,所述主动辊、从动辊对称设置在炉腔的两侧,所述炉体上固定连接有驱动主动辊的第二电机,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主动辊、从动辊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装置包括有在炉体上转动连接的主动辊、从动辊,且主动辊、从动辊对称设置在炉腔的两侧,在炉体上固定连接有驱动主动辊的第二电机,当第二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时,带动设置在主动辊、从动辊之间的传送带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上的产品通过炉腔进行退火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上可拆卸连接有与主动辊、从动辊转动连接的支撑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炉体上可拆卸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与主动辊、从动辊为转动连接,保证主动辊、从动辊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辊、从动辊通过轴承与支撑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辊、从动辊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座连接,保证主动辊、从动辊转动的顺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呈圆柱状的导热管,且导热管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转动,使导热管在转动过程中其外侧壁上的各个位置受到电阻丝加热作用相同,使导热管上的各个位置对传送带上的工件的加热效果相同。2、将传送带设计为网状,减少了传送带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同时在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柱状的柱体,柱体的直径小于构成传送带的框架的宽度,通过将柱体上远离传送带的一端设置为半球状,使工件与柱体的连接处为一点,进一步减小了柱体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使工件上的放置面能够直接受到导热管的加热作用,使工件的上表面与放置面受热均匀,确保了退火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退火炉的剖视图,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设计;图2为一种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导热管上的结构设计。图中:1、从动辊;2、炉体;3、电阻丝;4、导热管;5、柱体;6、传送带;7、炉腔;8、支撑座;9、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11、电机;12、滑块;13、连接管;14、主动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火炉,包括有炉体(2),所述炉体(2)上设有圆柱形的炉腔(7),所述炉体(2)上设有传送装置,所述炉腔(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电阻丝(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7)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传递热量的导热管(4),所述导热管(4)凸出炉腔(7)设置,所述炉体(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导热管(4)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10)啮合的第二齿轮(9),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有呈网状的传送带(6),所述传送带(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柱体(5),所述柱体(5)上远离传送带(6)的一端设为半球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火炉,包括有炉体(2),所述炉体(2)上设有圆柱形的炉腔(7),所述炉体(2)上设有传送装置,所述炉腔(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电阻丝(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7)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传递热量的导热管(4),所述导热管(4)凸出炉腔(7)设置,所述炉体(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导热管(4)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轮(10)啮合的第二齿轮(9),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有呈网状的传送带(6),所述传送带(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柱体(5),所述柱体(5)上远离传送带(6)的一端设为半球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4)的两端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与导热管(4)同圆心设置并呈环形的滑块(12),所述炉体(2)上设有与滑块(12)转动连接有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进行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诚进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