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原液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07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EM原液搅拌机,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内底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一壳体的外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焊接有等距排列的搅拌叶,通过进水管、喷嘴、电机、转轴、搅拌叶和第三壳体之间的组合设置,使其可以对EM原液进行喷淋搅拌,搅拌后对EM原液进行发酵,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原液从搅拌机中取出再进行发酵,使其提高EM原液制作的效率,通过第一内槽、第一挡板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组合设置,使得可以对发酵后的原液进行密封存储,防止空气进入且防止原液受到太阳照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M原液搅拌机
本技术涉及EM原液搅拌
,具体为EM原液搅拌机。
技术介绍
EM液的中文意思为有效微生物群,日本的比嘉照夫教授专利技术。其基本产品通称为“EM原液”,“原液”是相对于扩大培养液(又称“活性液”)的称呼,其增强植物新陈代谢,促进光合作用和强化叶片保护膜,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吸收养分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有益菌群与土壤中放线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质,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病原微生物,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改良土壤,促进团粒化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和透气性能,消除土壤板结,EM液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搅拌发酵。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CN203408658U公开了一种搅拌装置,其能够使沉积在反应釜底部的物料被充分搅拌,且搅拌叶片不会于反应釜底部产生摩擦,提高了搅拌装置的使用寿命。连接件由弹性材料制成,能够使辅助叶片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摆动,充分搅拌沉积在反应釜底部的物料;采用塑料或橡胶类高分子材料作为辅助叶片的材质,即使辅助叶片与反应釜底产生摩擦,也不会使反应釜底产生磨损;控制辅助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EM原液搅拌机,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防护架(18),所述防护架(18)的内底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一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侧壁焊接有等距排列的搅拌叶(4),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二板体(5),所述第二板体(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4)的底端连通有第二出料斗(13),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第二板体(5)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三壳体(12),所述第三壳体(12)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

【技术特征摘要】
1.EM原液搅拌机,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防护架(18),所述防护架(18)的内底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一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侧壁焊接有等距排列的搅拌叶(4),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二板体(5),所述第二板体(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4)的底端连通有第二出料斗(13),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第二板体(5)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三壳体(12),所述第三壳体(12)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6),所述第二出料斗(13)的底端连通于第一通孔(6)的顶端,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底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滑轨(10),所述滑轨(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壳体(9),所述第二壳体(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内槽(21)和第二内槽(24),所述第一内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挡板(22),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侧壁贯穿有进水管(19),所述进水管(19)的外侧壁连通有等距排列的喷嘴(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M原液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12)的下表面连通有第一出料斗(7),所述第一出料斗(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8),所述第三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益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